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坚阴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临床疗效。方法 DKD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均给予糖尿病生活方式指导,给予降糖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糖益肾方加减治疗。4 w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行常规检查,记录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评价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变化;对比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BP、Cys-C、2 h PG、UAER、UA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UN、FPG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eFG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UAER、UA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FG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降糖益肾方可显著降低早期DKD患者血糖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可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或沙格列汀在超重和肥胖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UAlb)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BMI24 kg/m~2的T2DM伴UAlb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Dap)58例,沙格列汀组(Sax)67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比较各组BMI、SBP、DBP、FPG、2 hPG、血肌酐(Scr)、血尿酸(SUA)、HbA_1c、UACR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A_1c、Scr、SUA、U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PG、2 hPG、HbA_1c、Scr、SUA、UACR较治疗前降低(P0.05)。Dap组治疗前后BMI、SBP、DBP、HbA_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x组治疗前后FPG、2 hPG、HbA_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p组治疗后BMI、SBP、DBP、FPG、2 hPG、HbA_1c、Scr、SUA、UACR低于Sax组(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T2DM伴UAlb患者口服达格列净或沙格列汀均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小而密LDL-C(sdLDL-C)与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240例,根据sdLDL-C水平分为高sdLDL-C组(HsdLDL-C,n=90)和sdLDL-C正常组(NsdLDL-C,n=150)。结果 与NsdLDL-C组比较,HsdLDL-C组SBP、FPG、HbA1c、TC、TG、sdLDL-C、Scr、HOMA-IR及UACR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BP、FPG、HbA1c、TC、TG、sdLDL-C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dLDL-C、SBP及HbA1c是新诊断T2DM患者UACR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sdLDL-C是UAC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CHD患者87例,其中无糖尿病46例(A组),合并糖尿病41例(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血脂、空腹血糖(FPG)及HbA1c检测指标,并检测其baPWV,分析CH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年龄、腰围、血压、PP、HbA1c、LDL-C、baPWV比较,P<0.01或< 0.05;A、B组腰围、FPG、HbA1c、TG、TC、LDL-C、baPWV比较,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baPWV、DBP、PP、TC、LDL-C、HbA1c是CHD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高龄、baPWV、DBP、PP、HbA1c、LDL-C、FPG(P <0.01或<0.05).A组baPWV与年龄、SBP、DBP、PP、TC、LDL-C、HbA1c呈正相关,B组baPWV与年龄、SBP、DBP、PP、TC、LDL-C、HbA1c、FPG呈正相关,C组baPWV与年龄、SBP、PP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baPWV与CHD的主要危险因素HbA1c有相关性,baPWV、HbA1c对CHD发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列腺素E 1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94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患者以等量的PGE1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以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蛋白定量(TP/24 h)、血肌酐(Sc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TG、TC、Scr、TP/24h、LDL-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降血压和调节血脂水平上均可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nc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56例DKD患者作为DKD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5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Blnc1对DKD的诊断价值。结果 T2DM组和DKD组患者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KD组患者SCr、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水平、糖尿病病程及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T2DM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UACR、HbA1c...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33例,无血管病变的32例。非糖尿病健康人3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B组)测定FPG、HbA1c、TC、LDL-C指标,较对照组(C组)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A组)FPG、HbA1c、TC、LDL-C、Apo-B指标,较对照组(C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无血管病变组(B组)比较FPG、HbA1c、LDL-C、TC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增加槐杞黄颗粒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ST、AL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尿蛋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尿微量白蛋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炎症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核因子(NF)-κ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再将试验组患者分为Ⅲ期DN组23例和Ⅳ期DN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UAER和eGFR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UACR、24h Upro和UAER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观察组低(P<0.05)。Ⅲ期DN组和Ⅳ期DN组患者UAER水平在治疗后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Ⅲ期DN组患者UAER水平治疗前后均低于同期Ⅳ期DN组,eGFR均高于同期Ⅳ期DN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炎症因子和MDA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和GSH-px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降低DN患者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00例。根据UACR分为单纯T2DM组(T2DM)204例(UACR30 mg/g)和DKD组96例(UACR≥30 mg/g)。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Pearson相关分析BDN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KD的影响因素。结果 NC组、T2DM组、DKD组BDNF水平依次降低[(8. 43±1. 05)vs(6. 21±1. 01)vs(4. 98±0. 75)ng/ml,P0. 01],DKD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C水平高于T2DM组(P0. 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DNF水平与年龄、HbA1c、TC、LDL-C、UACR呈负相关(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LDL-C是DKD的影响因素(P0. 01)。结论T2DM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与DKD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DKD患者血清脑啡肽酶(NEP)及几丁质酶1(CHI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67例,按照不同U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5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UACR300 mg/g)6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5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名为正常对照(NC)组。ELISA法测定血清NEP、CHIT1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NEP、CHIT1水平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NEP、CHIT1的影响因素。结果各组血清NEP、CHIT1水平随UACR升高依次升高[(102. 39±7. 51)vs(111. 14±13. 97)vs(118. 11±16. 62)vs(126. 82±19. 31)U/L,(0. 79±0. 21)vs(1. 28±0. 18)vs(1. 71±0. 31)vs(2. 30±0. 29)ng/ml,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EP水平与年龄、SBP、BMI、血肌酐(Scr)、BUN、FPG、HbA1c、UAlb、UAER、UACR、24 hUAlb、CHIT1呈正相关(P0. 01),与AST、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P0. 05);血清CHIT1水平与SBP、BMI、TG、Scr、BUN、eGFR、FPG、HbA1c、UAlb、UAER、UACR、24 hUAlb、NEP呈正相关(P0. 01),与AST、ALB呈负相关(P0. 05或P0. 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UN、UAlb、CHIT1是血清NEP的影响因素;Scr、ALB、eGFR、UACR、NEP是血清CHIT1的影响因素。结论 DKD患者血清NEP、CHIT1水平均升高,与严重程度相关,提示NEP、CHIT1参与DK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DK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达格列净治疗,剂量为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和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UAE)、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液足细胞标志蛋白[膜蛋白(Podocin)、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GP、2 h PG、HbA1c、Scr、BUN、24 h UAE、A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后,观察组尿液Pod...  相似文献   

12.
130例T_2DM患者分为,对照组使用原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在原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不变的同时,联合同伴支持计划治疗。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的体重、BMI、SBP、DBP、FPG、2HPG、HbA_(1C)、TG、TC、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T_2DM综合控制指标BMI、SBP、DBP、FPG、2HPG、Hb A1C、TG、TC、HDL-C、LDL-C的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伴支持计划应用于注射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促进指标达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氧化干预对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正常高值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包括A组20例,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A组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mg每天3次和维生素C片200mg每天3次,B组仅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20mg每天3次,疗程均为2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基线血压(BP)、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干预组在治疗后SBP、DBP、TG、TC、LDL-C、FPG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DBP、TG、LDL-C和hsCRP的平均减少幅度和正常血压达标率均是治疗24周时显著大于治疗16周或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A组的SBP、BDP、TG和hsCRP在治疗后均显著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抗氧化干预能显著地降低正常高值血压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MT)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其血糖水平分为糖耐量减低(MS-IGT)组27例和2型糖尿病(MS-DM)组24例;另选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测定CAMT,并做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代谢综合征组CAMT高于对照组(P<0.01)。CAMT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2h胰岛素(2h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SBP、DBP、BMI、FPG、2hPG、2hINS、TC、LDL-C与CAMT关系较为密切。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CAMT能在早期反映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TAOC、MDA、SO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89例NDPN患者与33例DPN患者的TAOC及MDA,SOD水平,同时记录血压、身高、体重、血肌酐(Scr)、血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非DPN组与DPN组比较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C、TG、HDL、LDL、Scr、UA、HbA1c、SOD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病程、FIB、TAOC、MDA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A、年龄、病程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年龄、病程、血清的MDA水平的增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S)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浓度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将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9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院体检健康者80名为对照组。测定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2 hPBG)浓度、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nd systole vol⁃ume,ESV)及血浆CatS和TSP-1浓度,并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组及单纯组患者ESV、EDV、HbA1c、LDL-C、FPG、2 hPBG、TC、TG、DBP、SBP显著升高,EF、HDL-C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与单纯组比较,除LDL-C、FPG、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合并组ESV、EDV、HbA1c、HDL-C、2 hPBG、TC、TG及DBP均较单纯组高,EF较单纯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及合并组CatS和TSP-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CatS和TSP-1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TSP-1与LDL-C(r=0.453,P<0.01)、HbA1c(r=0.629,P<0.01)、HDL-C(r=0.435,P<0.01)、EDV(r=0.364,P<0.01)、ESV(r=0.408,P<0.01)呈正相关;与EF(r=-0.317,P<0.01)呈负相关。CatS与LDL-C(r=0.426,P<0.01)、HbA1c(r=0.530,P<0.01)、HDL-C(r=0.345,P<0.01)、EDV(r=0.380,P<0.01)、ESV(r=0.395,P<0.01)呈正相关;与EF(r=-0.465,P<0.01)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atS和TSP-1浓度较单纯糖尿病患者高,可通过检测血浆CatS和TSP-1浓度来预测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7.
樊华 《实用老年医学》2013,(12):1012-10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合并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12例T2DM患者分为2组,合并有血管并发症的为A组(n=51)、无血管并发症的为B组(n=61),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53),观察并比较各组hs-CRP及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结果A、B组的hs-CR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B组之间hs-CRP、HbA1c、FPG、TC、TG、LDL-C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HbA1c、TG、TC、LDL-C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hs-CRP在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hs-CRP有利于临床判断T2DM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在冠心病(CHD)合并T2DM患者心肌细胞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RHD)、RHD合并T2DM(RHD+T2DM)、单纯CHD及CHD合并T2DM(CHD+T2DM)患者共131例。手术中取右心耳米粒大小组织,PCR检测ALCAT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L—CA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4组SBP、DBP、TC、LDL-C、HDL-C、TG、FPG、HbA在c、血肌酐(Scr)及心脏射血分数(EF)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CAT1的mRNA水平在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9±0.005)vs(0.041±0.004)vs(0.036±0.006)vs(0.053±0.004),P0.05]。ALCAT1的蛋白表达呈相似趋势(P0.05);(3)ALCAT1的mRNA水平与年龄、SBP、DBP、TC、LDL-C、TG、FPG、HbA在c、Scr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及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D患者心肌细胞中ALCAT1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RHD患者高,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比不伴发糖尿病者高,间接提示了CHD及糖尿病会加重心肌细胞中心磷脂的病理重构,并引起线粒体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经补肾活血法治疗后肾脏纤维化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变化情况。方法 11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氯沙坦钾片在内的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法加减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指标、肾脏纤维化指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口干、腹泻的发生情况,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定量(UT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BG、HbA1c、Scr、UACR、24 h UT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清胱抑素(Cys)C、透明质酸(H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KD患者血清miR-92a表达及与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8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145)、微量白蛋白尿组(n=131)和临床蛋白尿组(n=105)。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NC)。RT-PCR检测血清中miR-92a表达。结果临床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NC组血清中miR-92a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2.39±0.14)vs(1.86±0.10)vs(1.37±0.09)vs(1.00±0.03),F=3403.185,P=0.000];miR-92a相对表达量与病程、BMI、FPG、HbA_1c、FIns、HOMA-IR、TC、TG、LDL-C、Scr、SUA、BUN和UACR呈正相关(r=0.651、0.104、0.136、0.242、0.556、0.492、0.257、0.440、0.162、0.463、0.370、0.490和0.856,P0.05),与HDL-C、eGFR呈负相关(r=-0.254、-0.78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PG、HbA_1c、FIns、HOMA-IR、TG、HDL-C、Scr、BUN、UACR是影响患者血清miR-92a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iR-92a在T2DM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与DKD病程进展有关,可能参与了DKD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