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漫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2):178-180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类似于《内经》中的"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卒中后失眠是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睡眠质量或睡眠数量或睡眠时间出现紊乱,这些问题均可导致患者神经缺损而预后不佳,出现情绪异常或增加复中的风险,甚至加重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的病情.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的卒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失眠居卒中患者精神情绪疾病的发病之首[2],世界卒中后失眠的发生率约78%[3],我国卒中后失眠的发生率高达95%[4].卒中后失眠不但会减慢患者肢体及语言的康复功能恢复进度,还可对其身心及预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复中[5].在治疗上,西医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此类药物虽短期疗效乐观,但存在明显的依赖性且毒副作用明显[6],易产生镇静过度、成瘾性、神经毒性、失眠反跳甚至抑郁攻击行为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日间觉醒功能和生活质量,且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易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生理或精神压力.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失眠形式多样,且毒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现就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睡眠卫生与健康教育、行为认知治疗等,然而西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大、停药反应明显等弊端,中医药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思路和方法,具有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成为卒中后失眠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此案记录循经针刺阿是穴联合腹部艾灸之法治疗卒中后失眠1案,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有自身的局限性。吞咽呼吸导引术创新性地将康复训练与传统运动疗法相结合并配以针刺,具有防病和治病的双重功效,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潜在临床康复价值。本文就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康复方法、吞咽呼吸导引术及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后期康复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康复治疗中往往被忽视。临床上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大多依靠睡前服用安眠药,但长期应用该方案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耳穴及五音疗法是有代表性的非药物、非侵入性疗法,也是中医颇具特色的传统疗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本研究从卒中后失眠的现代医学机制和中医病因病机阐述、耳穴及五音疗法的理论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以及对耳穴结合五音疗法的展望及不足这三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耳穴及五音疗法具有简便、省时、成本低、无痛、无不良反应等特点,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并提出本方法可预防卒中后失眠,以期为耳穴结合五音对卒中后失眠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作为由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全身功能性失调的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有研究显示36%的中风患者存在失眠问题,且在卒中后1周即可出现,尤其在卒中后3~4月发病率极高~([1])。长期失眠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易引起卒中疾病的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中风后失眠的治疗正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科运用脑循环仪进行穴位治疗,同时联合自拟安眠汤改善中风后失眠,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治疗除了针对原发疾病外,还应对失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针灸对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文章拟对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研究进展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朱明锦 《新中医》2022,54(19):8-14
认知障碍与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全面总结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机制及其评估方法,对中西医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和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西医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6,(8):993-994
目的:观察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予失眠颗粒口服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1mg、夜间睡前口服,治疗21d。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结果、PSQI评分、不寐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治疗前后比较,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前者治疗有效率达97.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伴发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积极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有很大进展,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穴联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失眠共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失眠共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及相应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技术隔药灸神阙穴及情志疗法,治疗3个月。比较2组的证候疗效,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2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 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隔药灸神阙穴联合中医情志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失眠共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系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达30%~60%,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兴致缺乏、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性欲低下甚至厌世自杀等,提高了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卒中后抑郁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中医在治疗卒中后抑郁领域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预防和展望等方面入手,将近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是卒中发生后最主要的一类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躯干肌肉功能下降,躯体活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针对此病尚未有理想的治疗方法能够使躯干控制功能完全恢复。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的相关文献,发现其治疗本病具有明显效果和优势。本文在了解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针对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的中医康复疗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失眠在中医称之为"不寐",是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失眠可加重脑卒中患者全身躯体症状,增加精神神经症状,进而影响患者肢体康复进度,降低临床治疗效果。西医一般采用药物艾司唑仑片,改善失眠,但患者长期服用有一定不良反应及有许多患者有会产生依赖的顾虑。笔者采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以中草药汤剂来改善卒中后失眠,避免了长期应用西药的耐药性及成瘾性,并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隔物灸脐法在卒中后患者的康复中广泛应用,对卒中后出现的排尿障碍、偏瘫、便秘、腹泻、抑郁、焦虑、失眠、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吞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多从中医经络理论和生物全息论以及西医脑-肠轴理论、炎性反应及脂类代谢等方面阐述隔物灸脐法对卒中后患者的干预机理,其中以脑-肠轴的作用机制研究最为深入。目前,隔物灸脐法尚无统一的临床操作规范及疗效评价标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隔物灸脐法的操作规范并建立艾灸的量效关系,使隔物灸脐法在卒中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天,客观评价两组之间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中风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征积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案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确诊脑卒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5例患者予以中医康复护理治疗,为观察组;余下15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MAS评分、NIHSS评分及WHO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15例患者护理后MAS评分、NIHSS评分及WHO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桂华  张哲 《四川中医》2020,38(7):205-20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康复联合功能锻炼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于本院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行吞咽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特色康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VFSS与SSA量表评分、血清炎性因子、BDNF等因子含量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SSA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A、ALB及TP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血清TNF-α及IL-6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联合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加速恢复神经功能,提升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失眠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脑卒中病情,增加复发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1-2].数据统计显示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病率超过82%,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3].临床治疗以镇静催眠药为主,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长期使用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远期疗效不理想[4].研究显示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晚期康复组各40例。早期康复组患者为发生卒中后抑郁1周内的患者,晚期康复组患者为发生卒中后抑郁6个月后的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晚期康复组HAMD评分下降幅度和ADL评分上升幅度小于早期康复组(P〈0.05)。早期康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晚期康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早期康复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P〈0.05)。结论:通过神经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睡眠障碍为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又称中风后失眠,长期睡眠状态异常容易引起卒中后抑郁以及卒中再发的发生,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以其效果显著、绿色安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单纯针刺治疗方案有常规针刺法、腹针针刺法、子午流注针刺法、董氏奇穴针刺法、靳三针针刺法、十三鬼穴针刺法,也有针刺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治疗中选择正确的针刺方案对卒中后患者睡眠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