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黄芪及其常见混淆品的种子种皮结构差异,以正确鉴别黄芪种子.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做种子横切片.结果 两种正品黄芪的种皮结构差异较小,与伪品的种皮差异明显.结论 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及其常见混淆品的种子种皮结构差异,以正确鉴别黄芪种子。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制做种子横切片。结果两种正品黄芪的种皮结构差异较小,与伪品的种皮差异明显。结论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鉴别。  相似文献   

3.
闫冲  聂凤褆 《中国药业》2005,14(7):69-70
目的:快速鉴别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方法:采用理化、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方法鉴别.结果: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的理化现象、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均有差异.结论:三种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正确鉴别正品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差别.方法采用根类中药性状鉴别法.结果比较正品、地区用药、伪品的异同点.结论给出了正品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广东药学》2002,12(6):26-27
目的 正确鉴别正品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差别。方法 采用根类中药性状鉴别法。结果 比较正品、地区用药、伪品的异同点。结论 给出了正品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正确鉴别正品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差别。方法 采用根类中药性状鉴别法。结果 比较正品、地区用药、伪品的异同点。结论 给出了正品黄芪与地区用药及伪品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成药中含黄芪者较多,且在中医用药中黄芪也是常用药材之一.由于黄芪品种和产地繁多,常将伪品黄芪代替正品黄芪在生产中成药制剂和中医用药出现.本文根据黄芪性状和以黄芪甲甙为对照品,进行薄层分析加以鉴别真伪.  相似文献   

8.
采用显微鉴别,对黄芪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方法可靠,简便。  相似文献   

9.
主要商品黄芪的形态与显微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鸣  秦秀芹  陈四保  冯毓秀 《药学学报》1994,29(11):862-871
国产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作中药黄芪用的约10种,对其中5种主要商品黄芪原植物干燥根部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研究。首次对黄芪根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前人未曾报道的鉴别特征,如导管的合生纹孔口、附物纹孔等,除描述特征外,文中分别列出生药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表与分种检索表,并附组织特征图和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0.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 mongholicus(Bge) His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近来出现一种黄芪的伪品──圆叶锦葵,其外形与黄芪极其相似,但服用后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鉴别黄芪与圆叶锦葵,避免伪品充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二者的性状、薄层层析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如下比较鉴别。1药材性状 黄芪与圆叶锦葵的性状特点比较见表1。2粉…  相似文献   

11.
伊春市北方绿色基地栽培黄芪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伊春市北方绿色基地栽培黄芪的显微构造。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结论:该基地栽培的蒙古黄芪和膜英黄芪在韧皮纤维的多少和分布;石细胞的有无;束间形成层是否明显;木射线切向切面尖端形状等方面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黄芪及相关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药材质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柱(4.6mm×250.0mm,5.0μm);流动相为A相为乙腈-甲醇(体积比9:1),B相为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20μl。进行方法学考察,并进行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黄芪药材HPLC-DAD色谱指纹图谱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可以标定11个共有峰,黄芪药材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85,聚类分析结果与其一致。结论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方法均可以有效区分黄芪药材及其相关样品,使指纹图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药黄芩种子及易混品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黄芩种子及其同属易混品,为黄芩种子筛选提供鉴别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结合石蜡切片法制做种子横切片对几种种子进行观察。结果黄芩种子及其同属易混品在种皮表面纹饰与内部组织结构上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根据扫描电镜特征以及种子横切片特征可准确鉴别黄芩种子及其易混品。  相似文献   

14.
黄芪中主要异黄酮苷及其苷元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测定黄芪药材和饮片中主要异黄酮苷及其苷元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LC/MS^n)鉴定主要未知色谱峰的结构。测定了黄芪药材及饮片中2个主要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苷(1),芒柄花苷(2)及其相应苷元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素(4)的含量,并鉴定了两个主要未知色谱峰的结构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6′″-O-丙二酸酯(U1)和芒柄花苷6′″-O-丙二酸酯(U2)。结果表明黄芪药材中异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高于饮片,而苷元含量则低于饮片。另外,将黄芪药材粉末用水润湿后在35℃放置24小时,其中的异黄酮苷及其丙二酸酯类成分几乎全部转变成了苷元。黄芪中异黄酮苷类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苷元,异黄酮苷和苷元在黄芪药材与饮片中含量的不同可能与饮片制备过程中苷类成分的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模型。方法 收集6个主产地前胡(54批)和7种常见伪品(35批)共89批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及其伪品的鉴别模型。结果 优选的模型参数: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一阶求导+Norri导数平滑滤波,光谱波段为6 800~5 700 cm-1,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主成分数为14。验证集的鉴别结果表明真伪鉴别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100%。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快速,能够正确鉴别前胡药材及其伪品,为前胡药材的快速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分子鉴别新方法:锚定引物扩增多态性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的分子鉴定新方法,在充分吸取RAPD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引物和退火温度进行了改进。本文以人参、西洋参为例进行了方法的探索和各种验证,并推广应用到天花粉以及白芷类药材的鉴别。结果显示引物Pg-q36F得到人参、西洋参及其9种伪品的多态性条带。对于人参、西洋参的鉴别结果与文献鉴别方法结果一致,并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引物TkS1-64F得到了天花粉及其11种伪品的多态性条带,引物AfS1-100F得到白芷及其3种伪品的多态性条带,均能准确鉴别各种药材。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提供的信息量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途的中药材分子鉴定新方法,被命名为锚定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nchored primer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APAPD)。  相似文献   

17.
唐勇  周春菊 《中南药学》2009,7(5):360-362
目的建立清风灵3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青风藤、制何首乌、黄芪、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青风藤所含青藤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青风藤、制何首乌、黄芪、当归;青藤碱进样量在0.9964~12.45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0.8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清风灵3号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的多糖部分与皂苷部分对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探讨何者为黄芪改善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μg/天的剂量给雄性SD大鼠(每组6只)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连续4周,同时给以相同生药剂量(10g生药/kg)的黄芪多糖提取物或黄芪皂苷提取物。试验结束后,动物处死取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取肾脏组织与睾丸脂肪垫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ngiortensinogen)、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多糖提取物与黄芪皂苷提取物均表现出降低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作用,在同等生药剂量下,黄芪皂苷组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改善优于黄芪多糖组。两种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肾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的表达及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并同时上调脂联素与瘦素基因的表达,两种处理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黄芪的多糖部分与皂苷部分均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血管紧张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及上调脂联素与瘦素基因的mRNA水平密切相关,部分说明了黄芪对II型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的改善作用。两个提取部分未表现出作用上的显著性差异提示其中可能含有其他共性的重要活性成分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