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和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VBIV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按掷币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配合降压、降脂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和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评分、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M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PI、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恢复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3.
宣方杰  王碧浪 《新中医》2024,56(9):41-45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 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 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 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 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 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 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 细胞比容(Hct) ],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8.00%(P< 0.05)。治疗后,2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 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 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HSV、LSV及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联合组PV、HSV、LSV及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PCI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缓解 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n sufficient vertigo,VBIV)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以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黏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其血流动力学及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5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均接受DARS及DHI量表测评,同时行径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椎基底动脉血液峰流速,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DARS及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ARS及DHI评分较对照组低(P均0.05)。2组治疗前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实施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并提高颅脑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眩晕评分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眩晕评分(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对脑卒中后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诊治的70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入院后给予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地芬尼多片25 mg/次,口服,3次/d;研究组加服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检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采用DHI中文量表评估眩晕残余症状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躯体评分、功能评分、情绪评分、DHI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较高(P<0.01),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较低(P<0.01),躯体评分、功能评分、情绪评分、DHI总分均显著较低(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9,(12):1690-1692
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VBIV)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VB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眩晕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结论:对VBIV患者应用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常规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对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眩晕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用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2组均治疗2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变化,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P0.05),且治疗组增快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卓杨  盛安  叶玲  何希敏 《新中医》2020,52(7):61-64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眩晕症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TCD参数、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72.34%(P0.05)。治疗后,2组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C、LDL-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升清通脉活血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脑血灌注量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符合条件的110例VBI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升清通脉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眩晕障碍调查表(DHI)、中医症候积分及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量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43/5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DARS、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基底节区脑血流速度(CBF)、脑血容量(CBV)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通脉活血汤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明显,可通过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及脑血流灌注量,恢复脑部供血,起到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注射用血塞通(络泰冻干粉针)联合天麻素(天眩清)注射液;对照组80例,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15d以后观察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部份"血瘀"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麻素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和头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分级、椎基底动脉管径和长度、脑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血管内皮功能、hs-CRP及FIB的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DHI评分、EE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椎基底动脉管径和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明显增快而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hs-CRP及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VBD合并PCIV疗效确定,不仅能缓解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并且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水蛭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3例予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水蛭免煎颗粒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变化情况,包括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峰流速(Vs)及平均流速(Vm);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结果2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7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左侧椎动脉Vm及右侧椎动脉Vd、V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水蛭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杏丁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 mg、杏丁20 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2组均连用14 d,记录2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3%)(P<0.05),且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杏丁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急性发作,而且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玉红 《新中医》2012,(11):42-43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天麻醒脑胶囊,对照组口服通心络胶囊,均连续治疗4周,并作多普勒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小板凝聚率、红细胞比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各项指标[除全血黏度(高切)外]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增加更为显著(P<0.05)。结论:天麻醒脑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法联合渐进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青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渐进等长抗阻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眩晕障碍评分(DHI),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手法联合渐进等长抗阻训练治疗CV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且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筛查量表(DHI-S)的评分变化;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DARS和DHI-S评分及TCD检查中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选取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治疗疗效; 经枕窗探查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记录在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8.57%,研究组治愈率31.43%、总有效率91.4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经治疗,研究组血流动力学(Vs、Vm、Vd、PI)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症状(眩晕、偏身麻木、恶心呕吐、猝倒发作)指标评分上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阆中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颈性晕眩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以及耳穴埋豆法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观察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脑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