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东川 《家庭医生》2011,(19):61-61
故事:误解 60多岁的张伯不久前突发缺血性中风,所聿及时处理,不仅性命保住了,也没较严重的后遗症。出院时,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并嘱咐他要坚持吃,且定期复查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却在上升。究其原因,是不少人认为"中风病人住进医院,吃上药,输上液,只要度过危险期,保住生命就万事大吉了"。调查显示:在中风10年后的患者中,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者仅占60%,未采取过任何康复措施的高达42.4%。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患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中风存活者中有70%~80%会留下偏瘫、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人带来困扰。专家提醒,中风后尽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很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和自理生活能力。康复治疗越往后推,恢复效果也会  相似文献   

4.
5.
生活实例前些日子,王大爷不幸中风(卒中),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经过医生积极抢救,王大爷生命无恙,但却留下了偏瘫。几周后,家人来按他出院。可是,面对出院时要带的一大堆药,王大爷却有些犯愁了。这些药在住院时王大爷也曾服过,可都是由护士分好了放在他面前的,只需要服用就行,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高血压可引起偏瘫、失语等中风现象及冠心病。因而不少老年人都为自己血压偏低而庆幸,甚至自豪。其实低血压也会引起脑血管意外。据统计,由低血压引发的中风占40%左右。 成人血压经常低于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我国老年人中,以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占多数。  相似文献   

7.
中风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测定雷佩琪,余宁,祝聪玲,张鹏云,王川(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成都,610061)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在我国居各类死因的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0万,死于中风者近100万,约3/4幸存者不同程度致残,因此,防治中风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进入秋天,早晚气温变化加大,除温度下降外,气压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上升。特别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一定要当心脑中风。脑中风除应早发现、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须采取下列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脑中风的发生。早晚喝杯救命水:中风的发生与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关。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液粘稠度会升高。所以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后,应喝下约200毫升白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每天吃2根香蕉:研究发现,每天吃1~2根香蕉,可使中风发病率减少40%。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盐,钾对于增强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抗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此外,香蕉中还含有降血压、润肠通便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以来,脑卒中的杀伤力让人闻风丧胆。据统计,中风存活者中,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人带来困扰。其实,中风后并不是意味着患者就要完全依赖家人,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相当部分的患者恢复行走和自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病人一旦发生中风,最好将病人平躺。神智不清,或有呕吐者宜侧睡,不能误以为是发痧而放肆扯痧摇晃头部;昏迷不醒者,吞咽功能不好或丧失时,不能强行灌药或喂食,以免药物或食物进入气管和  相似文献   

11.
杨健 《家庭健康》2020,(5):24-25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识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第四个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孩子在十一二岁之前,认知发展过程是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开始辨别外界的手势、标记等符号,进...  相似文献   

12.
如果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的情况,那么您要注意看看自己是不是血脂高了。而这小皮疹被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副主任和渝斌教授形象地称为胆固醇痣。  相似文献   

13.
14.
<正>偶尔打嗝是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呃逆",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饱、吞咽动作过多、冷空气刺激或精神因素等导致的功能性呃逆。但如果呃逆现象严重甚至顽固存在,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往往警示为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中枢性疾病——中风。专家提醒,中风是持续性反复打嗝非常常见的病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中风患者中不少都有高血压。其实,血压偏低同样能导致中风,一定要有所防范。为什么血压偏低也会导致中风呢?脑中风一般分为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血压偏低的人容易患上的就是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16.
一位股市中风的病人 一个月前,一位在股市发生中风的病人被送到杭州117医院急诊室抢救.这是位72岁的男性患者,长期在股市劳作,这天上午所持股票上涨,精神亢奋,吃饭时突然出现昏迷,意识丧失,股友赶紧呼叫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7.
卫怡然 《保健医苑》2009,(10):10-12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在医学界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11~12月,都会出现一个中风发病高峰,而且中风多发生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之内。所以,中老年人,特别是平时患有高血压、肥胖症,又有吸烟嗜好的患者,当天气变凉时,要及时防寒、服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中风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生 《药物与人》2001,14(2):48-48
有些人常拍着胸脯说:“我的血压是属于低血压状态,绝对不可能发生脑溢血。”其实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低血压的人发生脑溢血的实例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血压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血压偏低也可诱发脑血栓形成,也能导致中风。这是因为在血压较低时,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停顿.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实上,绝大多数脑血栓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压偏低.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19.
卓然 《长寿》2006,(12):13-13
心脑血管病的医生们感觉最明显,每当季节转换之际,或气温突然下降之时,采门诊就医的中老年患者就会增加。因此,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注意保暖,以防范这类疾病的侵害,应是每位中老年人应具备的常识。  相似文献   

20.
正陕西商洛读者于某来信说:我是个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一直在家服用降压药物,血压稳定。但是近一周来血压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服用药物也控制不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答于某读者:高血压患者发生血压或高或低情况,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要警惕导致中风。建议你及时到医院高血压科或心内科就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