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热敏灸疗法.对比2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2周后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评分(13.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合格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30):采用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n=30):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观测时点为2、4、6、10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试验组的疗效优势开始于第4周,一直到第10周,疗效优势持续。试验组治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中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予以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36),对照组训练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11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行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肾调神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益肾调神启闭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热敏灸结合电针对中风肢体不遂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96例中风肢体不遂病例随机平分为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组及电针对照组,采用中医症状评分、运动功能评定及证候疗效评定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种治疗对于改善中风后患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症状方面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P <0.01);在改善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方面,热敏灸结合电针比单用电针效果较佳(P <0.05);热敏灸结合电针与单用电针相比较,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显效率(P <0.05)。结论 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肢体不遂效果较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05例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热敏灸对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和门诊符合相关研究条件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热敏灸措施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对治疗组予以进行4周时间的热敏灸治疗,在实施干预措施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问卷(SF-36)的形式调查评定两组病人此4周时间的身心健康状况、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抑郁症患者在系统热敏灸干预4周后其SCL-90、SDS、SF-36分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其各项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热敏灸辅助并有效地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属气虚血瘀、阴虚肠燥证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每日1次;中药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为治疗方法,每日1剂。两组均以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以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热敏灸能显著缩短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为(18.28±6.72)h,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32.56±9.48)h(P<0.05);(2)1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的近期好转率为94.3%,优于中药组80.0%(P<0.05);(3)疗程结束后第10天,热敏灸组与中药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5.7%与68.6%,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症状,但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基于此,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均降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单纯针刺肩髃穴,长、短时程温灸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20min和10min的灸治。3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肩痛程度和肩痛频度的评定,并对肩痛程度和频度的变化与热敏化现象作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患者肩痛程度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疼痛频度评分除对照组外均有明显下降(P<0.01),其中长时程温灸组疗效较对照组及短时程温灸组更佳((P<0.01或P<0.05))。热敏化现象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及频度的减轻呈正相关趋势。结论热敏化灸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20min温和灸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天突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天突深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天突深刺,对照组采用指南推荐的针灸组穴(风府、双侧百劳、双侧人迎、廉泉、双侧夹廉泉)进行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KWST)、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及动态吞咽检查(VFSS)。根据以上3项评分计算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KWST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KWST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RS和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优于对照组的74.29%(26/35,P0.05)。结论: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优于使用指南推荐的针灸穴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言语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言语及吞咽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语言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有效率为96.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语言能力、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洛阳市中医院诊治的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62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控制好基础血糖、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并进行中风后康复训练,期间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照组另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观察组另给予眼针和热敏灸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odified edinburgh scandinavian rating scale, ME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项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MESS评分和HAMD2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采用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FIR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VFSS评分、FI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观察组为8.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天突,足三里透刺三阴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且观察组更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 <0.01),且观察组波幅上升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运动功能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往往由于摄人量不足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出现低蛋白血症,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容易出现吸人胜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笔者采取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吞咽功能障碍4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用常规方法结合电针治疗的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