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 1岁, 系G2P2, 足月顺产, 2022年8月2日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科。出生体质量为3.35 kg, 无窒息抢救史。患儿自3月龄至今患泌尿道感染4次、肺炎1次;4月余认生, 现会发ma ma音;大运动发育稍落后, 7个月会独坐, 10个月会爬, 现可扶站。出生4个月时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17.95 × 109/L(正常参考值为5.10 ~ 14.10 × 109/L), 红细胞3.98 × 1012/L(正常参考值为4.00 ~ 5.50×1012/L), 血红蛋白115 g/L(正常参考值为107 ~ 141 g/L), 中性粒细胞占比68.2%(正常参考值为13.0% ~ 55.0%), 淋巴细胞占比25.4%(正常参考值为33.0% ~ 77.0%), 中性粒细胞12.23 × 109/L(正常参考值为0.80 ~ 5.80 × 109/L), 淋巴细胞4.56 × 109/L(正常参考值为2.40 ~ 8.70 × 109/L), C-反应蛋白31.52 mg/L(正常参考值为0 ~ 10.00 mg/L)。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2...  相似文献   

2.
患儿 女, 4个月15天, 因发育异常于2021年6月15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患儿系G3P2, 经剖宫产出生, 出生体重2.35 kg, 头围34 cm, 身长47 cm。入院查体:体重4.6 kg, 身高55 cm, 神清, 长斜头畸形、圆脸、长人中、小嘴、尖下巴、小下颌、手指及脚趾细长、大拇趾宽大等(图1)。心肺腹查体均未见异常, 四肢肌力偏低, 双侧膝腱反射可对称引出。患儿有一2岁的姐姐, 体健。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3-K-002), 在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后, 采集外周血样进行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患儿核型为46, XX, der(10)t(9;10)(q34.11;q26.3)pat, 其父亲核型为46, XY, t(9;10)(q34.1;q26.3), 母亲核型未见异常(图2)。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9q34.11-9q34.3区存在约10.13 Mb的重复(chr9: ?130 883 368-141 016 486?)×3(精确断裂点未知), 涉及DNM1、COQ4、SLC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对胎儿进行检测,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 对该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表现、妊娠结局及临床表型进行总结。结果两例胎儿均表现肾实质回声增强, 合并肾囊性发育不良或羊水偏多, 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 但WES和CMA检测结果提示染色体17q12区存在缺失, 诊断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文献共报道433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 其常见表型包括肾囊肿和糖尿病。在240例胎儿病例中, 72.9%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实质回声增强, 23.3%提示单侧或双侧肾多发囊肿;有68例产前诊断报告了妊娠结局, 其中70.5%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 WES与CMA检测能够有效诊断17q12微缺失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包括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囊肿、肾脏疾病和早发型糖尿病。在产前咨询中应充分告知预后情况, 结合孕妇个人意愿、孕产史、家庭情况等给予优生建议。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具有高度的组织形态学异质性,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的分子特征不同。随着对膀胱癌分子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 国际上提出了几种膀胱癌的分子分型, 以及这些分子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本文阐述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分子分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转移性膀胱癌的分子特征, 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以及分子分型在膀胱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5.
男, 47岁, 汉族, 2022年8月因原发不育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外精液检查提示无精, 前妻已结婚生子, 现任妻子曾与前夫生育1子, 外观无明显异常。夫妻系非近亲结婚,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者为初中文化, 智力正常, 长期久坐, 身高为170 cm, 体质量为74 kg, 身体质量指数为25.61 kg/cm2。外生殖器发育PH4G4, 左侧睾丸约为12 mL, 右侧睾丸约为10 mL, 均质地中等, 未扪及明显异常。患者父母系非近亲结婚, 拒绝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妹妹外观无异常, 已结婚生子, 无不良孕产史。染色体G显带分析示患者核型为46, XY, t(1;18)(q31;q12.2), t(10;21;14)(q21.2;q21;p13)(图1)。染色体高通量测序分析未检测到有临床意义的缺失及重复。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19-077), 患者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超声提示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胎儿的脐带血样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胎儿及其父母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 用qPCR技术验证候选致病CNV, 用Goldeneye DNA身份鉴定系统确认生物学关系。结果胎儿的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分析结果提示其17p13.3区存在1.16 Mb的杂合缺失(16155722777617)×1, 部分覆盖Miller-Dieker综合征(MDS)核心区域, 同时17p12区域还存在1.33 Mb的杂合缺失(1411177215442066)×1, 该缺失可导致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孕妇外周血17p12区存在1.33 Mb杂合缺失(1411177215442066)×1。胎儿父亲外周血检测未见异常。qPCR分析结果提示胎儿脐带血17p13.3和17p12区域以及孕妇外周血17p12区域基因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的1/2。亲缘关系鉴定结果显示胎儿父母确为其生物学父母, 胎儿...  相似文献   

7.
细胞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在科学界有很多误解, 并产生大量悖论。主流观点认为, 癌基因激活导致细胞死亡减少, 从而导致细胞总量的增多而发生肿瘤。本文从病理学的角度阐释病理形态学的坏死与细胞生物学以坏死而死亡的细胞死亡方式的概念区别, 细胞自噬对细胞寿命的影响以及抑制肿瘤作用的原理。本文从病理学的事实并结合文献论述抗凋亡并非肿瘤的特征。细胞死亡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不是抑制而是促进。几乎所有的致癌因素都可诱发细胞凋亡而非使细胞长寿。与主流的理念相反, 促凋亡的基因具有促癌作用, 而抑凋亡的基因和细胞保护因素具有抑癌作用。总之, 非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是促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肺腺癌中微乳头(micropapillary)结构于2011年多学科分类首次提出后, 由于其预后较差, 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开始将其作为肺腺癌独立亚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微乳头结构与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气腔播散、脉管癌栓等关系密切, 尤其对早期肺腺癌临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便肿瘤中仅含有少量微乳头(5%), 仍然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为减少漏诊, WHO肺肿瘤分类对其定义进行了新的扩展。目前对于其形成机制及其高度侵袭性的基础研究尚不完善。由于其与不良预后的高度相关性, 其诊断识别场景正由原先的手术石蜡标本向新辅助、术中冷冻、淋巴结等场景拓展。本文将对微乳头腺癌的定义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治疗及诊断现状进行概述, 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对微乳头腺癌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肺癌的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9.
精索是间皮瘤极少累及的部位, 同时伴有原位间皮瘤成分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的病例为57岁老年男性患者, 镜下显示浸润性成分以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 同时周围可见内衬单层肿瘤细胞的原位间皮瘤成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间皮性标志物并伴有BAP1表达缺失。因该病极其罕见, 术前难以确诊, 需要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是肺癌组织中一种特殊的肿瘤侵袭模式, 2015年WHO肺癌病理分类中正式提出该概念。气腔播散见于多种组织类型的肺癌, 表现为主瘤体边界外的气腔内出现肿瘤细胞簇。近年来, 气腔播散成为肺癌病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气腔播散与肺癌的术后复发和预后关系密切, 尤其对早期肺癌临床治疗术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病理医师对气腔播散现象的认识有助于肺癌的精准诊断。目前对气腔播散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包括鉴别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假象、气腔播散的分级诊断标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以及气腔播散形成的分子机制等。本文将阐述气腔播散的相关概念、病理学特征、对临床诊疗的影响以及尚存的病理学问题等, 以增强临床实践中病理医师对肺癌气腔播散的认知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男, 系G4P4, 孕38+4周经剖宫产娩出, 羊水Ⅱ度浑浊, 脐带与胎盘未见异常。患儿出生后因口唇与四肢肢端发绀、呼吸与反应欠佳6 h于2021年10月24日转入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患儿母亲43岁, 父亲52岁, 否认近亲结婚及家族遗传病史, 已育有2女1子, 均健康。孕期未进行常规产检, 无特殊不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例Walker-Warburg综合征(WWS)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9日至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例WWS胎儿为研究对象, 采集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和姐姐的外周血样, 提取基因组DNA, 进行trio-WES检测,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Trio-WES检测显示胎儿POMT2基因存在第4外显子c.471delC(p.F158Lfs*42)移码变异和第20外显子的c.1975C>T(p.R659W)错义变异, 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分别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PP4)和可能致病性变异(PM2Supporting+PM3+PP3Moderate+PP4)。结论产前诊断中应用trio-WES检测可快速可靠的确诊WWS患儿, 为临床决策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发现POMT1基因1种新变异, 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扩充了POMT2基因致病变异谱, 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呈世界性流行。HBV感染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有效控制HBV感染是预防HBV相关肝癌的关键。目前, 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 但不能完全清除HBV。为进一步了解特异性免疫在清除HBV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HBV防控策略, 在2023年7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3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 本期推出乙型肝炎病毒重点号, 特邀请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唐霓教授担任执行编委。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持续感染是机体未能有效建立HBV特异性免疫的结果, 这种情形也可称为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成人急性感染HBV时, 绝大多数可以发生正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因而得以自愈。围产期感染HBV, 绝大多数导致慢性化, 提示存在HBV特异性免疫应答异常。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4个过程:抗原提呈、特异性CD4+T和CD8+T细胞激活以及B细胞激活。慢性HBV感染时, 机体的免疫应答异常必然涉及这4个过程的部分或者全部。本文主要讨论了慢性HBV感染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希望为进一步思考HBV特异性免疫重建路径与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多发生于淋巴结, 原发于肺孤立性Rosai-Dorfman病十分罕见, 本文报道1例32岁男性, 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 右下叶支气管根部见肿块, 大小4.0 cm×3.5 cm×2.5 cm, 灰白灰黄色, 质硬, 界尚清。低倍镜下见肺组织结构破坏, 淡染区和深染区明暗相间分布。高倍镜下见淡染区主要为体积增大的组织细胞呈簇状分布, 胞质淡染嗜酸性或空泡状, 胞质内可见吞噬一至数枚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深染区主要是成熟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细胞S-100蛋白、CD68及CD163阳性。分子检测KRAS基因G12D突变。术后随访21个月无复发。肺Rosai-Dorfman病术前常被误诊为肺癌, 病理诊断需要与多个疾病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对正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嗅癌(olfactory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初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或不能确定诊断的鼻腔鼻窦肿瘤共21例, 其中3例复诊为嗅癌, 并以其余18例肿瘤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21例病例中3例嗅癌患者, 男性2例, 女性1例, 发病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7岁。镜下见瘤细胞以实性、巢状或分叶状生长方式为主, 周围常见丰富的纤维血管性间质。肿瘤内可见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结构, 局部见明显的神经纤维性基质成分。部分癌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主要呈短梭形或椭圆形, 界限不清, 胞质少至中等, 细胞核染色质较细腻, 1个至数个小核仁, 核分裂象易见。3例嗅癌均见呈轻度异型腺体, 部分腺腔内见纤毛。肿瘤至少弥漫性表达1种上皮性标志物, 且同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瘤细胞部分表达p40及p63, 癌巢周围的支持细胞不同程度表达S-100蛋白。肿瘤细胞不表达NUT、CD99和结蛋白, SMARCA4(BRG1...  相似文献   

17.
病原体(pathogen)是指能导致人、动物等生物发生感染的媒介统称, 主要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微生物占绝大多数, 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 广泛存在于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组织中, 通常情况下在体内达到平衡状态, 一般不会发病。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 如果某一种病原体突然增多或大量繁殖, 或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即可导致疾病。如果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相对罕见, 意味着其相关基础研究较少, 缺乏相应的检测项目, 临床医生很难根据症状判断感染原, 因此快速、精准找到病原体, 显得尤为重要。本刊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屈平华教授担任本期罕见病原体重点号执行编委, 对近几年临床分离的罕见病原体进行论述和总结, 希望为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有力的诊疗依据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1例不明原因生长发育迟缓患儿染色体异常的性质及来源, 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9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SNP array)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 G显带核型分析结合SNP array技术提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 XX, dup(7)(q34q36.3), 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提示患儿染色体7q34q36.3区存在20.6 Mb重复, 具体为arr[hg19]7q34q36.3(138335828158923941)×3, 其父母均未查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论患儿为罕见的7q部分重复且为新发变异, 其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疗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9.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 常见于长骨骨干, 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关节内骨样骨瘤少见, 通常累及髋部, 很少累及肘部。由于肿瘤位于关节内, 会产生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骨样骨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是沿着长骨骨干以小的溶骨灶为中心的丰富的骨硬化, 而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 因此常导致诊断延误。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炎的肘关节内骨样骨瘤, 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 为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源性单纯性3q微重复综合征胎儿的表型特征及遗传学病因, 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联合应用羊水细胞高分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对来自同一家庭的3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采集父母的外周血样, 通过CMA检测确定其变异的亲代来源。结果 3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 XN, dup(3)(q25q26.1)。CMA提示其为arr[hg19]3q25.33q26.1(159 336 333-166 924 969)×3, 均遗传自父亲, 母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联合G显带核型和CMA分析明确了3例胎儿的父源性3q25.33-q26.1微重复, 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