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儿童和未成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较为常见,反复发作的SVT对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均产生不利影响.自1991年Van和Dick等相继报道导管法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SVT以来,其方法学日益成熟,为药物难以控制的儿童和未成年人顽固性SVT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27例儿童和未成年人SVT的RFCA治疗.  相似文献   

2.
导管射频消融 (RFCA)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同时并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性报道较少。本文对 2 3例PSVT射频消融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 ,男 13例 ,女 10例。在RFCA前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根据冠脉情  相似文献   

3.
825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已成为某些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根治方法,其技术较为成熟,成功率在95%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报道1992年2月至2004年6月我院开展RFCA以来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较差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每组20例。CBA组患者采用CBA进行治疗,RFCA组患者采用RFC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PVI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左下肺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右上肺静脉消融时间均短于RFCA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冷冻最低温度均低于RFCA组(P0.05);两组患者右上肺静脉手术时间、右侧膈下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左下肺静脉冷冻最低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CBA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点,CBA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0%,RFCA组为30.0%,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214,P=0.020)。结论 CB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与RFCA无异,但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远期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RFCA)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疗法。我院自1992年起对20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RFCA治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不理想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PVI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CBA组各支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世间均短于RFCA组,冷冻所需的最低温度低于RFCA组(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 CBA与RFC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并无太大差异,但CBA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因此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CBA临床操作难度与RFCA较低,但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选择采用CBA还是RFCA。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单导长程心电大数据结合散点图技术观察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RFCA术的房颤患者5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PeAF)组.采用单导长程心电图仪记录房颤患者RFCA术后早期(3天内)的24 ...  相似文献   

8.
目前,射频消融(RFCA)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首选方法,尤其随着标测技术的日益进步,其适应证日益扩大,成为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虽然RFCA已经是治疗PSVT最为成熟的技术,但右侧旁道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RFCA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左侧,手术时间及X线暴光时间较长,且有发生传导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故我们总结了我院右侧旁道的消融经验。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0(男29,女21)例;年龄14~56(33±13)岁。病程1年到10余年不等,术前常规检查体表心电图(ECG)…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心肌生化标记物的变化。方法将32例AF患者按不同的术式分为3组:单纯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组(1组)、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心房线性消融术组(2组)、环左右侧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碎裂电位消融术组(3组),分别比较其RFCA前后心肌生化标记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NI)的变化。结果第1、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RFCA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除CK-MB在RFCA前后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RFCA后心肌生化标记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A虽然对心肌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是在环左右肺静脉电隔离术的基础上,增加心房线性消融或者碎裂电位消融并不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接受RFCA的持续性房颤伴HFrEF患者,分析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消融即刻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等....  相似文献   

11.
房室旁道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复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频消融术(RFCA)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其中对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尤为肯定。随着电生理技术及导管技术的进步,目前SVT成功率超过98%。但部分消融成功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复发。作者将对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复发病例的特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4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用常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未成功者改用Swartz鞘作为支撑,探讨Swartz鞘在提高PSVT消融成功率中作用。方法右房房性心动过速(A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用SRoSwartz鞘,左侧房室旁路(AP)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穿房阿隔后用SL,鞘,右侧AP据不同部位用SR4、SR2、SR3鞘。结果47例PSVT常规方法消融未成功者其中46例改用Swartz鞘作支撑后获得成功。结论 Swartz鞘的使用明显提高PSVT患者RFC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体表心电图的大体定位及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进行RFCA.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10例,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2例(1例起源于左后分支、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手术即刻成功25例.术中1例在放置ABL导管时机械性的压迫希氏束出现一过性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 block,AVB),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糖皮质激素处理,2 h后恢复正常的房室传导;2例放置希氏束电极时,出现Ⅰ度AVB,未经处理自行恢复正常的房室传导;22例平均随访(2.8±1.3)年未复发,3例半年后复发,其中AVNRT 2例,AVRT 1例,再次消融均获得成功.结论 RFCA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技术成熟、安全、疗效好.术后复发可能与消融点准确性、消融能量及消融时间趋于保守有关.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采用冷冻球囊消融( CBA) 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AF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果 76例AF患者纳入研究,CBA组及RFCA组各38例。CBA组与RFCA组术中即时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 92% vs 96%) 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2.6% vs 10.53%) 均无明显差异。CBA组手术时间[(105.5±22.2)min vs (136±25) min,P<0.01]、X线曝光时间[(19.3±6.0) min vs (22.4±5.2) min,P<0.05]及消融时间[( 36.9±12.8) min vs(47±20.1) min,P<0.05]均短于RFCA组。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中CBA组的发生率为2.6%,RFCA的发生率为10.53%,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CB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2.63%,RFCA组12个月的复发率为7.89%,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AF患者的导管治疗中,CBA组和RFCA组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4例病人经射频消融(RFCA)慢径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研究结果。RFCA后24例病人均不再诱发AVNRT(100%),其中23例慢径传导消失(95.8%),1例慢径传导明显减慢(4.2%)。认为RFCA改良慢径对房室和室房传导没有明显影响,其消融成功的可能预测指标为:X线影象消融电极位于房室结后下部、消融电极图A/V<0.4,放电出现交界性早搏或并行性交界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2例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 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共10条旁道皆消融成功,成功率10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T)3例,成功率100%,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1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RFCA为治疗SVT安全有效方法,有条件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房室阻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来术前存在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行RFCA治疗的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者[男8例,年龄(64±14)岁]中4例曾行RFCA治疗,8例为原发性PR间期延长,1例曾行房间隔修补术,其中诊断慢快型AVNRT 10例,快慢型和慢慢型各1例,未诱发心动过速1例。未诱发者未行消融,其余所有患者消融均成功,随访5~24个月期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及房室阻滞加重。结论在合并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消融时应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情况决定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电消融 (RFCA)术后复发原因。方法 :对 2 0 2例A VNRT患者 RFCA术后进行随访 ,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 :2 0 2例中 12例复发 ,复发率 5 .9%。复发组7例 (5 8.3% )、非复发组 18例 (9.5 % )靶点数 <3,复发组 9例 (75 .0 % )、非复发组 17例 (8.9% )慢径残存 ,两组比较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复发组 2例有明显的慢电位未加消融。结论 :消融靶点数 <3及慢径残存、慢电位靶点处未加消融是 RFCA治疗 AVNRT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患者冠状窦血浆内皮素(ET)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22例PSVT成功进行RFCA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自冠状窦取血测定血浆ET及vWF含量,同时记录旁路消融靶点位置、射频能量功率、每次消融持续时间及消融次数。结果:RFCA术前冠状窦血浆ET水平为(45.28±16.97)pg/ml,术后即刻显著升高达[(68.32±16.87)pg/ml,P0.01]。术前冠状窦血浆vWF水平为(107.82±14.96)%,术后即刻显著升高达到[(149.67±10.32)%,P0.01]。结论:射频消融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冠脉循环中血浆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一过性升高,这可能与射频消融引起局部冠脉损伤和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