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刺灸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提供选穴、刺灸法应用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201篇文献,提取出236条针灸处方,共涉及61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846次,使用频次前10的腧穴分别为阿是穴(109次)、昆仑(79次)、解溪(70次)、丘墟(68次)、申脉(63次)、阳陵泉(59次)、太溪(53次)、照海(52次)、悬钟(37次)、商丘(34次)。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经脉选用以足少阳胆经(181次)、足太阳膀胱经(153次)、足少阴肾经(116次)、足阳明胃经(105次)、足太阴脾经(53次)为主;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昆仑—解溪”,其次是“昆仑—太溪”,体现了踝关节扭伤多以局部选穴为主的原则。对2...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近十年来有关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文献,经过阅读筛选,将整理出的数据资料用Excel2010软件建立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处方主穴数据库,统计出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常用穴位、部位、经脉以及特定穴的应用规律,再利用SPSS 25.0对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54篇相关文献,涉及43个穴位,总频次为302次,以风池(49)、颈夹脊穴(33)、天柱(30)、阿是穴(22)、合谷(17)、风府(16)、百会(16)等穴较为常用。使用经脉最高的依次是足少阳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通过对14个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发现3个有效聚集群:颈夹脊、百会、风府、后溪、外关、天柱、太阳、率谷、完骨、风池为一类;合谷、列缺、大椎为一类;阿是穴为一类。结论: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选穴规律特点:多于头颈部局部取穴,常使用交会穴,重视循经取穴,重视远近配伍取穴。  相似文献   

3.
<正> 踝关节扭伤,也称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多因在行步或运动中不慎,引起踝关节过度向内或向外扭转损伤所致。损伤后,气血瘀滞于局部而周流不畅,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笔者采用针刺以通经活络,放血以逐瘀消肿,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一、治疗方法(一)针刺踝关节外侧扭伤,主穴为丘墟、申脉、阿是穴;配穴:绝骨、昆仑、金门、足临泣、八风。踝关节内侧扭伤,主穴为商丘、照海、阿是穴;配穴为太溪、然谷、中封。踝关节扭伤一般为筋伤,针刺时应以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Neo4j图数据库技术总结刘德春名老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20年10月1日-2022年4月30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德春名老中医诊治的腰痛病临床病案,采用PHP语言对所选病案证型、症状、针灸取穴进行频次统计、置信度及权值计算,并将数据结果导入Neo4j图数据库。结果:共统计刘德春名老中医诊治的腰痛病临床病案338例,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腰痛、劳累后加重、久坐后加重、腰部陈旧性伤、腰胀;出现频率≥70%的针灸取穴有阿是穴、腰部夹脊穴、肾俞穴、委中穴、大肠俞穴;出现频率≥10%且置信度≥65%的证型与针灸取穴间关系为委中穴→瘀血阻络、阿是穴→瘀血阻络,症状与针灸取穴间关系为阿是穴→久坐后加重;权值计算的结果显示最高为膈俞穴→瘀血阻络。结论:Neo4j图数据库直观地对刘德春名老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的选穴数据进行了分析,出现频率≥10%的针灸取穴有38个,为阿是穴、腰部夹脊穴等穴位。从针灸取穴之间关联度分析,与阿是穴关联度最高的腧穴为阿是穴-秩边穴、阿是穴-阴陵泉穴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经行头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经行头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针刺”“针灸”等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属于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相关文献,逐一阅读筛选,将整理出的数据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处方主穴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针刺治疗经行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针灸治疗经行头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穴,取穴部位多以头颈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血海为一类,头维、阿是穴为一类,百会、风池、太冲、太阳、率谷、侠溪、悬颅、颔厌为一类,共3组有效聚类群。结论:经过筛选,共纳入50篇相关文献,发现该病临床取穴以病变局部取穴为主,交会穴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6.
翟延  苏同生  宋瑞  惠友谊 《世界中医药》2023,(14):2040-2044+205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统计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77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77个穴位处方,85个腧穴,使用总频次587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位经络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项部选穴最多,占比47.53%,其次为下肢部,占比27.26%。交会穴、五输穴、络穴等特定穴使用最为广泛。百会穴选用频数最高,达66次。百会-四神聪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组合。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腧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取为辅,注重运用交会穴加强督脉与十二正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近16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以"痛风"或"痛风性关节炎"和"针灸""针刺"或"电针"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分别分析主穴及配穴使用频次,并对主穴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118篇,涉及主穴共67个,总使用频次630次。常用主穴有三阴交、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归经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腧穴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核心的聚类群,配穴以病变关节局部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注重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挖掘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6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膻中、太冲和足三里;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重视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冲、膻中和足三里。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1956—2018年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SPSS 21. 0、Clementine 12. 0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结果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阿是穴,穴位选取集中于面部阳经经穴;应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TDP(特定电磁波谱)及电针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有效聚类为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单独归为一类。关联性分析发现:(1)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颊车-下关;(2)局部取穴关联性最强的穴对为上关-下关;(3)远近配穴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翳风、合谷-下关。结论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面部阳经经穴,注重阿是穴),辅以循经远道取穴。建议将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作为针灸基础方,听宫、翳风、上关、足三里作为配穴。  相似文献   

10.
11.
踝关节内翻扭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笔者用针刺治疗10例,均获满意疗效。选穴足三里、阳陵泉、八风、丘墟。先刺足三里、阳陵泉,得气后,不断地捻动针身,使针感传到脚背。再在八风中任选两穴,针刺局部要产生胀、酸、麻感。然后,让患者不断地活动踝关节,20分钟后在丘墟加刺一针,同时用梅花针在足背肿痛处叩刺出血以消肿。一般3次可痊愈。如治廖某某,女,24岁,工人。扭伤踝关节而肿痛,针刺2次,第3天就和同事爬山春游。按: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的合穴,阳陵泉为少阳胆经的合穴八风主治足跗肿痛。踝关节内翻扭伤,使外踝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针刺足三里、阳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针刺治疗焦虑性失眠的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4月18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焦虑性失眠的相关文献,采用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针刺治疗焦虑性失眠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是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太冲、安眠、申脉、照海、印堂、内关;经脉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为主;选穴部位主要以下肢部及头面颈项部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交会穴最多。高频腧穴关联分析结果提示支持度最高的腧穴是申脉、照海,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针刺治疗焦虑性失眠多从心脑论治,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注重特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基于证候分布探究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平台(WF)、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Med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今的针刺辨证治疗PCOS的RCTs,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基于证候分布的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选穴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135篇文献,合计出现1152频次穴位,其中关元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任脉为涉及最多的经脉,下肢部为取穴涉及最多的部位,最常使用的特定穴为募穴,脾虚痰湿证为涉及最多的证候类型,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对排名前5的证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以探究不同证型下针刺治疗PCOS的选穴特点及规律。结论:PCOS患者异质性大,不同证型患者的治疗方式亦不相同,针刺辨证治疗PCOS疗效显著,临床需在合理辨证的基础上施针取穴,往往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丘墟透照海治疗胁痛的体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书芬哈尔滨监狱医院李海虹针刺丘墟透照海是针刺治疗中一针透二穴的治疗方法,符合取穴少,疗效高的治疗原则。本文通过对适应症、针刺透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选穴原则的叙述,打破了《甲乙经》丘墟、—照海只能直刺3~5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刺干预产程及母婴结局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2年 3月31 日中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针刺干预自然分娩的相关文 献,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对腧穴使用频次、归经、特定穴类型、分布部位分析;使用 SPSS Modeler 18.0、SPSS 18.0进行穴位关联规则分析和组间聚类法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 79篇,针刺处方共 79个,涉及穴位 34 个,总使用频次 250 次。 1)针刺干预自然分娩穴位使用频率最高为合谷(62 次)、三阴交(53 次)、足三里(25 次)、内关(20 次);2)归经以大肠经、脾经、胃脉为主;3)穴位分布多在下肢部;4)特定穴多使用原穴、交会穴、五腧穴;5)通过关联分析,得到 21组腧穴,最常用穴位组合为合谷-三阴交。结论:现代针刺干预自然分娩取穴以下肢远端取穴为主,注重合谷、三阴交运用; 重视原穴、交会穴;此外,耳穴也备受临床青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调研和德尔菲专家共识,总结针刺治疗癌痛的重要穴位,为制订《针刺治疗癌痛临床实践指南》提供证据基础。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28项,归纳分析选穴方法和高频使用的穴位,据此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对30名国内外针灸、肿瘤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认为针刺治疗癌痛应采用个性化取穴方案,取穴以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阳陵泉和阿是穴为主。结合临床研究证据与专家调研结果得出针刺治疗癌痛的重要穴位,然而临证选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穴位的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96年至2015年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文献,统计主要穴位应用频次,分析归经、分部及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8篇,涉及主穴58个,主穴穴位频次608次,主穴涉及经脉11条。最常用的4个穴位是关元、三阴交、子宫、中极;主穴穴位使用频数前5位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结论现代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关元、三阴交、中极、子宫最为常用,选穴原则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依据,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经验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18.
鲁玥  古英 《新中医》2024,56(4):119-123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集2000—2022年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分别利用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4.0进行复杂网络、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文献后纳入48篇文献,共囊括58组针刺处方,覆盖104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486次,其中使用频数前三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6.58%)、廉泉(5.76%)、太溪(4.94%)。涉及频数≥10次的高频腧穴有14个,频次共243次,占总频次的50%。使用频数前三的腧穴组合为三阴交-太溪、廉泉-三阴交、廉泉-太溪,出现频次≥10的腧穴组合有19组。选穴涉及十四经脉和经外奇穴,其中使用频次前三的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17.90%)、足阳明胃经(15.23%)、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二者并列,11.32%)。通过数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组合为三阴交-太冲-太溪。通过聚类分析谱系图得到5个针刺用穴处方。结论:针刺治疗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选穴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通过检索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相关临床治疗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①最终纳入文献52篇,腧穴84种,腧穴总频次490次。②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攒竹、足三里、阳白。③重用阳经,取穴以足三阳经腧穴为主。④腧穴多位于面部和四肢部,选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⑤关联规则显示:阳白-攒竹、足三里-攒竹支持度均为最高。⑥聚类分析显示四组核心穴对:丝竹空-鱼腰-攒竹-阳白、申脉-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太冲-合谷、太阳-百会-四白-瞳子髎。结论: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时重用阳经穴位,重视局部取穴与“治痿独取阳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17年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取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针刺治疗KOA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7年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中针刺治疗KOA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所需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将篇名、穴位名称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格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别统计腧穴使用频次、归经、配伍规律等信息。结果:纳入1 563篇文献,其中取穴多以十四经穴为主(5 312次),且足阳明胃经使用频数最高(2 264次);犊鼻(944次)、内膝眼(928次)、阿是穴(816次)、阳陵泉(738次)、血海(677次)为最常用腧穴;最常用的两个腧穴配伍为犊鼻与内膝眼(726次);常用三个腧穴配伍为犊鼻、内膝眼与血海(456次)或阳陵泉(455次)。结论:针刺治疗KOA常用穴位以近端局部取穴为主,多取十四经穴,且以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最为常见;穴位配伍方面,以犊鼻为主穴,分别与内膝眼或(及)血海配伍使用最多见;此外,犊鼻、内膝眼配伍阿是穴或血海或阳陵泉组成的"膝三针",可作为临床治疗KOA的针刺小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