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岁以上房颤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率失常总和的2倍。发生房颤的平均年龄是75岁,在75岁以上年龄组,房颤的发生率是9%。  相似文献   

2.
老年非瓣膜房颤的口服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在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房颤关联的脑中风是老年中突出的一个问题,非瓣膜房颤比其它原因导致的脑中风更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的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率,使用华法林比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更好,尤其是降低心源性栓塞中风;高龄患者是高危人群,应加强抗凝治疗,但抗凝强度应该是:小剂量的、尽可能低的有效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ms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在1.7~2.5范围更合适。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60~6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1.3%,而≥80岁为7.5%[1].血栓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降低血栓栓塞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6.
欧洲心脏病调查小组通过对房颤(AF)患者抗凝治疗的资料分析发现,对于高危AF患者来说,抗凝药物用量不足可导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然而过量使用则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APACHE评价系统对75岁以上老年重症病人预后评价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和Ⅲ对>75岁内科重症病人预后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对2004年3-9月间收治的年龄>75岁的病人进行入院即刻计算APACHEⅡ/Ⅲ评分和预期病死率,并与实际住院病死率对比。结果APACHEⅡ/Ⅲ得分和预期病死率之间或同实际病死率之间高度相关,APACHEⅡ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72.7%,阴性预测值88.2%;APACHEⅢ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为41.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2.5%。结论APACHEⅡ/Ⅲ系统均能判断高龄重症病人预后,但是APACHEⅢ系统对病人住院病死率有低估倾向。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笔者应用华法林治疗17例7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和血栓疾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70岁以上男性17例,平均(77.9±4.0)岁(70~85岁)。非瓣膜房颤12例(永久性10例,持续性2例),深静脉血栓4例,肺动脉栓塞1例。患者无抗凝禁忌证,8例因冠心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50~100mg/d),2例服用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不同科室住院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82例,其中心血管内科217例分布最多,根据出院时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抗凝组260例及未抗凝组122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记录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是否抗凝的相关因素。结果 抗凝组吸烟、饮酒、冠心病、出血史、肿瘤、抗血小板药物比例及HAS-BLED评分明显低于未抗凝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OR=0.320,95%CI:0.120~0.853,P=0.023)、肿瘤(OR=0.348,95%CI:0.139~0.869,P=0.024)、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OR=0.095,95%CI:0.049~0.185,P=0.000)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血史、肿瘤及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可影响房颤患者出院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人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病人,其中年龄75岁以上72例,年龄60~75岁153例.观察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危险因素、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近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针对我国75岁以上高龄患者抗栓治疗提出以下建议。1、阿司匹林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冠心病一级预防用药;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过敏、活动性出血、既往颅内出血后,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1次/d)。  相似文献   

12.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1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65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①201例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98例,其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4例(14.3%),患者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者8例(57.1%).在INR<2.0的出血患者中75%合并有出血潜在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②201例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其中具有华法林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者42例(42.86%).结论 65岁以上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时,应密切监测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9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病房或门诊记录的行抗凝治疗的125例90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包含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平均随访(14.0±5.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统性栓塞和大出血;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和停药。结果 125例患者中,华法林组54例,NOAC组71例,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事件7例,大出血事件14例;次要终点事件:停药36例,全因死亡19例。经R软件进行竞争风险生存分析显示,既往缺血性事件(脑卒中或TIA,SHR=3.47,95%CI:1.94~7.51,P=0.008)、血管性疾病(SHR=2.89,95%CI:1.27~6.60,P=0.012)、CHA_2DS_2-VASc≥2分(SHR=3.54,95%CI:0.46~7.60,P=0.048)是本研究中发生缺血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既往出血性事件(SHR=4.53,95%CI:1.37~4.64,P=0.002)、HAS-BLED≥3分(SHR=5.65,95%CI:0.76~6.71,P=0.005)是本研究中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9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抗凝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既往发生过缺血性事件、有血管性疾病病史、CHA_2DS_2-VASc≥2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有出血病史、HAS-BLED≥3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arthel指数与8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龄房颤患者136例,根据出院时是否口服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69例和非抗凝组67例.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自理能力,依照Barthel指数4个分位分为4个级别,其中自理能力1级(<60分)31例,2级(60~75分)40例,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策略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因心绞痛、心电图改变等原因至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老年(年龄≥75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DAPT 3月组与12月组,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10~12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7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3月,收集其中收录的公开发表的关于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西美加群、艾多沙班)与华法林治疗7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口服华法林治疗干预,针对治疗组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干预,对比两组非瓣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中实施房颤综合管理(ABC路径)对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29例新发缺血性卒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为病例组,匹配同期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258例为对照组。按照性别一致、年龄±2岁进行1∶2的频数匹配。比较2组病人房颤的管理情况、基础情况、临床指标、共病及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BC路径对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 2组房颤管理方式,β受体阻滞剂、他汀药物、非维生素K拮抗剂使用率,血压、LDL-C水平,冠心病及既往卒中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冠心病、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DL-C后,与未抗凝管理的病人相比,抗凝管理的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63%(OR=0.37,95%CI:0.17~0.82),而ABC路径病人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81%(OR=0.19,95%CI:0.08~0.47)。结论 相比抗凝管理,ABC路径有进一步减少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压下降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和包括心力衰竭(心衰)在内的其他心血管事件.过去十余年学者们发现,各年龄亚群及各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治疗获益存在广泛一致性.然而正如较早及近期指南所示,有关80岁以上患者降压治疗获益的证据尚不充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80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这可能与降压增加治疗风险性或某些与血压下降相关的状况(如肿瘤、痴呆、心肌梗死和心衰)导致因果互换有关.(王翔凌译何青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何种年龄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14岁的颅内感染病例,分别以60岁或70岁为分界对病例进行分组,比较分组后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的分布情况。结果总共198例病例入选,男121例,女77例。以60岁为分界,≥60岁组30例,<60岁组168例。两组比较:性别、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病原学诊断、预后等无明显差别(P<0.05)。以70岁为分界,≥70岁组13例,<70岁组185例。≥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头痛少见,痫性发作多见(P<0.05)。结论以70岁为分界能更好地反映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