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背肌筋膜炎57例,运用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障碍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低频脉冲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2例卒中后SHS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频脉冲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明健康状况简表(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61.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HSS评分、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评分、ADL评分、SF-36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HSS评分、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分、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低频脉冲疗法治疗卒中后SHS效果确切,有利于减轻关节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贴敷疗法治疗颈肌筋膜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颈肌筋膜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单盲方法分为3组。穴位注射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贴敷治疗,针灸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针刺结合贴敷治疗,基础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贴敷治疗。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P0.05),而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疼痛评分与针灸治疗组、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注射组下降明显。针灸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组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贴敷疗法可改善颈肌筋膜炎短期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定向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定向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LGT-2800系列干扰电治疗仪电疗。治疗10d后,观察比较两组间疗效与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定向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明显缓解疼痛,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溻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溻渍联合改良自制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可显著控制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VAS评分,该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采用中药熏洗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复方氯唑沙宗分散片,治疗10 d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10天时,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1组予子午流注择时普通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影响指数(Lequesne MG)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2.5%(37/40),观察1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3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KOA疼痛症状,对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ODI、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ODI、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ODI、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塞来昔布胶囊内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试验组(4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背肌筋膜炎治疗效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拔罐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复发率与VAS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疗效及对血清BK(缓激肽)、PGE2(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60例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体位训练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 d后观察2组的疗效,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VAS评分及NPQ评分变化,2组术后第1、3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K、PG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93.3%)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疼痛VAS评分、NPQ评分下降明显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BK、PGE2下降明显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明显减轻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颈肩部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对患肩疼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1组予以小针刀治疗,对照2组予拔罐治疗。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当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记录患者的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拔罐能更快地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穴位敏化学说,以颈肩肌筋膜炎为研究对象,通过灸感法探查热敏态穴位,比较中药穴位贴敷热敏穴位与西医常规治疗颈肩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合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贴敷热敏穴位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0例,分别施以中药穴位贴敷、西医常规治疗。观察4周,疗效标准为《中药新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表以及简化McGill量表。结果:试验组MPQ评分为(9.78±2.33),对照组为(12.41±2.22),两组比较t=4.48,P0.05;软组织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3.02±1.45),对照组(4.68±1.60),t=4.21,P0.01。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结论:与常规西药比较,中药贴敷热敏穴位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有疗效优势,主要表现在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改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热敷贴治疗急性期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硬膏热敷贴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贴片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总有效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疗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硬膏热敷贴治疗急性期腰背肌筋膜炎安全可靠,且临床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贴片。  相似文献   

17.
吴正冰 《光明中医》2023,(18):3612-3614
目的 观察易罐联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风寒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1月就诊于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治疗组予易罐联合电针治疗,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积分、改良日本骨科学协会下腰痛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DDI)评分情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VAS积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易罐联合电针能显著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且明显改善其腰背部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银质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1月、3月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小针刀均能有效缓解软组织紧张,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银质针治疗疗效更优于小针刀,可作为腰背肌筋膜炎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拍痧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拍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均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推拿比较,穴位拍痧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梁慧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5-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对照组(单纯针刺)各30例,进行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