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癔症的临床特征,建立系统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患者中19例有明确的诱因,19例辗转于综合医院诊治,内向性格11例,外向9例,20例均表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结论儿童青少年癔症以癔症性躯体障碍为主要表现,易于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患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①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②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癔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③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3.
儿童癔症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常被误诊。我院1992—2002年共收治儿童癔症67例,其中14例曾误诊,误诊率20.9%。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息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1)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2)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瘸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3)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 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 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癔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2例儿童癔症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心理干预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12例患儿的共同特点是性格内向,胆怯、害羞,或争强好胜,与人交流困难,且发病前有明显的刺激因素;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躯体感觉障碍、情感障碍等;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达91.67%。结论儿童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且无器质性疾病基础,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40例住院儿童青少年癔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病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1].本院临床心理科住院治疗的4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癔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11例癔症患儿进行护理,体会到认真准确地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根据儿童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支持对暗示疗法治疗儿童癔症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家庭支持对暗示疗法治疗儿童癔症的效果。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43例接受暗示治疗的癔症儿童进行分析,发现家庭支持中,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家长与医务人员的配合程度,以及家长对治疗过程的参与三方面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暗示治疗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痛苦小,而家庭支持直接影响暗示治疗效果,所以必须作好家长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12-97%[1]。儿童癔症是在某种素质(歇斯底里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的临床疾病,多发生在少年期,女孩多于男孩。癔症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诉述为主,称为癔症性转换。我科小儿神经组自1989年5月~1998年3月共收治29例患儿,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及癔症患儿疾病特点,以心理暗示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进行针对性地心理治疗和护理,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健全人格,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9…  相似文献   

10.
0引言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偏重儿童的营养障碍、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塑造及心理教育。养成了儿童娇横任性,自私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有缺陷的个性人格,形成癔症的心理基础。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而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暗示疗法是治疗儿童癔症的有效方法。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0-02/2002-06在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13岁;其中以严重闷气为主诉的8例,双手颤抖者1例,腹痛者1例,下肢瘫痪者1例,头晕恶心者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心电图、B超、心肌酶学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者;脑电图、CT和肌酶学等…  相似文献   

11.
我院儿科于1995-01-2004—12诊治儿童癔症50例,其中转换型28例,分离型2例,集体发作20例,32例次首次或多次就诊未考虑癔症,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 1例儿童癔症矫正的案例 , 讨论了父母在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病因和矫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根据认知 -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 提供了帮助父母应对压力及掌握家庭技能 , 以及掌握促进儿童技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刘青香 《当代护士》2016,(7):104-105
总结了2014年3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包括3例患者详细的症状护理和心理护理。认为儿童青少年癔症的发作主要与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关,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及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才能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培养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4.
父母参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矫正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例儿童癔症矫正的案例,讨论了父母在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病因和矫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帮助父母应对压力及掌握家庭技能,以及掌握促进儿童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儿童癔症的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作者对儿童遭症与成人癔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1991年初至1996年末首次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病人,在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的前提下,并根据QZAD-2确诊为癔症者。癔症患者儿童组共ZI例首次发病年龄6~周岁,平均12.1土1.2岁,其中男8例(38.l%),女13例(61.9%);从成人疲症337例中随机抽取别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例(7.1%),女兀例(92.9%),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首次发病年龄>18岁,(平均年龄32.3土9.8岁)。所有病例的血钙、心…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门诊首诊患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门诊首诊患者的状况。方法对412例心理门诊首诊患者的年龄、诊断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8.9%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患者;33.0%为儿童青少年。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门诊以轻型精神疾病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为主。  相似文献   

17.
孙秀芳 《家庭护士》2008,6(4):293-294
癔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多见于女性。有资料显示,加强对癔症病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癔症发作频率,提高癔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同时,目前癔症病人也普遍存在健康教育需求。为了解癔症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以探求适合于癔症护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我科100例癔症住院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虑平治疗癔症1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虑平(Doxepin)治疗癔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Doxepin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CCMD-Ⅱ-R有关癔症诊断标准的113例癔症病人用Doxepin治疗,剂量儿童25-150mg/d,平均96.43mg/d;成人50-225mg/d,平均114.22mg/d,疗程2周以上,治疗满2周时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显效率83.19%,有效率15.95%,总有效率99.11%,随访半年,复发率5.94%,副作用发生率13.27%,包括口干、便秘、偶见ALT升高、白细胞减少,结论:Doxepin治疗癔症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推测Doxepin是通过调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28例儿童癔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儿童癔症的病因和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从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家庭和社会对患儿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通过治疗护理,28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癔症性喘鸣的诊治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儿童癔症性喘鸣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突然出现(吸气时)喘鸣1 h急诊于我科。发病前3 d出现流涕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2次"急性喉炎"病史。入科后按急性喉炎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喘鸣反而加重,且出现大汗淋漓、手足及面部麻木等症状。请耳鼻咽喉科医师会诊,在排除急性会厌炎及气道异物后,建议行气管切开术。但难以用"急性喉炎"解释患儿病程中始终无发绀、咳嗽、声音嘶哑,无鼻翼扇动,三凹征(-),且多次血氧饱和度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等现象。经反复询问病史,发现患儿本次及既往2次"急性喉炎"发病均与精神刺激有关。遂予塑料袋罩口鼻以及缓慢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等处理,20 min后患儿手足、面部麻木以及喘鸣等症状均消失。最终确诊癔症性喘鸣。结论癔症性喘鸣临床罕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病认识,当遇及怀疑该病患者时,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下,可试用暗示疗法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