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的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病例的不同临床表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本院医学遗传中心因产前筛查高风险而就诊,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确诊的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 14 651例产前筛查高风险病例中22例(1.5‰)确诊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其中心脏超声结构异常13例(59.09%),心脏结构异常合并腭裂1例(4.55%),足内翻4例(18.18%),肾脏超声异常3例(13.64%),胎儿发育迟缓并唐氏筛查高风险1例(4.55%); 22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中经典型19例(66.36%),非经典型3例(13.64%)。结论 本组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病例以足内翻为突出临床表现,仅次于心脏结构异常,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32岁, G4P1, 宫内单胎妊娠, 否认不良孕产史、不良接触、近亲结婚以及家族遗传病史。早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结果均为低风险, 未做无创产前检测, 孕22周超声结果提示胎儿第11胸椎声像改变(蝴蝶椎?)(图1)。经伦理审查批准(2021-011)以及孕妇知情同意, 于孕23周行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胎儿核型为46, XN。Affymetrix CytoScan 750K Array检测显示胎儿16p11.22 (29 428 531-30 190 029)区存在0.76 Mb杂合缺失(图2), 涉及TBX6等23个OMIM基因。孕妇夫妇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均未见异常, 考虑胎儿为新发变异。孕妇在咨询后选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11岁, 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对其进行体格检查, 结果如下:身高140 cm, 体重70 Kg, 患儿颅面偏长、眼距宽、耳位低、鼻梁扁平、后颅顶凹陷, 前后发际线均低、手足偏小、皮肤有搔抓痕迹(见图1)。目前体型肥胖, 食欲旺盛, 交流能力差, 平衡力欠佳, 吐字不清, 长句不行, 学习能力差。母亲自述:孕期顺利, 孕4月左右曾注射狂犬疫苗。患儿足月顺产, 产时缺氧, 出生不哭, 进保温箱治疗。3岁始行走学语, 5岁就读于特教幼儿园。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相关遗传病史, 否认近亲结婚。本研究经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1-008)。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例自闭症、智力低下和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检测染色体变异,用高通量测序筛选致病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查阅数据库及文献分析,以明确缺失区及致病变异基因的病理意义。结果 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发现患儿染色体14 q11.2区存在460 kb的缺失,高通量及Sanger测序显示患儿携带NALCN基因新发变异,患儿及其母亲COL4A5基因发生半合子变异。结论 染色体14q11.2微缺失与NALCN变异可能与患儿自闭症、智力低下及癫痫等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提示异常的胎儿进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 探讨胎儿心脏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05例胎儿的超声检查结果, 其中97例具有心脏相关的软指标异常, 108例具有心脏结构异常。138例仅具有超声心动图异常, 38例合并心外软指标异常, 29例合并心外结构畸形。结果心脏相关软指标异常组与心脏结构异常组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仅有超声心动图异常组相比, 合并心外软指标异常组、合并心外结构畸形组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率显著偏高(P<0.05)。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共检出28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其中1例为特殊嵌合体), 2例平衡易位, 1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CMA共检出27例染色体非整倍体, 19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 1例单亲源二体。结论产前诊断应高度重视胎儿心脏相关软指标的提示作用, 合并心外软指标异常或心外结构畸形的病例非整倍体发病率较高。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发现存在心脏发育异常、合并腭裂等其他异常、且经遗传学检测证实携带22q11.2微缺失胎儿的基因型与表型特征。方法妊娠12周和20~24周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对5例心脏发育异常或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胎儿,在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后,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检测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化。对发现携带22q11.2微缺失的胎儿及其双亲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SNP-array检测提示5例胎儿均携带22q11.2区2.27~3.02 Mb的杂合缺失。MLPA检测证实其缺失范围均涉及LCR22-A~D,且均为新发变异。结论对产前检查提示心脏发育畸形的胎儿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胎儿的缺失区域相似但存在差异,其表型的差异与其基因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1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患儿遗传学病因及其来源,并对该家系下一胎行产前诊断。方法 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 array)检测;并对该孕妇行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 array检测。结果 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结果显示患儿15号染色体15q11.2区段存在855.3 kb重复,该重复遗传至表型正常的母亲,父亲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SNP array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 15q11.2微重复可能与体格/智力发育障碍相关,CYFIP1可能是其候选基因,但该重复仅可增加其发病风险,外显率较低,在临床咨询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两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对胎儿进行检测,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 对该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表现、妊娠结局及临床表型进行总结。结果两例胎儿均表现肾实质回声增强, 合并肾囊性发育不良或羊水偏多, 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 但WES和CMA检测结果提示染色体17q12区存在缺失, 诊断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文献共报道433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 其常见表型包括肾囊肿和糖尿病。在240例胎儿病例中, 72.9%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实质回声增强, 23.3%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多发囊肿;有68例产前诊断报告了妊娠结局, 其中70.5%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 WES与CMA检测能够有效诊断17q12微缺失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包括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囊肿、肾脏疾病和早发型糖尿病。在产前咨询中应充分告知预后情况, 结合孕妇个人意愿、孕产史、家庭情况等给予优生建议。 相似文献
11.
患儿 女, 2岁8个月, 因"间断抽搐半月余"于2021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半月前患儿于睡眠中出现抽搐, 表现为突然睁眼、四肢发硬、双手握拳、咬牙、口唇发绀、呼之不应, 持续约2 min后缓解, 当地医院给予"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数日后未再发作。1天前于睡眠中出现抽搐频繁发作, 发作情况与既往类似, 间隔数小时1次, 其中1次为清醒时出现, 余为刚入睡或睡醒前出现, 无发热、呕吐、嗜睡等, 至入院时共发作6次。患儿系G2P2, 足月顺产, 产程不详, 否认窒息史及生后抢救史, 出生体重4.4 kg。生后曾因"缺氧"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5个月抬头, 8个月独坐, 2岁4个月会爬, 2岁6个月会独站, 目前仍走路不稳。平素有反复交叉擦腿动作, 未予特殊药物治疗。其父母体健, 否认近亲婚配, 有一哥哥, 体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on-Beads?,BoBs)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产前诊断中常会发现Xp22.3微缺失/微重复病例。由于其发生率较高,国内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病理意义研究较少,本文针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流行病学、产生机制、临床表型及产前诊断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CR22B/C~D型的中央型22q11.2缺失综合征胎儿的妊娠结局及产后临床表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确诊为中央型22q11.2缺失的病例, 分析胎儿产前影像学表现、父母CMA验证结果、妊娠结局及产后临床表型。结果共纳入8例中央型22q11.2缺失病例, 其中6例为LCR22B~D型22q11.2缺失, 2例为LCR22C~D型22q11.2缺失。6例LCR22B~D型22q11.2缺失中有3例超声提示心血管系统异常(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轻度反流), 1例提示泌尿系统异常(胎儿右肾异位);2例LCR22C~D型22q11.2缺失超声提示羊水过少合并生长受限、胎儿颈后皮肤层增厚, 均为非特异性影像学表现。6例进行了父母CMA亲本验证, 均遗传自父母, 其中5例继续妊娠至足月, 产后随访患儿体格与智力发育均未见异常, 1例因胎儿右肾异位选择终止妊娠;2例未进行父母CMA验证, 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上述研究的LCR22B/C~D型的中央型22q11.2缺失综合征不同于经典的22q1...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12)
目的应用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对1例产前超声异常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 为其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技术对1例超声异常胎儿行产前诊断, 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对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胎儿及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SNP-array分析结果提示胎儿染色体22q13.31q13.33区存在5.1 Mb片段杂合性缺失, 提示为Phelan-McDermid综合征, 同时合并21q21.1q21.2区4.5 Mb片段杂合性缺失;经FISH验证这两个异常片段均为新发, 父母不存在平衡易位。结论胎儿染色体22q13.31q13.33和21q21.1q21.2区杂合性缺失可能与胎儿异常表型相关, 产前遗传学分析可以为其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9)
无创产前检测虽已广泛普及,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作为产前诊断"金标准"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耗时且费力。荧光原位杂交作为一种借助非放射性荧光信号对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无需细胞培养, 分析周期短, 能够快速诊断13、18、21、X、Y等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异常, 有助于解决以核型分析为主的产前诊断服务能力不足、诊断周期长等问题。为规范国内实验室产前荧光原位杂交各技术环节,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产前筛查与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委员会特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9)
无创产前检测虽已广泛普及,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作为产前诊断"金标准"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耗时且费力。荧光原位杂交作为一种借助非放射性荧光信号对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无需细胞培养, 分析周期短, 能够快速诊断13、18、21、X、Y等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异常, 有助于解决以核型分析为主的产前诊断服务能力不足、诊断周期长等问题。为规范国内实验室产前荧光原位杂交各技术环节,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产前筛查与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委员会特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4,(2)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有关。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在RSV流行高发季节, 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RSV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 RSV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因病毒感染而住院甚至死亡的第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1例手足裂畸形(split-hand /split-foot malformation,SHFM)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 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对检测到的微小基因组拷贝数变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染色体7q21.3区存在一个约3.37 Mb的杂合缺失,对缺失区域内的DLX6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结果显示DLX6基因杂合缺失,与CNV-seq结果相符。结论 7q21.3区域内约3.37 Mb缺失可能是导致该患儿患病的原因。CNV-seq技术可为临床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