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侯氏黑散加减治疗1例寒热错杂、虚实兼夹型化脓性中耳炎的个案报道,为拓展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提供案例,并为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六经辨证分析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机,阐述其合理性与六经辨证的重要性。结果:侯氏黑散治疗寒热错杂型化脓性中耳炎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效果显著。结论:侯氏黑散加减不仅适用于《金匮要略》之中风,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关键在于六经辨证、抓住病机。  相似文献   

2.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历代医家对此方的褒贬各有陈词。通过整理不同医家对侯氏黑散的见解与应用,忠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等本草著作对方药的解释,将《黄帝内经》对耳鸣的阐释与临床对耳鸣的诊治相结合,阐述侯氏黑散方药及方证,并分析耳鸣与侯氏黑散方证的关系,认为侯氏黑散方药排布用意独到,为治"风"之佳剂,临床辨证,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耳鸣,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3.
张秋霞 《北京中医》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 ,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 ,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秋霞 《北京中医药》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祛风化痰、补虚除热、祛瘀通络之功。然而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通过对此方进行方义阐释,分析侯氏黑散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合临床验案,笔者认为此方属于仲景博采众方所录,病机为心脾气血亏虚,风痰阻络,为内外风同治之方,临床用于缺血性中风的预防与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侯氏黑散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因其文法与仲景惯用体例有别,加之组方与常规经方有异,况且方名冠以侯氏二字,故而后世注家对该方认识颇有分歧,褒贬各异,就是否为仲景方等问题争论不休.从注家认识来看,隋唐医家多认为该方是仲景之方;从病机分析来看,该方土虚风动之病机,切合医理;从药证分析来看,方药和病证丝丝入扣;从临证应用来看,该方用之得当疗效卓著,结合四方面的分析认为侯氏黑散应当属于仲景之方.  相似文献   

7.
李守然  吴翥镗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20-821
米逸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临证处方善用古方、经方,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往往以平淡之剂挽沉疴重疾.她用方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将经方融汇变通,拓展应用.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治疗”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由于原文叙证简略,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侯氏黑散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秋霞  赵晖  穆阳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93-1094
侯氏黑散是张仲景治疗中风的第一方。为了探求侯氏黑散治疗中风的机制,从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三个方面观察其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的影响。结果:侯氏黑散可以明显提高MCAO大鼠的存活率,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其血清LDH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谢映庐先生应用仲景经方侯氏黑散的特点。方法:通过对《谢映庐医案》中谢氏应用侯氏黑散的两则案例进行分析、解读,阐明相关填窍说、所填空窍及填窍药物。结果:侯氏填窍之法与喻嘉言"填窍说"有密切关系,所填空窍为五脏六腑各脏器,填窍之药为质重之石药。结论:谢氏应用侯氏黑散的案例体现了其深研经典、灵活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治疗中风病之专方,王中琳教授临证从短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的运动、感觉及精神症状把握TIA的中医病机。并勤求古训,博览历代医家关于侯氏黑散的论述,宗《神农本草经》对其进行组方原则的分析,临证用之,常应手取效。  相似文献   

11.
田明秀 《天津中医药》2007,24(4):341-343
观察总结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侯氏黑散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面神经炎等疾病,收到了较好疗效,文章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探究本方的作用机制和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侯氏黑散,方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因该方用药较杂,所治症状较简,历代医家较少应用。近代有据其除湿  相似文献   

13.
中风杂谈中风这一病类,历来医书都各有专题讨论,且都把它放在首位,可见自古至今都把本病看做是一个大病、重病。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传有“侯氏黑散”,为文献记载上所见到的治疗中风的第一张处方,其作用是扶正祛邪,散风蠲痹,补气血,通阳气;其适应证据《金匮》原书所载,“治大风四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经方侯氏黑散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微循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该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是张仲景治疗中风之首方。它体现了仲景关于中风“内虚邪中”及“风药治风”的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承《内经》“邪害空窍”的观点,根据风邪为病的具体情况,采用初服侯氏黑散二十日,用温酒调服,使药物迅速发挥填充皮毛肌腠的空窍;而后冷食之六十日乃图缓治,意在药积在腹中不下填补人体最大空窍。侯氏黑散篇对风邪为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可知风邪为病乃因正气亏虚,风邪外致。方后嘱主要包括药物炮制、煎服方法、常用剂型、药后反应及调护等,正确理解方后解对于使用本方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托里消毒散最早记载于南宋《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的附方中,直到明代先有薛己医案,后有陈实功论述使其应用于痈疽。该方本为12味药物,薛己记载该方时去陈皮成十一味方,或有去陈皮、连翘的十味方。《外科正宗》则记载去陈皮、连翘,加皂角刺、桔梗成为十二味方。现代临床多采用陈实功的托里消毒散,且应用范围不再仅限于痈疽,还用于慢性化脓性疾病以及非化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试对托里消毒散的成方源流进行探讨,并阐述其现代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历代医家普遍认为此方当为治疗中风之效方,分析方义,全方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温中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侯氏黑散虽为汉代张仲景方,局限于时代用药施治,但师古可不泥古,可在中风前期预防先兆症状,中风急性期减轻损伤、恢复脑功能,中风恢复期固本祛邪。本方仍具有确切疗效,我们应从临床疗效出发,辨证论治,进一步发挥古方作用,服务于临床,共享奇效。  相似文献   

18.
侯氏黑散是张仲景博采众方而撰入《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首方剂。此方用药较杂,所出症状较简,因而一直未引起重视,历代注家也较少深入阐发,惟喻昌对此却有独到的认识,这对我们加深理解仲景的中风证治,开阔临床辨证施治的思路是有一定帮助的。兹略陈个人管见。一、侯氏黑散与外风侯氏黑散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由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组成。该散熔祛风散寒、化痰清热、益气补血于一炉,虽用药较杂,但总也不外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它体现了仲景对中风的认识,即正虚不足,气血亏虚而复中风邪。虽然正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临床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氏黑散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 ,论曰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 ,心中恶寒不足者。”方药组成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川芎三分 ,桂枝三分。上十四味 ,杵为散 ,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初服二十日 ,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 ,常宜冷食 ,六十日止 ,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 ,热食即下矣 ,冷食自能助药用。仲景取侯氏黑散作为治疗中风病的主方。本方针对痰热中风外夹寒邪之证而设。由于病人平素气血亏损 ,虚阳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侯氏黑散煎剂,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的VAS疼痛指数、RDQ进行综合评估,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腿痛、腰痛VAS评分、RD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侯氏黑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