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焦虑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681例年龄≥65岁老年PCI术后病人进行随访研究。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老年PCI术后病人的焦虑情况,统计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绞痛再次住院治疗、心力衰竭发作。结果 失访96例,最终共585例病人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34±10.07)个月。随访期间共85例病人发生MACE。MACE组病人的HAMA评分显著高于非MACE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比例均高于非MACE组,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低于非MACE组(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HAMA评分是老年PCI术后病人MACE风险的一个相对较强的预测因子,AUC为0.736(95%CI:0.661~0.812,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AMA评分、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是老年PCI术后病人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PCI路径分为股动脉组(n=44)和桡动脉组(n=56)。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术后随访15~2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CI前后心功能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P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CI后桡动脉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相比,经桡动脉途径择期PCI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新发老年STEMI患者施行PCI治疗,根据发病距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分为两组,12 h内为急诊PCI组(56例),12 h后为择期PCI组(36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情况,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诊PCI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左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急诊PCI组术后1、3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优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 急诊PCI及择期PCI均能改善老年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急诊PCI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灵丸在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焦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接受冠心病PCI术治疗成功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灵丸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病人在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方面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显示,治疗组病人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病人在心灵丸干预后心绞痛各量表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心电图治疗后6个月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灵丸在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病人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280例为PCI组,未行PCI治疗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冠心病病人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变化。结果 PCI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LVESV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F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相应心肌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包括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病人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在PCI术后预后评估方面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糖脂代谢、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脂代谢、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糖脂代谢以及心功能,同时有利于改善病人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云平台管理模式在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3病区行PCI的冠心病病人6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单双号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云平台管理模式,2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生活质量量表(SF-36)、心脏病病人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MMAS-8)评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SAQ、SF-36、MMA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SK-SV Hear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Q、SF-36以及TSK-SV Heart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结论 云平台管理模式可维持病人良好的服药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软坚通脉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康复Ⅱ期病人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经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软坚通脉汤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心血管药物(包括有充分循证证据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软坚通脉汤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有氧运动康复,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软坚通脉汤组生活质量评分中体力状况、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及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软坚通脉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软坚通脉汤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3.3%与16.7%,P0.05)。结论软坚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提高PCI术后心脏康复Ⅱ期病人生活质量,同时改善心功能,降低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至2015-09期间我院心内科首次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0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各组6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PCI术后常规知识教育,此外,给予运动康复治疗组为期3个月的不同阶段、不同强度的运动康复锻练,再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和比较。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患者入选时的LVEF、LVEDD、6MWD、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1个月时:运动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与入选时相比,6MWD、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术后1个月与入选时比较,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6个月时:运动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心功能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治疗组术后3、6个月较入选时的各项评价心功能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常规治疗组与入选时相比,LVEDD、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常规治疗组患者的6MWD与入选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以使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30例,所有病人都给予介入治疗,观察介入前后心功能与hs-CRP变化情况,同时进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随访调查。将冠心病病人根据PCI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A组(CRP≥3 mg/L)与B组(CRP3 mg/L)。结果所有病人都介入成功,介入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介入后1个月,且都明显高于介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7 d病人的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介入后3 d,同时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病人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4例,总发生率为10.8%;A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并且A组介入后1个月与介入后3个月的LVEF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前hs-CRP水平对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心内科成功进行首次PCI的冠心病病人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PCI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训练。于运动治疗前、运动后第1个月、第3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PCI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LVEDD、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观察组LVEDD低于治疗前,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LVEF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LVEDD、NYHA均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MWD、VO_2peak、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对照组6MW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6MWD、VO_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对照组6MW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6MWD、VO_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SYNTAX评分(SXscore)和临床SYNTAX评分(C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547名接受择期PCI或直接PCI患者,记录病变SXscore和CSS评分,随访PCI术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估评分与事件的关系.结果 随访15个月,高、中、低SXscore三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13.5%、6.8%及0.0%(P<0.0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Xscore(RR=1.101,95%CI 1.070~1.134)及CSS(RR=1.017,95%CI 1.009~1.022)均是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均为P<0.0001).结论 SXscore评分和CSS评分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8):720-724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297例接受CABG的患者及169例接受PCI(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发放SF-36 QoL量表并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除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维度外,PCI组在术前其他各维度评分中均显著高于CAB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在所有维度中的生存质量分值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术后6个月CABG组仅总体健康维度优于PCI组(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校准CABG组和PCI组的组间差异后再次比较显示,相较于PCI组,CABG组术后6个月显示出更好的生存质量改善的趋势,尽管结果尚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QoL量表有助于定量分析CABG及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从长远来看,CABG在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4例)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呼吸康复训练,45例),疗程为2个月,并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测定生活质量评分(MLHF)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训练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分级(NYHA)明显优于训练前,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训练后6MWD明显优于训练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MLHF评分高于对照组,因心衰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行主动呼吸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体重指数(BMI)、残余SYNTAX积分(rS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 148例,依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40例、超重组61例、肥胖组47例;根据rSS,分为低分组37例、中分组59例、高分组52例。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之间基线资料及冠心病指标差异,患者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之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BMI及rSS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1年后不同BMI分组冠心病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不同BMI分组间冠心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组患者治疗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不同rSS分组患者冠心病相关指标LVEF、SV、C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LVE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低分组患者冠心病指标改善情况最佳,而高分组患者改善情况最差,治疗1年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SS分组患者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和中分组(P0.05)。BMI对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P0.05),rSS对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5)。结论 BMI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残余SYNTAX积分则可有效预测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应作为患者PCI术后评估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QRS波增宽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QRS波时限(QRSd)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QRS波增宽(QRSd≥120 ms)伴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且接受PCI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3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QRSd、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以及PCI术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结果:PCI术后患者的LVEF、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QRS波形态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IVCD)的患者PCI术后QRSd明显缩短;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两个亚组的患者手术前后QRSd无明显差异。IVCD亚组患者PCI术后LVEF、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而CLBBB及CRBBB亚组患者PCI术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PCI术后IVCD亚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较CLBBB及CRBBB亚组显著降低。结论:PCI可以改善QRS波增宽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获益主要来源于术后QRSd缩短的IVCD亚组患者。PCI术后QRSd缩短可作为此类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状况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18例AMI患者于PCI前及术后15 min分别经左主干或右冠状动脉注射超声声学造影剂,进行MCE实时显影,以视觉评分方式定性分析PCI前后相应心肌节段灌注状况;术后1个月经二维超声评价左心室室壁运动;利用灌注评分指数(PSI)及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分析PCI前后心肌灌注水平对心功能改善的影响。结果术前心肌灌注评分为0分的30个心肌节段中,20个(66.7%)术后1个月室壁运动评分为3~5分;而术前心肌灌注评分为2分的11个心肌节段中,有8个(72.7%)1个月时室壁运动评分为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PCI前心肌灌注与1个月室壁运动状况有关(P0.05)。术后心肌灌注评分为0分的12个心肌节段中,11个(91.7%)术后1个月室壁运动评分为3~5分;而术后心肌灌注评分为2分的22个心肌节段中,有17个(77.2%)1个月时室壁运动评分为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PCI后心肌灌注与1个月室壁运动状况有关(P0.01)。结合WMSI及PSI综合评价术后心肌灌注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AMI患者心肌灌注状况对PCI后心功能改善有明显影响;经冠状动脉MCE可较准确的判断AMI患者微循环灌注范围,评估术后心功能,故可能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判断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和延迟PCI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手术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延迟PCI治疗,观察组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左房、左室内径及左心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心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后1周,且左室内径均小于术后1周(P<0.05)。 结论急诊PCI及延迟PCI术后1个月和3个月心功能均显著提高,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