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皆从其说。  相似文献   

2.
黄红 《陕西中医》2001,22(3):178-178
申脉、照海穴首载于《甲乙经》,分别是阳跷脉及阴跷脉的起始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文献中虽有两穴左右主客相配的记载,但同侧相配运用未见经传。笔者据《奇经八脉考》中“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理论,结合阴阳学说中疾病皆因于阴阳失衡的观点,将二穴作为调整阴阳的对穴主治常见的腰腿痛,疗效明显,兹报道于下。 1.针刺法 二穴与皮肤呈30度夹角向上斜刺0.5~1.0寸以得气为度。 2.常用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足三里,三阴交;湿邪下注者配阴陵泉、公孙;肝肾亏虚者配太溪、阴谷;腰痛若伴大腿部足阳明经放…  相似文献   

3.
照海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登部  侯凤琴 《中国针灸》1998,18(5):287-288
照海穴又称阴跷、漏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目痛引眦、视如见星、少腹偏痛、咽喉干痛、偏枯、癫痫、癃闭、便秘、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胎衣不下、失眠等病症,应用极广。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以独取照海、或加配穴,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1 穴性探讨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云:“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  相似文献   

4.
照海穴之记载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1]".又名阴跷穴、漏阴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和阴跷脉交会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临床应用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穴的重要性.本文综述古今资料,略谈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以期促进照海穴乃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照海穴的记载,对该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其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临床适应证繁多,主要可概括为4个方面:内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肢体经络疾病、妇科疾病。照海穴既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穴位相配,可针可灸,可补可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选择,方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6.
<正>李忠仁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治疗各种眼科疾病,疗效颇丰[1-6]。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发现李教授治疗眼部干、痒、胀、酸痛,眼睑开合失常以及眼球活动障碍等眼病时,尤其重视照海穴的选用,现提炼如下,以飨读者。1照海与眼之联系照海,又名阴跷、漏阴,属足少阴肾经,为八脉交会穴,与阴跷脉相通,始见于《针灸甲乙经》。《孔穴命名的浅说》言:"照海,照为光明所及,其穴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了解杨继洲对申脉穴的认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临床。笔者查询《针灸大成》中关于申脉穴的文献,整理申脉穴的条文,分析申脉穴应用规律,发现明代以前的医家依据其经脉循行、所在部位及特定穴属性等因素,多选该穴治疗胸胁腰背疾患、头疾、足疾及神智疾病等,其中单独运用申脉穴治疗疾病的记载并不多,常通过辨证配合他穴,方能达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跷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跷脉指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阴跷脉。《针灸大成》对其病侯作了详细的记载,有腰背强直、骨节疼痛、手足麻痹、拘挛厥逆、癫痫、目疾等数十种病症。笔者在临床中对某些疾病从跷脉入手,配合其他经脉的穴位,兹举例如下。小脑共济失调症患者,女,22岁。四肢活动异常,语...  相似文献   

9.
照海穴又称阴跷,漏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本穴既属足少阴肾经,又为阴跷脉所生,与阴跷脉气相通,通贯五脏,主持诸里,为阴气会归之所,故针刺照海穴有调理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气血的作用。大凡阴证、里证、虚证,涉及足少阴肾经、阴跷脉者,均可用之,有滋阴降火、协调阴阳、利咽明目、开窍利机之功效。文献记载其主治有目痛引眦,少腹偏痛,咽喉干痛,偏枯癫痫,癃闭,便秘,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胎衣不下,失眠等症。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在临床工作中单取照海或加配穴,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引火归原治头面之疾阴跷脉…  相似文献   

10.
照海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处。其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前后有筋,穴居当中。一般采取坐位,盘腿两脚心相对取穴,亦可仰卧位取穴。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原穴,又为八脉交汇穴之一。通阴跷,乃阴跷脉脉气所发之处。针刺照海穴,有调理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气血的作用。功效:滋阴降火,利咽明目,熄风止痉,开窍宁神,调理下焦,通利二便。主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耳鸣,  相似文献   

11.
<正>申脉乃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照海乃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交会穴。阴阳跷脉均足于跟中,分别行于下肢的阴侧和阳侧,向上交会于眼部。跷脉的功能主要为"司目之开阖"和主肢体运动。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照海与申脉相配治疗多寐和肢体运动障碍病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多寐  相似文献   

12.
刘学  居防 《四川中医》2014,(3):28-29
<正>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其他病症。笔者将从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跷脉的生理功能、"胃病则阳跷穴满"等理论探讨跷脉调理失眠的机理。1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灵枢·脉度》曰:"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前,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眦,合于  相似文献   

13.
阴跷穴内炼浅述云南省屏边县中医院赵建昆阴跷穴,又名阴跷脉,为内丹家所说的八脉之一。此穴是任督二脉的总枢纽,位于尾间之前,磅肤之后,个历之下,灵龟之上,配复卦,即今之会阴穴位置,被认为是人身生气之所。阴跷在内炼中十分重要,北宋道士张伯端《八脉经》说:“...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用穴的基本法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董勤  刘兰英 《吉林中医药》2009,29(8):690-691
通过对现代针灸临床文献的分析考察,从调和阴阳及调神促眠两方面探讨了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基本法则。根据阳盛阴亏、阴阳失交的基本病机,认为调和阴阳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具体可从四方面入手:取背俞穴,调脏腑阴阳;取照海、申脉穴,调阴阳跷脉;取任督穴,调营卫阴阳;上下配穴,泻阳补阴。针对失眠主症特点及主要病位,又当注重健脑调神、宁心安神之法。  相似文献   

15.
八脉交会穴后溪与申脉主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溪穴与申脉穴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腧穴,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通于督脉;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通于阳跷脉。两穴均为八脉交会穴,所属经脉又共同交会于目内眦,本文试围绕"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一句,对两穴各自主治病证及主治关系进行论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申脉、照海穴结合常规针刺,对照组单纯采用颈夹脊穴常规针刺,通过对两组眩晕症状积分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针刺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7.
申脉、照海穴首载于《甲乙经》 ,分别是阳跷脉及阴跷脉的起始穴 ,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文献中虽有二穴左右相配的记载 ,但同侧相配运用未见经传。笔者受此二穴同侧相配治疗麻痹斜视取得良好效果的启迪[1 ] ,自 1 995年以来此二穴同侧相配治疗头面部疾病 ,取得明显疗效。1 病案举例1 .1 周围性面瘫  张× ,男 ,67岁 ,1 999年 6月 30日就诊。主诉 :右侧口眼歪斜 6天。现病史 :高血压病史 5、6年 ,血压最高达 2 1 0 /1 1 0mmHg。头晕时则服降压药 ,无高血压症状时则停服。本月 2 4日晨起刷牙时右侧口角流水 ,眼睑右侧闭合不全。遂前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申脉穴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其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方法以"申脉"、"阳跷"、"鬼路"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第4版)中进行检索,筛选关于申脉单穴及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特点的条文,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申脉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87条,主治病证共有274条。单穴主治病证47种,单穴优势病证19种,前5位的为腰痛、目痛、眩晕、头痛、癫狂;配伍主治病证64种,优势病证22种,前5位的为痫证、腰痛、中风、足痛、头痛;常用针刺深度为3分,针刺时间为6、7呼,灸法刺激量为3壮。结论申脉单穴及其配伍均善于治疗内科病,且均尤善治疗肢体经络病证;常用的刺灸法为针刺法、灸法。  相似文献   

19.
阳脉属奇经八脉之一。能统领诸阳经,调节诸阳经气血。使气血流灌身形。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曰:“阳脉者,亦起于足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对某些疑难顽症针取阳脉穴可谓提纲契领,执简驭繁,确有独到疗效。两足阳,本太阳之别,生于申脉,本于仆参,郄...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针灸大成》中复溜穴的相关条文,从定位、刺灸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复溜穴的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