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4例行双侧PVP的OVC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新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分为相邻椎体骨折者与未骨折者。采用LASSO回归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R Studio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47例,未骨折127例。LASSO回归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椎体压缩比、术后椎体恢复比、伤椎Cobb角矫正度、腰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是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上述6个影响因素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OVCF患者双侧PVP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679~0.875)。Boostrap法对模型内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C-index为0.838)。结论 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发生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方法 OVCF并行PVP的患者155例根据PVP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未再骨折组(123例)。采用Logistic分析OVCF患者PVP后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再骨折组年龄、骨水泥注射率、脊柱矢状面失衡比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再骨折组,骨密度明显低于未再骨折组(P<0.05)。年龄、骨水泥注射率、脊柱矢状面失衡、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是OVCF患者PVP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骨密度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预测OVCF患者PVP后再骨折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检验χ2=2.541,P=0.960。结论 基于年龄、骨水泥注射率、脊柱矢状面失衡、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这5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SEER数据和中国数据建立并验证原发性小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列线图模型。方法提取2004年—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所登记的原发性小肝癌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1809例患者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010年—2017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158例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Cox风险回归、lasso回归、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影响因素。根据O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曲线及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高、低风险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性别(HR=1.22, 95%CI:1.05~1.41,P=0.010)、Seer分期(HR=1.51,95%CI:1.23~1.85,P<0.001;HR=10.31,95%CI:2.53~42.04,P=0.001)、肿瘤直径(HR=1.22,95%CI:1.06~1.39,P=0.004)、脉管侵犯或转移(HR=1.43,95%CI:1.2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择期PVP患者180例,按照有无出现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骨折组(48例)和对照组(132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史、骨密度(BMD)的T值、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手术部位、骨折椎体严重程度、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例数、新发骨折的部位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24 kg/m2或<18.5 kg/m2、有过骨折病史、BMD>2.5 SD、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2、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2的患者医院发生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比率较高。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值、骨折病史、BMD值、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是与PVP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PV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行椎体强化术(PVA)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5例接受PVA术的老年女性OVCF病人,收集其年龄、BMI、入院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骨密度(BMD)等基本情况,调查时间为PVA术后2~40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椎体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及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老年女性OVCF病人PVA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独立影响因素的概率,绘制ROC曲线。结果 老年女性OVCF病人PVA术后再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0.5%。Cox回归分析显示,预后营养指数(PNI)、BMD、年龄、是否服用抗骨质疏松(OP)药物是PVA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低PNI病人相比,高PNI病人PVA术后再发骨折风险更低;PNI与是否服用抗OP药物存在交互作用,在高PNI组抗OP药物疗效更好,P interaction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相较于无PNI因素模型,含有PNI因素的模型ROC曲线面积增加了0.066(0.003~0.127)。结论 高PN...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23例,其中495例患者组成建模组,128例患者组成验证组,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子,应用Empowerstats软件绘制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实际观察3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校准图对模型识别度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ensini评分、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酐(Scr)、心脏结构改变及心室壁运动幅度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重要预测因素;列线图预测3年无心力衰竭生存率的C-index为0.81(95%CI:0.77~0.84),拟合优度的检验值为6.69(P=0.57)。结论:本列线图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3年内心力衰竭的发生概率,并为这一特定群体开发了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了个体化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75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应用R语言建立预测术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病程(OR=3.040,95%CI:1.249~7.403)、左室射血分数(LVEF)(OR=2.953,95%CI:1.135~3.363)、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OR=2.171,95%CI:1.194~3.946)、主动脉断流时间(OR=2.494,95%CI:1.025~2.923)、体外循环时间(OR=1.754,95%CI:(1.010~3.046)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OR=2.488,95%CI:1.230~5.031)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成功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提示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随后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781(95%CI:0.725~0.836),说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高。结论:病程≥10年、LVEF40%、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断流时间9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构建一个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来预测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对2010年至2015年诊断为胃癌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纳入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临床经验及统计学结果纳入危险因素,用于构建胃癌患者的预后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C-index、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临床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052例胃癌患者。构建了胃癌患者的1年、3年和5年预后预测模型。使用C-index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训练集中C-index的结果为0.780(95%CI:0.769~0.793),验证集中C-index的结果为0.763(95%CI:0.743~0.783)。通过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训练集ROC曲线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AUC分别为0.844、0.852和0.858。验证集中ROC曲线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AUC分别为0.824、0.829和0.842。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校准图也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盲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盲肠癌预测模型,同时加以验证以评估盲肠癌的预后。方法 收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2010年至2015年诊断的盲肠癌患者19 346例,利用R软件按7∶3将其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建立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盲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将独立影响因素纳入列线图同时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婚姻状态、手术情况、放疗、化疗均是影响盲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列线图同时加以验证,训练集C-index为0.780(95%CI:0.765~0.794),验证集C-index为0.781(95%CI:0.759~0.802),且验证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构建列线图对盲肠癌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85例老年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重复1 000次抽样纳入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年龄>70岁、压迫方式不正确、应用抗凝药物、高血压及过早下床活动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危险因素。基于年龄>70岁、压迫方式不正确、应用抗凝药物、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基本接近实测值,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同时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2[95%CI(0.803,0.856)],说明本研究列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相关影响因素,初步构建POAF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OPCAB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OAF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应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区分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78例OPCAB患者并发POAF26例,发生率为33.3%。年龄[OR=0.769,95%CI(0.599~0.998)]、体质指数[OR=0.798,95%CI(0.651~0.997)]、左房内径[OR=1.701,95%CI(1.383~2.091)]、射血分数[OR=1.433,95%CI(1.139~1.804)]、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091,95%CI(1.042~1.142)]、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0.999,95%CI(0.998~0.999)]、术后乳酸[OR=1.068,95%CI(1.015~1.124)]是发生P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POAF的一致性指数为0.912。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ROC曲线评估,AUC为0.92。结论:本研究结合年龄、体质指数、左房内径、射血分数、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术后乳酸这7项独立影响因素,初次建立了预测POAF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实现可视化、个体化预测,直观地甄别POAF高风险患者,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结石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14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组(n=130)和复发组(n=14)。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估预测列线图的可靠性;采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以量化预测列线图的判别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该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44例患者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4例(9.7%)术后复发结石。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了4个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家族史(OR=3.245,95%CI:0.752~13.567,P=0.104)、饮食的规律性(OR=3.752,95%CI:1.067~14.141,P=0.041)、结石的均一性(OR=5.871,95%CI:1.636~25.390,P=0.010)和药物依从性(OR=0.225,95%CI:0.057~0.799,P=0.024)。列线图模型在建模样本中的一致性系数(C-index)为0.835(95%CI:0.732~0.938),在验证样本中的C-index为0.7925,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预测列线图的AUC值为0.835,表明该列线图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家族史、饮食的规律性、胆结石的均一性和药物依从性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术后结石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8月因冠心病于我院接受PCI的186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高度相关。基于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6[95%CI(0.787,0.845)],说明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提高对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效能,对临床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建立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作为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内部与外部评价。结果 2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7.94%(107例)。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年龄≥60岁(OR=1.965)、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OR=2.749)、使用益生菌(OR=0.321)、实施机械通气(OR=3.035)4个因素纳入R软件建立预测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列线图模型,内部及外部验证显示,建模组与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764,校准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建模组ROC曲线的最大Youden指数0.449所对应的风险预测值为0.322,预测临界值为200分。决策曲线分析(DCA)阈概率范围为0.10~0.85时,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效益。结论 基于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与临床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行支架植入术的时间划分为建模组(2016年6月—2021年12月,220例)和验证组(2022年1月—2023年6月,52例)。在建模组中,随访期间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者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狭窄(ISR)组(50例)和非支架内狭窄组(170例)。基于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所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建模组中220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50例发生了ISR,ISR的发生率为22.72%。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值高、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颈内动脉和/或对侧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术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偏低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ISR发生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变量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建模组的AUC为0.857(95%CI:0.799~0.915),验证组的AUC为0.847(95%CI:0.732~0.96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发生ISR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ISR发生的高危患者,及时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AHF病人的全因死亡风险。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AHF的300例病人,收集入选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进行随访至2022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总生存期(OS)是以病人入院事件为起点,出现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预测AHF病人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AHF病人长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效能评价。结果:300例入选病人中死亡10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钠、直接胆红素、log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为AHF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列线图模型预测AHF总生存率的C-index为0.70,95%置信区间(0.65,0.75),校准曲线发现该模型预测AHF病人的总生存有较好的精准度。列线图模型对AHF病人预后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5%CI(0.71,0.81),P<0.001。结论:年龄、血钠、直接胆红素、log(NT-proBNP)为AHF病人长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个性化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9年12月24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初发型STEMI患者108例,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TIMI评分,分为自发再灌注组(TIMI 2~3级,SR组)和无自发再灌注组(TIMI 0~1级,NSR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急性STEMI患者自发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1.200,95%CI:1.025~1.405)、发病至用药时间3.7 h(OR=3.040,95%CI:1.249~7.403)、术前ST段回落≥50%(OR=2.171,95%CI:1.194~3.946)、胸痛评分下降5分(OR=1.156,95%CI:1.100~1.215)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85 U/L(OR=1.048,95%CI:1.002~1.095)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提示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随后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968(95%CI:0.916~0.997),说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高。结论:基于年龄、发病至用药时间、术前ST段回落、胸痛评分下降以及CK-MB等因素建立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自发再灌注的能力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合并细菌/真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11日间在我院确诊为危重型COVID-19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22年12月1—28日间收治的127例患者作为建模组,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11日收治的59例作为验证组。根据是否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记录研究对象获得标本培养阳性结果前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种数、意识障碍情况、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危重型COVID-19患者发生细菌/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uw检验结果显示建模组P=0.459,验证组P=0.982,拟合度较好。ROC曲线显示此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建模组和验证组列线图模型预测危重型COVID-19患者发生细菌/真菌感染的AUC分别为0.941(95%CI:0.899~0.983)、0.843(95%CI:0.728~0.959),决策曲线结果显示此列线图预测模型价值较高。结论?基于危重型COVID-19患者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能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管理危重型COVID-19发生细菌/真菌感染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术后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建...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胆囊癌(GB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https://seer.cancer.gov/data-software/)提取2006—2015年行GBC根治术患者1 056例临床资料作为训练组。收集2015—2020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GBC根治术患者76例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针对训练组数据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GB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ap自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应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TNM分期、T分期、N分期是影响GB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GBC根治术后患者1、2、3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C-index(95%CI)=0.740(0.720~0.760),外部验证显示C-index(95%CI)=0.707(0.627~0.787),校正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情况和实际生存情况一致性较高。结论 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GBC根治术后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