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04至2019-12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111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7例。A组采用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B组采用CO2点阵激光+得宝松治疗,C组采用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每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观察,观察3组治疗前后瘢痕各维度评分(VS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三组色泽、血管分布、瘢痕柔软度、厚度、V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C组显著优于A组、B组(P<0.05),但B组和C组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83.78%、94.60%,C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1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导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SS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12.420、9.357,P均=0.000;对照组:t=8.779、4.859,P均=0.000),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2、2.690,P=0.002、0.009)。结论与超声导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压力疗法相比,皮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更有利于缓解瘢痕疼痛,改善瘢痕色泽、质地及血液循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点阵铒激光及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增生性瘢痕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自体脂肪移植组、点阵激光组和激素组三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自体脂肪移植组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点阵激光组采用点阵铒激光治疗,治疗波长2 940mm,能量密度30 J/cm2,脉冲频率30Hz;激素组采用曲安奈德治疗。三组患者均接受4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首次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s scale,VSS)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同时,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首次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自体脂肪移植组、点阵激光组的VSS评分明显低于激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1个月,自体脂肪移植组、点阵激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0.0%,明显高于激素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1个月HE染色结果显示:自体脂肪移植组、点阵激光组的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原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倍他米松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其中倍他米松治疗组患者单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激光治疗组患者单独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VSS评分对比,联合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倍他米松治疗组,且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AS评分对比,联合治疗组=倍他米松治疗组激光治疗组,且组间两两对比,倍他米松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激光治疗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倍他米松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激光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3组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及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相比,两者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增生性瘢痕的消除及疼痛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面部增生性瘢痕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 2020 年 9月至 2022 年 9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250 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治疗, 观察患者新版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创伤原因、病程、新版 VSS 评分、皮肤类型等资料, 根据治疗是否有效 (包含痊愈、显效、有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 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治疗 6 个月后, 250 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痊愈34 例 (13.6%)、显效 120 例 (48.0%)、有效 54 例 (21.6%)、无效 42 例 (16.8%), 总有效率为 83.2%。 根据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 208 例与无效组 42 例,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无效组患者男性以及干性皮肤者比例明显高于有效组 (χ2 = 5.376、13.086, P= 0.020、P<0.001), 年龄明显大于有效组 ( t = 6.241, P<0.001),病程明显长于有效组 (t = 6.996, P<0.001), 治疗前新版 VSS 评分明显高于有效组 ( t = 13.850, P<0.001);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男性、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治疗前新版 VSS 评分较高、皮肤类型偏干性是面部增生性瘢痕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95%CI 为 1.054 ~ 3.233、1.234 ~ 6.280、1.492 ~13.090、1.687~ 17.516、1.102~ 2.641, P= 0.032、0.013、0.007、0.005、0.016)。 结论 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虽能有效改善面部增生性瘢痕症状, 但部分患者受性别、年龄、病程、瘢痕增生程度、皮肤类型影响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强脉冲激光联合压力疗法治疗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12例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强脉冲激光联合压力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压力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并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和,中文版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86%,两组对比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校正u=4.0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VSS评分为(1.29±0.51)分、BSHS-B总评分为(313.19±43.86)分,对照组患者的VSS评分为(5.69±0.72)分、BSHS-B总评分为(263.01±47.32)分,两组对比采用u检验,u值分别为37.318及5.820,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脉冲激光联合压力疗法治疗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可有效淡化色素沉着,明显改善或消除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66 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压力疗法联合硅酮凝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瘢痕评分、疼痛程度、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3.051、3.028,P =0.003、0.004),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 = - 2.117,P = 0.034);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χ2 =0.569,P =0.451)。结论 在压力疗法与硅酮凝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强脉冲光治疗,可有效提高瘢痕改善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鲍温样丘疹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改变。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鲍温样丘疹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CO2激光治疗,治疗功率20 W。观察组在CO2激光治疗后即刻行PDT治疗,治疗功率密度为100 mW/cm2、波长633 nm,照射时间30 min和能量密度90 J/cm2。对照组仅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IL-6、TNF-α改变,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复方倍他米松联合 5-氟尿嘧啶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1月至2019 年7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 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 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为 (2.00±0.77)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SS评分 (6.22±1.93) 分 (t = 8.616, P < 0.001); 随访1年后,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0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3例、显效11例、无效4例 (Z = - 2.340, P = 0.019)。结论 与单纯应用复方倍他米松相比,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可有效促进瘢痕组织消退, 改善瘢痕症状, 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05至2016-12就诊的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间隔3个月治疗1次,共4次。治疗组在点阵激光术后给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外用。采用ECCA评估法评价皮损,对比两组患者的瘢痕评分、急性炎性反应红斑和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痂皮完全脱落时间、误工期、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ECCA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红斑持续时间(1.25±0.62)d,疼痛持续时间(1.46±0.7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P=0.015;t=-3.219,P=0.002);两组术后结痂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P=0.066),但治疗组痂皮完全脱落时间、误工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9,P=0.003;t=-2.197,P=0.031);治疗组患者主观感受和舒适程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28),治疗组患者满意率(68.42%)高于对照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P=0.037);治疗组色素沉着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水泡、感染和增生性瘢痕等不良反应。 结论 联合外用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可明显提高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后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急性期红斑持续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促进愈合,缩短误工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优化脉冲技术与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皮肤增生性瘢痕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优化脉冲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瘢痕治疗后充血、色素沉着改善,瘢痕逐渐变平滑。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半年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4例(占19.2%)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优化脉冲技术,且治疗次数较少。而优化脉冲技术治疗患者的耐受度高、不良反应较少、恢复较快,对瘢痕的充血及色素不均的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断层皮片联合人工真皮在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整复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40例关节部位烧伤后出现瘢痕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瘢痕断层皮片联合人工真皮修复关节部位瘢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瘢痕断层皮片修复关节部位瘢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Ⅰ级愈合率、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分,评估瘢痕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创面Ⅰ级愈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Ⅰ级愈合率5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SS评分为(3.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SS评分(5.7±1.1)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ROM评分为(90.8±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ROM评分(79.9±7.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断层皮片联合人工真皮移植可促进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整复患者术后创面Ⅰ级愈合,降低瘢痕增生程度,提高关节活动度,在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整复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在瘢痕内切除薄化及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新理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选择2处相似的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于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采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术后创面,3个月后采用CO_2点阵激光再次治疗此处瘢痕,并于激光术后应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术后创面;对照组于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采用凡士林油纱治疗术后创面,3个月后采用CO_2点阵激光再次治疗此处瘢痕,并于激光术后应用红霉素眼膏及医用硅酮凝胶膏序贯治疗术后创面。对比观察两组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及CO_2点阵激光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的瘢痕增生情况、CO_2点阵激光术后1 h的创面疼痛程度及点阵激光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结果瘢痕内切除薄化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VS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70.4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VS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20.5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1 h两组创面VAS评分对比采用u检验,u=47.8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_2点阵激光术后两组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对比采用u检验,u=33.90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可有效缓解增生性瘢痕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及瘢痕内切除薄化与CO_2点阵激光术后瘢痕组织消退,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是目前临床上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点阵激光治疗瘢痕术后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2017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浏阳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的284例瘢痕增生患者,于点阵激光磨削术后,创面左上及右下区域予以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设为治疗组),左下及右上区域予以碘伏换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湿润烧伤膏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0±3.0)d、温度恢复时间为(2.75±0.25)h、疼痛恢复时间为(3.25±1.25)h、细菌转阴时间为(5.0±1.0)d、愈后VSS评分为(7.80±0.70)分,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0±3.0)d、温度恢复时间为(6.00±1.00)h、疼痛恢复时间为(42.00±30.00)h、细菌转阴时间为(14.0±2.0)d、愈后VSS评分为(8.70±1.00)分,两组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有效促进点阵激光治疗瘢痕术后创面的愈合,防治创面感染,缓解创面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595 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 dye laser,PDL)对皮肤缝合术后瘢痕的改善作用。方法:面部手术皮肤缝合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每例患者的术后瘢痕按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术后评分;治疗组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3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两组的瘢痕情况并按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所获取的术前术后瘢痕评分分别采用横向及纵向配对t检验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激光治疗后瘢痕发红明显改善,高度及硬度增加不明显,而对照组瘢痕持续发红,高度及硬度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增加,t检验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皮肤缝合术后早期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瘢痕外观及质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增生性瘢痕增生阶段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联合双波长激光方案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增生性瘢痕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70例。两组均先采用PDL/Nd∶YAG激光治疗,PDL脉冲宽度为0.5~10 ms,能量密度为6~12 J/cm2;Nd∶YAG脉冲宽度为15 ms,能量密度为30~60 J/cm2。光斑大小7 mm,重复照射2遍,每月治疗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研究组在激光治疗后第2天外敷rb-bFGF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激光治疗。治疗前、治疗5个疗程后1个月,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综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瘢痕性状,根据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17.
刘艳武 《武警医学》2018,29(4):341-343
 目的 通过对比鼻内镜下CO2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为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6-03至2017-02收治的24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Nd∶YAG激光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鼻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8.3%高于对照组81.7%,术后3个月发生主观嗅觉减弱率0.8%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鼻内镜下CO2激光治疗相比,鼻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出血患者,能够改善手术指标,提高近期疗效,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二组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组32例应用CO_2点阵激光,同时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每月1次。对照组20例,仅用曲安奈德注射瘢痕,每半个月1次。观察并比较疗效。疗效评价采用临床良好、满意和不满意或无效三级判断疗效,结合温哥华烧伤瘢痕评估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与自身对照区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痛痒程度等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1,2,6个月时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1~5次治疗,效果良好25例(占78.16%);满意7例(占21.87%);不满意或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患者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痛痒程度、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自身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对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比较好的疗效,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且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点阵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术后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轻至重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治疗组采用点阵饵激光联合rhEGF治疗;对照组采用点阵饵激光联合金霉素软膏治疗。外用药均匀涂抹于皮损处,每日2次,连续使用15 d。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有效率、经济负担情况、痂皮脱落时间、患者舒适度评价、误工期、炎症后色素沉着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治疗组经济负担、痂皮脱落时间、激光术后自身舒适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炎症后色素沉着率和误工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发生的瘢痕。结论点阵饵激光术后联合应用rhEGF能加快创面愈合,增强疗效,同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增加经济负担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治疗效果,并检测组织中miR-21和miR-155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保乳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62例,列为观察组,采用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治疗62例,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方式的远期效果。术后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观察组中miR-21和miR-155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3年和5年随访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随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miR-21和miR-15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及有无坏死、钙化的分组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内复发患者miR-21和miR-155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患者(P<0.05)。生存分析显示miR-21和miR-155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生活质量高。术后检测miR-21和miR-155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