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P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匹维溴胺片等药物口服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PC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SPID-CPP)寒湿凝滞证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辨证选取肾俞、次髎、子宫和水道等穴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缓解SPID-CPP寒湿凝滞证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柴胡疏肝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疗效。方法 将90例PCS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匹维溴胺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柴胡疏肝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腹痛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胃动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生理、心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和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可调节PCS肝郁脾虚证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PD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前列腺素PGE2和PGF2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PD(气滞血瘀证)可调节月经期间前列腺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黏、凝、浓、聚"的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PC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0例PC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2组每日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 2组血清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可改善PCD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任督脉经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大椎与命门、神阙与关元[电流强度(14±2)m A],对照组进行与观察组相同穴位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电流强度1 m A),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共1个疗程。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价患者疲劳症状,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omatic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report,SPHERE)评价潜在症状,同时观察TEAS疗法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FSS评分及SPHER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FSS评分及SPHER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01),且观察组FSS评分及SPHERE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1);整个治疗过程中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任督脉经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和潜在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全髋关节换置术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西县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组均于术后12 h和10 d时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10 d时,2组在D-二聚体等凝血分子标志物及身倦力乏等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深静脉血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胡斌 《新中医》2016,48(5):77-79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以健脾化湿汤内服和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结肠炎脾胃虚弱证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45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汤内服和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腹泻、脓血便、黏膜表现及医师病情评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健脾化湿汤内服和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脾胃虚弱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4):478-47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经皮穴位电刺激(HANS);对照组44例,给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Mock-HANS),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愈显率、治疗有效率及焦虑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9.17%,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HANS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同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为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的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术后均采取多模式镇痛治疗方案,治疗组联合董氏奇穴经皮穴位电刺激。结果:两组VA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董氏奇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减轻膝关节炎膝关节单髁术后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通过测量患者双上肢6点臂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星期患肢肿胀的发生率及程度,同时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紧绷感、上肢疼痛感、上肢麻木感及上肢沉重感等伴随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肢异常自觉感受及伴随症状发生率为22.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肢肿胀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和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时空针灸灵龟八法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时间穴位为公孙、内关;空间穴位为九宫穴组(腰背九宫穴组+头手九宫穴组+腹足九宫穴组);靶向穴位为足三里、阴陵泉。对照组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丰隆、脾俞、足三里。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IBS-QOL)为观察指标,观察评价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主要、次要证候积分及IBS-QOL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要、次要证候积分及IBS-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空针灸灵龟八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泰勒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临床疗效、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5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3、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第3天,治疗组尿潴留、排便困难、肛门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排便困难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肿胀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选取三阴交、血海等穴位给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2例因依从性差、1例因皮肤过敏脱落,对照组2例因胃肠道反应、2例因失联脱落。共计103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完成试验。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治疗前VAS和CMSS评分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均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前列腺素PGF2α和PGE2水平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素PGF2α和PGE2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1),对照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治疗可调节PD气滞血瘀证患者间前列腺素水平,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6.
孟建芳  孙丽珍 《新中医》2015,47(6):148-149
目的:观察和胃固冲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2例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和胃固冲方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食入即吐、呕吐清水等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固冲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行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80例拟行UBE手术的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关元、气海、秩边、束骨穴治疗。观察2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平均尿流率与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排尿时平均尿流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潴留疗效(38/40,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32/40,80.00%)(P<0.05)。结论 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UBE术后LDH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经皮穴位电针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良的Ashworth腕关节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和腕主动背伸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MBI、M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郁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渴求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刺激的穴位均相同.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滋膵蠲痹方组(中药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滋膵蠲痹方组(联合组),每组33例,各组给予相应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疗效、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血糖、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流速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①甲钴胺组、电刺激组、中药组及联合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8.5%、74.2%、78.1%、90.6%,电刺激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P<0.01)。②治疗后各组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联合组、电刺激组和中药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5,P<0.01),且联合组TCSS评分低于电刺激组和中药组(P<0.05)。③治疗后,电刺激组、中药组和联合组血糖(FPG、2 hPG)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且联合组FPG、2 hPG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1)。④治疗后,联合组、电刺激组和中药组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联合组、电刺激组、中药组足背动脉流速高于甲钴胺组(P<0.05,P<0.01)  结论:滋膵蠲痹方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外周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