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为系统研究经方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中大黄的出现频率,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独立成方有8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有8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在临床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配伍精妙,应用广泛,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记载的方剂。《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经方是相对于宋、元代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是医方之祖,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化裁出一系列方剂。经方短小精悍,药少力专,疗效显著,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经方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中尝试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常常效如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安 《中医研究》2002,15(6):17-18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在中医学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巨著 ,在多方面有示范作用 ,其有关中药炮制的内容亦起着示范与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中药炮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炮制方法《伤寒杂病论》中炮制方法按现代炮制学分类可分为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炮制法。涉及药物五十余。下面按此分类方法对其炮制方法作以归纳。1 1 《伤寒杂病论》中的净制方法净制是选取药用部位 ,去除非药用部位的过程。《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净制的方法有———一、“去皮” ,所对应药有有桂枝…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在日本广泛传播,明治初期著名汉方临床医学家浅田宗伯伤寒造诣精深,研究经方用药,撰著《古方药议》,详细论述张仲景的治方化裁与药性合和效用。通过体例独特,先辨药,后审疗;以方论药,释药性,议主治;探本溯源,重配伍,活用药三方面探析《古方药议》的学术特色。此书有助于理解经方常用药物的功能效用、加减变通及各类经方的创制规律,是研究伤寒杂病方药较为完备、临床运用便捷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余秋平  韩佳瑞  焦拥政 《中医杂志》2011,22(21):1824-1827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因证的轻重、病体的虚实、邪气的兼夹等情况而相应施量配伍的辨证论治精神。从《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含有麻黄的方剂入手,系统地研究了麻黄在治疗九类病证时的量效与配伍特点,以期引起临床对经方用量研究的重视,开拓经方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角药的配伍应用,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首先据条文统计桂枝在《伤寒杂病论》方剂中出现的频率,然后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等3个方面分析桂枝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桂枝角药独立成方者有2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者有9组,以及角药联合应用者,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结论《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桂枝角药配伍应用,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方是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以其言简意赅、法度严密作为经方代表。文章归纳了近5五年关于《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综述了茵陈蒿汤、小柴胡汤、乌梅丸、薯蓣丸等常用经方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运用以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3个方面论述角药特点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独立成方之干姜角药5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角药7对,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妙,临床针对性强。结论《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方多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现代医家运用经方者,不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更是运用其方证理论治病。作为慢病致死主因的首位,心血管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然而仅守经方不够满足现代防治疾病的需求。文章基于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血管病现状,思考并探讨如何运用经方平衡好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自《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其理法方药不仅指导中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治疗,而且也指导中医急腹症临床应用。笔者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体会,试对经方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1奠定了急腹症辨证论治基础《伤寒杂病论》虽无与现代急腹症...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历来是中医医家的学习典范。中医临床疗效显著,一方面是基于辩证准确,另一方面是基于用药精妙,因此《伤寒杂病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配伍精当的方剂体系尤其被推崇,是中医研究的重点,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区佩仪  李瑞丽  傅金英 《光明中医》2023,(21):4122-412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体系。通过查阅及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古籍、各医家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妊娠病的医案,探讨《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理论对于妇产科妊娠病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可行性及有效性,经方在妊娠病中辨证论治的思路及临床应用疗效,希望为中医药治疗妊娠病提供更多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余秋平  韩佳瑞  焦拥政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1,52(22):1916-1917,1934
以《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甘草、干姜等药的不同炮制法对经方疗效的影响为例,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经方量效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门九章教授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主要学术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山西名医"。多年来致力于经方的研究和传承,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人体功能及方证、药证的研究,基于多年治疗慢性病、疑难重症的经验,提出"大病以胃"的思想,笔者试从理中汤联合方组对其阐述如下。1 《伤寒杂病论》理中汤相关条文理论分析理中汤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又名人参汤(《金匮要略》卷上)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经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重视药食气味理论的运用。通过结合《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相关论述,从五味感觉异常、饮食气味宜忌、病证五味禁忌、脏腑五味配伍与四气药性运用等方面,全面总结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关于气味的论述,从而揭示张仲景对于气味理论的运用原义,为进一步分析经方气味组方规律和药食养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金匮要略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但是在当代临床应用中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经方...  相似文献   

18.
对《辅行诀》30味加减药的药证进行归纳和比较后发现,其中28味药的药证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相符;地榆在《伤寒杂病论》中未见,其药证与《神农本草经》同;而山萸肉的药证在《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未见论及。因此,从药证的角度看,《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间的有着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刘志刚  柴程芝 《中医研究》2008,21(11):59-6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复出,对于中医学,尤其是经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辅行诀》及《伤寒杂病论》均源于古《汤液经法》。两书的用药、组方多有一致之处。但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该书的历史源流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方面,对于《辅行诀》中的药物应用及配伍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是推动中医理论进步与促进临床诊治水平提高的典范与精华,也是中医工作学习、研究及应用的重点与难点,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能正确地理解《伤寒杂病论》的精深理论并使其与实践联系起来,如何将其中的辨证方法和用药原则熟练地应用到临床中,这是历代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核心问题。又,《伤寒杂病论》原用词简略,寓理深奥,思维灵活。所以研究与应用《伤寒杂病论》,必须从思维方法角度全新认识原辨证精神,从思维点拨角度全面领会原整体辨证论治体系。因此,研究与应用《伤寒杂病论》必须重视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