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自生产后6h进行穴位及局部按摩,每日2次,每次28min。然后用通乳贴穴位外敷,每日贴12h(20:00至次日8:00)。对照组自生产后6h服用生乳灵,每次50ml,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催乳疗效和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血清泌乳素(PRL)、产后第35天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6%(P<0.01)。两组治疗后第2、3、7天泌乳量均大于本组治疗第1天(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2、3、7天泌乳量均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R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35天随访,治疗组纯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能明显增加初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始动时间,改善婴幼儿纯母乳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剖宫产的1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 d两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产后第3天对照组继续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每日的乳汁分泌量。结果:乳房穴位按摩及音乐疗法后,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路径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路径配合乳房按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对乳汁分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48 h泌乳量分布、泌乳量中等以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8 h乳房胀痛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和新生儿睡眠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路径配合乳房按摩可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产妇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剔除2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产科术后常规护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与乳房相关的经络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按摩,于术后第3天上午8:00–9:00进行,每天1次,每个穴位按揉1 min,持续5 d。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及乳汁黏稠度,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第1、2天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5天观察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产妇的乳汁黏稠度在前4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天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为64.3%(18/28),高于对照组的13.3%(4/30,P0.05)。结论:在与乳房密切相关的经络上选取穴位进行按摩可有效促进缺乳产妇术后乳汁的分泌,减轻涨奶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实施耳穴贴压联合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早期乳房按摩,观察组采取耳穴贴压联合早期乳房按摩,比较2组的初始泌乳时间、产后3 d阴道出血量、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初始泌乳时间、产后3 d阴道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8 h乳汁分泌率为96.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在产后实施耳穴贴压联合早期乳房按摩,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和产后康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乳汁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至12月未开展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的剖宫产母婴分离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剖宫产母婴分离患者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泌乳情况、首次泌乳时间、产后3d、产后7d乳房胀痛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较对照组72.92%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首次泌乳时间、产后7d乳房胀痛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h、产后96h、产后7d的充足泌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可使泌乳启动时间提前,从而明显改善产妇的泌乳状况,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提高充分泌乳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徐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576-2577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加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9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67例产妇采用耳穴贴压加穴按摩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通过耳穴贴压加穴位按摩的干预,在产后30 d、60 d、90 d,观察组泌乳量充足产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每天哺乳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0 d、90 d,观察组的新生儿的代乳品使用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耳穴贴压加穴位按摩可大大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及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d、5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3d、5d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治疗前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能够加速产后产妇的康复,促进产后乳汁的分泌,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乳房经络推拿对乳汁淤积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产后48h内行乳房经络按摩+母乳喂养指导,对照组产后48h内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乳汁淤积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产后2~4天,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和泌乳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乳汁淤积发生率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产后42天,观察组乳汁淤积发生率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产后3月,两组乳汁淤积发生率和乳汁淤积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经络推拿能缩短首次泌乳时间,增加近期及远期泌乳量,并对产后42天内的乳汁淤积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饮食指导及正确母乳喂养指导,对照组产妇采取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等常规方案;观察组产妇则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自产后即进行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汁分泌情况,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比较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母乳喂养及泌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产后1个月母乳喂养成功率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产后首次泌乳时间(13.46±3.29)h较对照组(24.07±6.52)h显著缩短,产后2d泌乳量充足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效果理想,利于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产妇早泌乳、多泌乳,减轻乳房胀痛,其机制与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索养气调血护理法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产后缺乳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予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观察对比患者的乳房充盈度评分、乳汁粘稠度、乳汁淤积程度。结果:实验组在乳房充盈度评分、泌乳量评分、乳汁瘀积程度、乳汁粘稠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这种养气调血护理的方法对产后缺乳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泌乳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的舒适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乳房舒适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即泌乳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泌乳的效果明显,可缓解产妇乳房胀痛不适,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护理在改善产妇乳汁分泌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产妇20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101例产妇产后按照常规母乳喂养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101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泌乳开始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纯母乳喂养72例,混合喂养22例,人工喂养7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产妇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护理的护理方式不仅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有助于改善产妇乳房肿胀情况,还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建春 《新中医》2015,47(1):234-235
目的:观察和探讨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中医穴位按摩等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产后48 h内泌乳量。结果:2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和48 h泌乳量情况比较,观察组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术后48 h内泌乳量进行量化评估,泌乳中等以上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乳房胀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常规产科护理联合中医穴位和乳房按摩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速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根据经络辨证理论而行的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产妇的作用效果,并且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广泛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提升我国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产科术后常规护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后健康宣教;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的辨证分型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按摩,1次/d,连续5 d。干预后于次日上午8︰00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的浓稠度、乳汁淤积程度进行评分,出院当天上午进行总体疗效的评定及安全性评定。结果:研究第1天产妇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第2~5天试验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乳汁黏稠度到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络辨证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缺乳症状,在促进乳汁分泌,提高乳房充盈度,降低乳汁淤积程度上疗效显著,但对于提高乳汁黏稠度临床效果一般。穴位按摩疗效确切、显效快,安全无痛,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教育联合穴位贴敷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观察2组产妇分泌情况。结果:产后泌乳时间观察组为(26.98±11.38)小时,对照组为(51.34±12.87)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分泌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血清泌乳素产后24小时、72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肿胀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教育联合穴位贴敷能促进产后泌乳与增加乳汁分泌量,促进血清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减轻产妇的乳房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初次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住院并首次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2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24 h内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的初始泌乳时间、产后48 h的泌乳量、产后3 d内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产后42天的母乳喂养率。结果治疗组的初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48 h的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三天内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促进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张丽英 《新中医》2014,46(8):213-215
目的:观察产后穴位按摩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后穴位按摩,比较2组的产后泌乳及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需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乳房扁平凹陷率低于对照组,泌乳量多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后30 min泌乳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的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4天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饮食情况和睡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是一种无创、无副作用的中医产后康复保健护理方法,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宣教、哺乳技术指导及饮食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于产后12 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子宫复旧情况等指标及产后一般情况变化。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产后乳汁分泌早,(P0.05),泌乳量分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子宫复旧好(P0.01)。结论: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可提高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产妇乳房舒适度、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对乳腺炎及乳腺肿块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剖宫产初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进行乳房按摩,观察2组术后第1,2,3,4天哺乳时乳房舒适度、乳汁分泌量,术后4 d内乳腺肿块和乳腺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产后1个月时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4天哺乳时乳房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泌乳量2组比较术后第1天乳汁分泌量无差异,术后第2、3、4天乳汁分泌量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4天内实验组乳腺肿块和乳腺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32%;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进行乳房按摩可提高初产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舒适度,增加乳汁分泌量,预防产妇乳腺炎及乳腺肿块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