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韬  高文  陈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4):6134-6137
<正>脑卒中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全世界第二死亡原因[1]。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继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2],急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有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重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115.61/10万和81.33/10万,急性脑梗死占比高达60%~80%[3,4]。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并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2],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人,其中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语言、吞咽、认知等[3,4],约64%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5]。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包括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功能的综合性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严重影响其他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主动配合能力[6],  相似文献   

3.
<正>1 前 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更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1-2]。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近200万人次[1,3],其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管理及二级预防做出巨大努力,总结出相应的指南及共识[4-5]指导临床实践,但仍不能有效阻止脑梗死发病的增长趋势[1,6]。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2]。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3]。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8%,出血性脑卒中占32%[4]。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5]。因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对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  相似文献   

5.
<正>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3.6)/10万[1]。回顾性研究报道,SRU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10~82岁,平均确诊年龄为41岁[2-3];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但也有研究报道,在合并精神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SRUS患者中以女性多见[5]。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storke)为仅次于冠心病、肿瘤的第三大死因[1]。当脑卒中出现昏迷、呼吸暂停等需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使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阻遏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2-6]。在气管切开患者中运用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改善通气功能,缺氧症状,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肺不张和缺氧[7-10]。以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7)为基础,构建多专科学组合作肺康复管理模式,可为老年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提供安全、高效肺康复机制[1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4例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能力缺陷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在组织病理学上,AD的特征主要为脑内外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beta,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以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rve fiber tangles, NFTs)[2]。目前,全球大约有4600万AD病人,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翻2倍[3]。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疾病[1]。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2,3]。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是IS后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4]。如何有效治疗脑缺血后的神经血管损伤,促进神经血管的再生一直以来都是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血管再生具有积极作用及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认知障碍、尿失禁等症状,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正常(70~ 200 mmH2O),是目前唯一可治的认知障碍类疾病。iNPH在全世界一般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为175/10万;但在80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每10万人有400人患病,这表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亚洲地区iNPH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也称脑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是一种在脑卒中病人中常见的、非局部损伤引起的肩部疼痛,在休息或活动时出现,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会影响病人康复治疗计划的实施、生活质量和预后[1]。HSP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0%~20%和22%~47%[2]。脑卒中后常见的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1.
<正>三方突触由星形胶质细胞(AS)、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1,2],在功能上作为一个整体调控长时程增强(LTP),影响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LTP是指一种发生在神经细胞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持久增强的现象[3]。研究表明,LTP效应与学习、记忆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记忆功能的提高是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诸多神经系统疾病存在海马LTP功能的抑制,学习记忆功能的受损[4],如阿尔茨海默病(AD)、脑卒中、脑瘫(CP)等疾病[5,6]。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全世界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至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704万,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1]。一半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1年发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脑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3.
<正>据报道我国脑卒中患者约有1 300多万人,幸存者中约80%遗留有功能障碍,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2.1%[1]。脑卒中患者一旦跌倒,在生理或心理上容易受挫,影响康复效果[2],  相似文献   

14.
<正>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超过185万的新发病例和85万死亡病例[1~3],但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在世界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二[4]。CRC的发病多是散发性的,患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5]。CRC起源于结直肠上皮细胞,病因尚不清楚,但是触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只是CRC病例的小部分,而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导致的CRC占据了大多数[7],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 是常见的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20 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 6% ,40 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 13. 7% ,由此来估计全国患病人数接近 1 亿[1]。慢阻肺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2013 年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约达 91 万[2],而至 2017 年,慢阻肺死亡人数达 3 千万人( 42. 2/10 万人) ,在非传染病性疾病中排第七位[3]。  相似文献   

16.
<正>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种罕见的帕金森综合征,其典型表型为理查森综合征(RS)型,主要表现为姿势不稳、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VSGP)、假性延髓性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和认知功能下降,该型患病率为(5~7)/10万[1]。有研究发现,约2/3经病理学确诊的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故将其称作非典型变异型PSP(VPSP)[2]。VPSP患病率高达18/10万,说明既往对VPSP诊断的忽略[3]。  相似文献   

17.
<正>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又称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是一种成年后起病的X-连锁隐性遗传下运动神经元病,致病基因为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 receptor,AR)[1]。国外报道发病率约为1/10万~1/5万[2],国内尚无相关数据。该病进展相对缓慢,但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神经肌肉疾病[3]。本文介绍1例KD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病历摘要1.1病史患者,男性,52岁,江苏籍,汉族。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也是世界第二大死亡病因, 2020年WHO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 1600 万人患脑卒中,其中,近500万人死亡,约 500 万人致残[1]。有关研究资料显示,75% 左右的脑卒中存活病人存在大脑功能障碍,其中肢体功能障碍者所占比例最高。脑卒中不仅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这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9.
<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以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展性肝病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1-2]。PSC好发于男性患者,确诊年龄在20~57岁,欧美国家报道患病率3.85/10万~16.2/10万,亚洲报道患病率0.95/10万~3.85/10万不等[3-4]。PSC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肝脏受累外,还可合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生胆管癌及结直肠癌风险也会升高[5-6]。PSC诊断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一位[1],其中男性病人居多,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约一半以上的病人为75岁以上老年人[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复发的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措施。尽管外科微创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病人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常有报道[4]。老年病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和应激能力下降,术后更易发生不良结局。衰弱(frailty)是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和抵抗力下降的一个指标,用于描述老年人虚弱、平衡感差、低体质量等情况[5]。衰弱可累及身体多个器官功能,使机体能量储备和应激抵抗能力下降,引发机体功能恶化。衰弱也可因一次轻微的身体伤害,如使用新的药物或轻度感染等,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6],增加术后早期再入院率或使病人入住长期照护中心等[7]。本文将探讨老年RC病人衰弱风险的研究现状,以评价该类人群的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