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和体征由心室充盈或射血的任何结构或功能损害所致[1]。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2]。HF的总粗患病率为1.18%,≥25岁人群中HF的全国标准化患病率为1.10%[3]。控制好慢性心力衰竭(CHF)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2]。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3]。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8%,出血性脑卒中占32%[4]。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5]。因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对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日益严重[1]。由于中老年群体存在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等风险因素[2-3],并且老年人在获取HIV相关知识及检测服务方面存在障碍[4],更易存在并发症[2],需要针对这一群体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遏制HIV在这一人群中的流行。本研究分析安徽省2016-2021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特征,为针对这一人群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COP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20~39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2.1%,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13.7%[2]。国外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COPD患病率达14.2%[3]。COPD有着反复加重和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特点,其防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自我管理[4-5]。卿利敏等[6]的研究显示,我国老年COPD病人症状管理、寻求社会支持等自我管理行为欠佳,医务人员应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现状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选用合适的自我管理工具是了解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约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1]。由于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仍在增加[2]。老年人常多病并存,导致其高血压控制困难,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3]。本文就基层老年高血压的医防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选择性免疫球蛋白Ig A缺乏症(selective immunoglobulin A deficiency,s Ig AD)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1],表现为4岁以上人群免疫球蛋白Ig A缺乏(<0.07 g/L),而免疫球蛋白Ig M、Ig G水平正常,并且排除其他导致低γ球蛋白血症的疾病[2]。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OP)是一种由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失衡,导致骨骼破坏超过了骨骼形成造成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由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增加了骨的易脆性[1,2]。它是一种高度流行的疾病,估计影响全球2亿人口,主要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3]。2018年,我国OP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9.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由OP引起压缩性骨折,每年就高达890多万例之多,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两倍[4]。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55%,60%的患病人群血压控制不佳,高血压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有关[2]。此外,免疫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功能紊乱可直接影响高血压的进展[3]。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其介导的自主神经免疫在高血压的作用正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征,是由于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常为进展性)气流阻塞[1]。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接近1亿,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7%[2],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三甲医院住院病人中有高达50%的发生率,在门诊中发生率达25%[1]。基于人群年龄的研究表明,在社区居住的7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呼吸困难的患病率达到25%~37%[2]。呼吸困难病因广泛,除呼吸、循环等系统常见病理因素外,也可能是久坐越来越多的人群心血管亚健康状况的表现。有证据表明,呼吸困难是肺部疾病病人住院和死亡的预测因子[3]。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困难的老年人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2.
<正>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超过185万的新发病例和85万死亡病例[1~3],但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在世界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二[4]。CRC的发病多是散发性的,患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5]。CRC起源于结直肠上皮细胞,病因尚不清楚,但是触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只是CRC病例的小部分,而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导致的CRC占据了大多数[7],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40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据估算患者总数近1亿[1],且死亡率也高居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然而有研究显示[2],不到四分之一的吸烟者最终患上COPD,大部分患者病因仍不明。目前对于慢阻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2050年全球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60岁以上人口总数预计从2015~2050年由9亿增加到20亿[1]。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年抑郁人群的数量持续增加,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抑郁情绪问题的老年人比例为12.8%~31.4%[2],老年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1.6%~5.4%[3]。老年抑郁会降低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跌倒、残疾和死亡的风险,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4]。  相似文献   

15.
<正>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疾病[1]。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2,3]。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是IS后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4]。如何有效治疗脑缺血后的神经血管损伤,促进神经血管的再生一直以来都是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血管再生具有积极作用及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全世界人口走向老龄化步伐加快,2021年公布的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3.5%。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多病共存现象也十分严重,现患率达40%~56%,多病共存导致多重用药,年龄越大多重用药比例越高[1]。北京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多重用药比例达64.8%[2]。美国75~85岁社区老年患者人群多重用药率为36%[3]。  相似文献   

17.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如:动作迟缓、震颤、强直和不平衡)和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及疼痛和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PD患者的数量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PD患病人数的一半[2]。  相似文献   

18.
<正>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是常见的老年精神障碍之一,在我国,超过32.55%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1]。随着老龄化的程度增加,LLD带来的疾病负担将继续增加。与年轻人群抑郁症相比,LLD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和认知缺陷[2],提示LLD是抑郁症中的一个独特亚组。探究LL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其诊断和治疗。LLD具有低到中等的遗传度。抑郁症双胞胎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男性在75岁时抑郁症状的遗传度为28.6%,女性为34.7%,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的遗传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相似文献   

19.
<正>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3.6)/10万[1]。回顾性研究报道,SRU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10~82岁,平均确诊年龄为41岁[2-3];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但也有研究报道,在合并精神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SRUS患者中以女性多见[5]。  相似文献   

20.
王晶  房圆  李霞 《实用老年医学》2020,(10):1075-1078
<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1]。随着年龄的增长,MCI患病率逐渐增加,其中65~69岁为8.4%,70~74岁为10.1%,80~84岁为25.2%[2]。MCI病人是AD的高危人群,其3年内向痴呆的平均转化率高达50%,而非MCI人群仅有21%[3]。如能早期识别MCI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使AD痴呆发病延迟5年,由此可减少57%的AD病人[4]。因此,对MCI群体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