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吸水动力学和膨胀动力学,结合水分相态、质构特性、成分含量量化表征地黄润制过程。对地黄润制过程的吸水与膨胀动力学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LF-NMR/MRI)研究润制过程中水的相态及分布变化,采用质构仪研究质构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地黄不同润制时间的吸水率、膨胀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黄吸水动力学和膨胀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水率、膨胀率均随润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药材个头的增大而减小。地黄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逐渐渗入,水的相态比例发生会显著变化,在16 h内自由水由0.825%增加到97.7%,束缚水由99.2%减少到2.33%。硬度、压缩循环功等物性指标在28 h内随润制时间增加逐渐下降;32 h时水分已均匀分布于整个药材,此时物性指标也趋于稳定。皮尔逊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润制时间、吸水率、膨胀率、自由水和束缚水相对含量、硬度、压缩循环功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采用吸水、膨胀动力学,LF-NMR/MRI,质构仪可以直观量化表征地黄润制过程,为阐明地黄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 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分布状态的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当归润制过程中质地的变化;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不同润制时间的阿魏酸含量变化。结果 当归润制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COD)大于98.1%,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个头的增大而减小。LF-NMR/MRI结果表明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渗入,不同相态水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前4 h内自由水由4.02%增加为95.75%,结合水由95.98%减少为4.25%。除弹性外,当归润制时硬度、压缩功循环等物性指标在8 h内均明显下降,8 h后趋于平稳,符合传统“药透水尽”的判断标准。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在润制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吸水动力学结合磁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为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LF-NMR/MRI)研究白芍润药过程中药材含水量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研究白芍润药过程中质构特性的变化,并分析白芍不同润制时间的LF-NMR/MRI参数与质构特性、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RI技术能够直观、形象、准确表征药材的润制程度和水分迁移过程,润制程度与传统经验判断结果具有一致性。白芍润制过程水分迁移和水相状态的特点是浸泡时增加总含水量以自由水形式存在,流动性增大。在闷润时,总含水量不增加,而是药材多水部分向少水部分分布,流动性变差,最后使药材润透,此结果可以与MRI结果相互印证。白芍的自由水含量、总含水量分别与硬度、表面韧性、内部韧性、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均有极的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采用LF-NMR/MRI、质构仪可以较好表征润药过程特点,对研究白芍软化的"少泡多润,药透水尽"科学内涵、"看水头"传统经验的数据化表征提供了一种可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手段,有利于优化软化工艺参数、科学制定操作规范、阐明中药软化的科学内涵,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槟榔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对槟榔润制即浸泡软化过程内部水分分布、水分相态及迁移情况进行分析,用Peleg模型研究在不同水温(10、30、50℃)下槟榔润制过程吸水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浸泡时,槟榔样品均含有4种状态的水:结合水T_(21)、不易流动水T_(22)、自由水T_(23)、游离水T_(24)。润制过程中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自由水。不易流动水、自由水和总水峰面积与含水量呈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LF-NMR技术能够快速无损预测槟榔润制过程的含水量。T_(22)和自由水含量与浸泡液中槟榔碱含量呈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不易流动水流动性越大,且自由水含量越多,槟榔碱溶出越多。从MRI成像图显示,浸泡温度不同,水分迁移途径不同,且润制程度与传统判别经验结果具有一致性。Peleg模型的速率常数K_(1)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减小,容量常数K_(2)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将速率常数K_(1)与温度进行Arrhenius方程拟合,得到槟榔润制过程中活化能为32.98 kJ·mol^(-1)。LF-NMR/MRI技术可以用于槟榔润制过程水分状态、含水量分析和润制程度终点判断,Peleg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槟榔润制过程吸水性质。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种子类中药材润制工艺优化与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梦玫  张英  吴孟华  吴卫刚  骆维  曹晖  马志国 《中草药》2022,53(15):4645-4652
目的 研究地黄饮片干燥特性,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优化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0、80、90℃3个干燥温度,分别建立地黄饮片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研究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中水的相态分布和质构特性的变化,采用HPLC法动态跟踪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Page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变化,水分比变化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加快,模型中干燥常数k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燥常数n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逐渐散失,水的相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前4 h自由水比例由干燥开始时的93.667%减少至0.329%,束缚水比例由0.985%增加至92.966%,不易流动水比例先增后降,前后变化不明显。硬度、压缩循环功等物性指标在前4 h内随干燥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4 h后各物性指标明显增加。地黄饮片含量测定的6个指标成分中,只有梓醇含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他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采用干燥动力学模型、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以直观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干燥工艺参数的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 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测定黄芪质构特性的变化;分析软化时间、吸水率、LF-NMR参数、质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软化过程中黄芪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决定系数大于97.7%。同档次下,软化温度越高,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同温度下,药材档次越小,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在30℃下,大、中、小档黄芪达到内外一致的时间分别为14、12、8 h,润透时的吸水率分别为46.83%、42.03%、35.54%。润透前驰豫时间T2大多为0.1~10 ms,润透后大多为10~1 000 ms,磁共振成像能观察到水分由外而内扩散,12 h时可观察到黄芪内部大部分都被水分浸润。黄芪软化前8 h,硬度、压缩循环功、粘力、黏性、胶着性分别下降了67.7%、68.6%、86.3%、89.3%、73.3%;在12~24 h各质构特性趋于稳定,即润透后的药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对延胡索的传统樟帮软化工艺进行科学表征,以明晰传统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科学传承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与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LF-NMR/MRI)技术对延胡索软化过程中的水分类型及分布状况进行表征;将软化过程中的延胡索样品切制成厚片并用体视显微镜对其切面状况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软化过程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流动相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60∶40,用三乙胺调节pH 6.5),检测波长280 nm;使用质构仪模拟延胡索软化终点判断方法(手捏法),在优化相关参数后测定延胡索软化成品的软化程度。结果 LF-NMR/MRI显示,经传统樟帮法软化的延胡索,水分能够透心且均匀分布,水分先以自由水的形式在浸泡阶段由表皮与茎痕处进入药材内部,后在闷润阶段向内芯渗入实现再分布;体视显微镜观察到经传统樟帮法软化完成的延胡索恰能较好切片,软化时间不足则易出现“炸心”片,延胡索变软是由其角质样吸水粉化造成的;HPLC测定显示,传统樟帮法软化时延胡索乙素的损失较小,浸泡过程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下降约5%,闷润过程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几乎不变;质构仪可以很好地量化延胡索的软化程度,最佳测定参数为测试前速度、测试速度和测试后速度均为2 mm·s-1,触发力20 g,压缩度20%,软化合格的延胡索压缩力介于12.75~15.69 N,相对标准偏差(RSD)6.8%。结论 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可以较好地表征传统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证实传统樟帮软化法软化延胡索药材具有高效、便捷、指标成分损失小等优点。质构仪能够模拟软化终点判断方法(手捏法),实现从主观经验判断到客观技术量化这一目标,对传统炮制技术现代化传承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尧  雷蕾  艾娇  梁帅  邓鑫  石柳  梅之南  任永申 《中草药》2019,50(14):3302-3312
目的研究新鲜人参样品干制(干燥/蒸制)和复水(煎煮)过程中水分状态与含量变化以及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优化中药干制/复水条件、科学判定过程终点提供技术支持,为探究中药鲜用/干用/制用差异提供新的科学视角。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样品水分随时间的迁移变化规律;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中人参皂苷类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水分与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蒸制180 min时鲜参炮制充分,此时水分饱和、人参皂苷类成分变化趋于稳定、总皂苷含量较高;鲜参和新蒸制红参在不同温度下干燥12.5 h时,40℃下均未干燥彻底,50℃下生晒参仍含有3.02%的水分、红参已达干燥终点,60℃下二者均达到干燥终点,且50℃下二者人参总皂苷含量均最高,综合结果表明50℃热风干燥工艺更优;复水(煎煮)过程中,60min饮片水分充分饱和且人参总皂苷含量较高,优于30 min和120 min,为较优煎煮条件;鲜参在蒸制/干燥/煎煮等过程中水分及人参总皂苷含量均低于鲜品,提示鲜用对保存和发挥中药初始药效物质基础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采用LF-NMR/MRI与HPLC技术,重点关注人参鲜品在干制(干制、炮制)与复水(煎煮)过程中的水分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为中药干制/复水终点判定与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阐释与探究中药鲜用/干用/制用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及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白芍炮制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和含量进行研究,考察白芍药材水煮、干燥过程中驰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_2)和MRI图像的变化。结果显示白芍鲜品中主要是自由水,煮制过程中,结合水的含量下降而自由水的含量增加,煮制过程结束时,白芍药材中自由水的含量达到90%以上。干燥过程中,T_2向左移动,水分流动性降低。MRI图像显示白芍炮制过程中水分的增加和减少均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干燥结束时,剩余水主要存在于白芍内层。水分的变化对药材炮制后的品质和外观均有影响,低场核磁及成像技术为白芍药材炮制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为根类药材的炮制方法的优化及饮片评价提供直观的参考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陈衍男  赵恒强  卢丙  王晓  崔莉  郭兰萍 《中草药》2018,49(17):4022-4028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过程中光皮木瓜水分迁移变化规律。方法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无损、非侵入的技术优势,监测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蒸制后干燥、分段式干燥、阴干)下光皮木瓜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分析水分迁移变化。结果新鲜光皮木瓜片中含有3种状态的水,其含量为自由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热风干燥、蒸制后干燥、阴干的规律相似,总水分逐渐散失,水分与非水组分的结合力会增强,蒸制加快了木瓜片的失水率,蒸制后干燥与热风干燥下木瓜片失水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段式烘干中,干燥的间歇阶段会发生不同状态水分之间的转换,以重新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低温干燥对木瓜组织破坏较小,更利于组织中不易流动水转化为自由水,进而较快散失,而高温干燥在前期就对木瓜片组织结构造成破坏,组织收缩变形,水分与非水组织间的结合力出现短暂增强的现象。结论光皮木瓜干燥过程中3种状态的水分含量与LF-NMR T_2谱的峰面积有较高的相关性,LF-NMR技术为光皮木瓜中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为木瓜的加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在肾脏小错构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磁共振诊断为肾脏错构瘤的病人进行追踪,对其中至少半年以上定期B超或MR复查且病变无明显变化的25例(30个病灶)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评价,主要比较True FISP、T2SE、T1FLASH(Fastlowangleshot,FLASH)fs序列对肾脏小错构瘤的检出率,对比信噪比。结果:平扫情况下TrueFISP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T SE和TFLASH),TSE序列又优于212T1FLASH序列;增强后动脉期T1FLASH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低于延迟(2 ̄5min)后的TFLASH序列;对解剖结构的显示,1True FISP优于TSE和TFLASH序列。结论:TrueFISP用于检出肾脏小错构瘤的优点:①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21②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③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痤疮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门诊50例患者,年龄12-42岁.肺经风热型8例,脾胃湿热型20例,肝郁肾虚型22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十余年.肺经风热证丹参或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曲池穴和肺俞穴,大椎穴、风门穴及隔俞穴刺血疗法.每周1-2次,十次为一疗程.脾胃湿热证丹参注射液注射曲池和足三里及上巨虚穴.大椎穴、大肠俞穴,肺俞穴刺血疗法.每周1-2次,十次为一疗程.肝郁肾虚证丹参注射液注射心俞穴、胎盘组织液注射肾俞穴.神道穴、肝俞穴、胆俞穴刺血疗法.每周1-2次,十次为一疗程.结果:50例患者,痊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结论:笔者自采用水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痤疮患者痛苦少,治疗时间短,方便有效,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静音磁共振技术提高儿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成功率及降低镇静剂使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18 年 7 月行头颅 MRI 检查的患儿 490 例,以 4 岁为界分为两组,镇静组 (210 例) 与 非 镇 静 组(280 例)。 镇 静 组 随 机 均 分 为 A、B、C 3 个 亚 组, 分 别 采 用 0.7 mL·kg-1 、0.5 mL·kg-1 、 0.5 mL·kg-1 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其中 A、B 组采用常规序列扫描,C 组采用静音序列扫描。非镇静组按照不同年龄分成 4 个 亚组,每组 70 例,D、E 组为 4 ~ 6 岁患儿,F、G 组为 6 岁以上患儿,D、F 组采用常规序列扫描,E、G 组采用静音磁共 振技术扫描。在检查成功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常规及静音序列资料各 100 份,对比图像质量。 结果:镇静组中,C 组检查成 功率达到 82.9 %,略高于 A 组的 72.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明显高于 B 组的 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 组检查成功率为 72.9 %,高于 B 组的 60.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 组非镇静组中,E 组 检查成功率为 91.4 %,明显高于 D 组的 7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 组检查成功率达到 98.6 %,与 F 组的 98.6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图像质量方面,静音序列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序列图像质量具有较高一致性 (Z = 0.644,P = 0.520),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均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结论:静音序列能提高儿童磁共振检查成功率, 同时也能确保图像质量,且可降低不配合患儿的镇静剂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大田生产条件下,对补骨脂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寻找其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探索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水抽提葛根有效成分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水做溶剂,提取葛根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煎法、加热回流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法等提取葛根有效成分。结果超声波辅助法即超声波时间为30 min,超声波浸提温度70℃,重复提取2次,葛根提取率最高。结论超声波辅助水抽提葛根有效成分,可有效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 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观察组患者进行 DCE–MRI 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方法与 病理检查的结果。 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照组常规 MRI 检查出现 1 例误诊宫颈癌患者,观察组 DCE–MRI 检 查对 Ⅰa 期、Ⅲa 期和 Ⅲb 期的宫颈癌患者诊断检查正确率高达 100.0 %,且对照组患者 Ⅱb 期诊断准确率低于观察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 DCE–MRI 检查,相较于常规 MRI,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并对各病理分期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17.
虎杖水煎液对烫伤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燊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13-2414
目的研究单用虎杖水煎液对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大鼠40只,在其背部制成烧伤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和虎杖水煎液治疗组。暴露疗法,无菌技术操作,创面擦洗药物。观察药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创面愈合率及时间长短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虎杖煎液组第9,16天创面愈合率分别是同期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42倍和1.56倍,第22天虎杖水煎液组愈合率达95.56%,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有75.78%,虎杖水煎液组与9,16天同期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虎杖水煎液组与第22天同期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用虎杖水煎液对烫伤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提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梅毒患者的MRI表现,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所有患者MRI表现为病变广泛弥散,至少累及2个脑叶以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FLAIR上呈高信号。5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6例累及灰白质,所有病例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均存在脑萎缩征象。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所见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同时累及幕上、幕下及灰白质,D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及同时合并脑萎缩,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者,应注意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花油麻藤水提取物的补血作用.方法:将白花油麻藤水提取物分别灌胃给予失血性贫血小鼠、环磷酰胺造模小鼠.结果:白花油庥藤水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在第4 d、第8 d均能明显提高失血性贫血小鼠RBC数量;高、中剂量组在第4 d能明显提高Hb含量;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值降低和白细胞值减少.结论:白花油麻藤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鼠妇水煎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扭体法致痛、热板法致痛、大鼠甩尾法热刺激致痛实验对鼠妇水煎物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鼠妇水煎物(蛋白含量)90,180,360 mg.kg-1灌胃(ig)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2.00%~58.15%;灌胃给药后30 min和45 min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P<0.01,P<0.05),镇痛效果随给药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鼠妇水煎物对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