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霞  崔颖  李国宏 《实用老年医学》2022,(11):1088-1091
<正>围术期低体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温度<36℃的现象[1],其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苏醒推迟、寒战与热不适、心血管不良事件等[2-3]。髋部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外科手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常见治疗方式,创伤大、时间长,加之麻醉药物、身体暴露、皮肤消毒、大量输液、伤口冲洗等因素共同作用,病人极易发生低体温[2-3]。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高达60%。而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机体代谢率低、血管收缩阈值下降,体温调控功能差,低体温易感性更高[4]。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飞速发展,围术期体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病人术中体温管理也被许多学会和机构纳入指南和专家共识[3,5-6]。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中低体温、减少相关并发症、加速康复是必然趋势。本文就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髋部骨折作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社会经济成本[1]。老年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且因高龄、衰弱等因素,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2],也造成较高的死亡率[3]。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基于循证医学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ERAS通常需要外科、麻醉、康复和重症等多个学科联合参与[4]。目前,ICU已经参与到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救治的多个环节。本文将ICU在老年髋部骨折ERAS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发生率日趋升高。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病人,且骨折后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如不及时手术,会影响病人远期生存率,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复杂,其对疼痛的反应有差异且疼痛评估难度较大。因此,为获得令病人满意的手术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良好的围术期镇痛至关重要[2]。在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镇痛模式中,神经阻滞技术与传统镇痛方案(阿片类、非甾体类药物)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胃肠道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镇痛效果显著[3-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CB)作为神经阻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病人满意度较高[5],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和3支病变的有效手段,实现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手术的优势和关键所在[1]。而围术期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fraction,PMI)不仅增加了围术期死亡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中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2-3]。尽管CABG手术方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但PMI的发生率高达5%~30%[4],对于日益增多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M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更高[5],且患者中远期预后也不理想[6]。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麻醉手术后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被正式命名为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1]。PND包括术后1周内急性起病、以意识水平波动和注意力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术后1周至1个月内出现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表现的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dNCR),以及认知功能损害持续1个月至1年的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ive disorders,NCD)[1-2]。  相似文献   

6.
<正>肌少症是一种全身性和进行性的骨骼肌疾病[1],其与身体功能下降、跌倒、住院、死亡等不良健康事件密切相关[2]。对于需要手术的外科病人,肌少症需格外引起注意。据报道,合并肌少症的外科住院老年病人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升高[3]。  相似文献   

7.
<正>据预测[1],至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老年人约占总人口35%。老年人群中髋关节疾病高发,髋部骨折、畸形及髋关节退行性变,病情严重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同时老年患者并存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储备下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多为Ⅲ级或Ⅳ级[2],对麻醉及手术耐受能力差,围术期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髋部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8.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一位[1],其中男性病人居多,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约一半以上的病人为75岁以上老年人[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复发的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措施。尽管外科微创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病人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常有报道[4]。老年病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和应激能力下降,术后更易发生不良结局。衰弱(frailty)是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和抵抗力下降的一个指标,用于描述老年人虚弱、平衡感差、低体质量等情况[5]。衰弱可累及身体多个器官功能,使机体能量储备和应激抵抗能力下降,引发机体功能恶化。衰弱也可因一次轻微的身体伤害,如使用新的药物或轻度感染等,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6],增加术后早期再入院率或使病人入住长期照护中心等[7]。本文将探讨老年RC病人衰弱风险的研究现状,以评价该类人群的衰...  相似文献   

9.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外科手术及麻醉治疗,随之引发的相关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升高态势,其中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研究进展得到了麻醉学者们的大量关注。PND是2018年末由原来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更名而来的新的专业名词[1]。PND可发生于手术及麻醉前或术后12个月内,是一种包含术后谵妄(POD)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可出现精神错乱、情绪异常、语言能力及社会融合能力下降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因此抑制手术相关神经炎症的能力下降,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及其他合并症,更易发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1],部分患者术后轻/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12个月或以上[2]。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的概念最早是在1956年由约翰·麦卡锡提出,他定义AI是一个通用术语,“指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硬件或软件”[1]。但直到最近,由于新算法、专业硬件、云服务和大数据的发展,AI才得以实现。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AI的一个分支,是计算机通过从已知数据库中提取广义原理,应用在新数据上做预测的方法。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出现在21世纪初,是机器学习中重要的子领域,主要作用是大数据处理以及预测分析[2]。DL通过模拟人脑的统计模式,根据互联节点层间连接的权重来处理输入,使用表征学习方法自动提取所需的特征,并对复杂的数据集进行分类[3],大大减少了算法结构对人力的依赖。DL为现代社会的许多方面提供了动力,例如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实时语言翻译、语音操作设备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癌症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按照老年人口的癌症发病率(285.83/10万)计算[2],预计到2050年将有123万中国老年人遭受癌症困扰,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手术目前仍是多种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年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越来越多的高龄病人倾向于接受手术治疗,但老年癌症病人由于其器官功能衰退、认知障碍、衰弱以及多种合并症,导致健康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14.
<正>脑出血是一种老年人群常见的急性卒中类型,具有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随着医学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国内指南对于中小量脑出血更加推荐应用引流术等微创术式治疗[2]。由于引流手术术中无法在直视下修正手术路径,因此,只有术前精准的规划手术路径,术中确保真实路径与规划路径完全吻合才能保证手术成功[3]。近年来,在医学科学和全息数字影像技术深度融合的浪潮推动下,  相似文献   

15.
<正>食管胃吻合口瘘(esophagogastric anastomotic leakage,EGAL)一直是消化外科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如今,先进的吻合技术不断地推出、更新,国内术后EGAL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约为4.6%[1]。但由于食管癌围手术期存在多种可控性危险因素与不可控性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2],仍不能杜绝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的发生,以致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且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保留气管导管入ICU继续呼吸治疗是肺移植术后常规的呼吸管理模式[1-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模式在肺移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呼吸管理成为肺移植快速康复管理的重要环节,肺移植术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更早地进行术后康复训练[3]。近年来多项研究在尝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拔管,认为是安全和可行的,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的实施[4-5]。我院自2018年9月以来对2例COPD患者双肺移植术后实施了手术室内成功拔管,初步形成双肺移植手术室内拔管流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认知能力下降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基线认知能力有关[1]。由于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增长,增龄是认知障碍最重要的且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之一[2]。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比非抑郁症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3],且认知障碍与抑郁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先兆[5]。目前关于抑郁症病人认知障碍的机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了解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抑郁症伴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指导该疾病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正>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被应用于健康管理系统的建设,辅助临床决策、临床研究等领域[1]。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由AI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的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的聊天机器人(AI chatbot)。  相似文献   

19.
<正>肾囊肿为肾小管扩张形成的肾囊性占位,其发生率约为5%,与年龄呈正相关[1]。肾盂旁囊肿为肾囊肿病变中位置较为特殊的一型,囊肿临近肾盂,体积较大时可压迫肾集合系统,造成肾盂肾盏扩张,病人可出现患侧腰痛、血尿、肾性高血压、肾结石形成等症状或并发症[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已经成为肾囊肿的主要治疗术式[3-4]。但肾盂旁囊肿因解剖位置较深,经皮穿刺或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损伤临近脏器或肾实质、血管的发生率较高。从2017年开始,我院针对65岁以上老年病人采用超声辅助输尿管软镜下开窗法治疗肾盂旁囊肿,同时和腹腔镜肾孟旁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目前常规细菌学检查存在灵敏度低,不易标准化等缺点[1]。因此发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是大家共同期盼的。FAST-plaque TB噬菌体扩增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