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1例初诊为肝囊肿,后续治疗中发现巨大肝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囊肿与肝囊腺癌间的关系及肝囊腺癌的诊治。方法:分析上海瑞金医院1例初诊为肝囊肿的肝囊腺癌病例及1986年至2013年间文献报道的共42例肝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囊腺癌的诊治和鉴别。结果:初诊为"肝囊肿",最后确诊为"肝囊腺癌"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和腹胀。较常出现水平增高的肿瘤指标为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和癌胚抗原(CEA)。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多囊分隔、囊壁乳头状结节伴钙化等特征时则高度提示为囊腺癌。结论:易与单纯性肝囊肿混淆的肝囊腺癌可借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早期诊断。对于确诊为肝囊腺癌的患者,在肿瘤无远处转移的情况下,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癌并发胸水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卵巢癌并发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55(48~63)岁,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10例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为粘液性囊腺癌,1例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期为Ⅰc期1例、Ⅲc期6例和Ⅳ期5例.随诊5例死于原发病,6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卵巢癌并发双侧胸水多属于肿瘤晚期,手术同时建议积极胸腔注射药物治疗胸水,但预后极差;卵巢癌并发单侧(主要右侧)胸水多非肿瘤转移所致,而是腹水引流入胸腔的结果,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结果 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全部为多房性,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病灶为多房性;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有4个为实性较多或囊壁见实性结节且结节直径多大于1.0cm,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仅有1个出现壁结节,但直径<1.0 cm.常规超声检查时,肝内胆管囊腺瘤较肝内胆管囊腺癌更易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多房性、实性成分增多或囊壁、分隔上有实性结节且直径大于1.0 cm(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均=0.048).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壁上结节表现为高增强,2个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实性部分高增强,2个病灶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肝内胆管囊腺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1.00).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有4例超声造影诊断正确,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常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造影能反映囊壁、分隔、实性部分、分隔或壁上结节的血供状态,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4.
皮肤腺样囊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腺样囊腺癌的病理形态及免疫学特点,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方法;对1例皮肤腺样囊腺癌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病理上为单一形态的基底样细胞,瘤细胞呈巢、索状分化成大小不一、内古丰富黏液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CEA阳性,CK弱阳性,EMA阴性。结论:皮肤腺样囊腺癌具有较复杂的组织学特点,必须依靠病理组织活检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胆管囊腺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胆管囊腺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了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超声诊断结果。其中4例发生在肝石叶,1例发生在肝左右叶交界部。单发肿瘤较大,多发病变较小,囊壁不规则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有不规则光闭和散在光点漂浮是本病的主要声像图特征。讨论了本病与肝脏其它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术前无创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囊腺癌和2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标记物、影像学特点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囊腺癌男10例,女5例,年龄(57.93±14.39)岁;囊腺瘤男4例,女20例,年龄(43.75±12.51)岁,性别与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为0.002);症状有无、病程长短以及CA199、CEA对比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囊腺癌组有14例位于肝左叶,囊腺瘤组有16例位于肝左叶(P=0.115)。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38±3.98)cm、(10.21±7.82)cm(P=0.293)。囊腺癌组合并胆管扩张的有5例(5/11),而囊腺瘤组只有1例(1/21)合并胆管扩张(P=0.011)。其他影像学特点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偏大的男性,病灶合并邻近胆管扩张有助于诊断肝内囊腺癌,CA199、CEA以及临床表现、其他影像学特点对鉴别诊断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致膀胱扩张误诊腹部巨大囊性肿物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10日龄。因腹部进行性膨隆增大,于外院B超提示腹部肿物转入我院。查体:心肺正常,尿便正常,进奶后无呕吐,腹部增大呈球形,可见腹壁静脉曲张,可及巨大肿物,占据腹部,囊状感,无活动及压痛。肝脾未及,肠音弱。B超:双肾中度积水,腹部大囊性肿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肝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相似文献   

9.
韩磊  李顺明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874-874
肝内胆管囊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肝内恶性肿瘤 ,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遗憾的是许多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 ,常延误诊断 ,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术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近日我院收治 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 ,术前误诊 ,本文借此略谈诊治体会。1 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良性肝内胆管囊肿恶变过程的认识,以及早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良性肝内胆管囊肿恶变为肝内胆管黏液性囊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中年女性,12年前因右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外院诊断为多发性肝囊肿,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及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近期因症状加重就诊我院,行腹部影像学检查示腹腔多发肿瘤伴转移,左肝胆道来源可能;左上腹占位性病变,考虑囊腺癌。查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结合病变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肝内胆管黏液性囊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现随访中。结论肝内胆管囊性肿瘤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恶变,应定期复查,一旦恶变应及早手术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1.
肝包虫囊肿破裂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包虫囊肿即肝囊型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业区的一种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在我国西北地区肝包虫病发病率较高,由于本病发病较隐匿,发病后大多数患者无典型临床表现,就诊较晚,因此,肝包虫囊肿并发症较为多见,是本病的主要危害。而包虫囊肿破裂是肝囊型包虫病严重而特殊的并发症之一,常破人胆道、腹腔、胸腔等,笔者对肝囊性包虫破裂及其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病例的病理资料及螺旋CT表现,其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的病灶均呈薄壁囊性肿物,圆形、类圆形分叶状或趋于分叶状,外缘光滑7例,1例伴发感染而外缘模糊。3例囊腺癌中,囊内出血1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多房伴分隔2例;伴细小囊壁钙化1例,粗大壁结节3例。5例囊腺瘤中,多囊伴分隔4例,分隔菲薄均匀;囊液密度均匀5例;伴细小壁结节3例;增强后病灶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呈持续强化改变。病理上,大体所见与影像学所见相似,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囊性病灶;镜下,囊壁内衬单层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纤细的梭形间质细胞增生,肿瘤间质血管较少。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32-1933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肝脏常并发糖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1906年Naunyn首先提出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多数患者首先有肝病症状继而出现糖尿病症状,而无糖尿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少数亦可同时出现。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病情复杂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科于2009一01/2009—08共收治肝源性糖尿病65例,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4例;CT扫描均表现为薄壁囊性肿物,病灶呈现类圆形,边界光滑.3例囊腺癌中,1例伴有细小囊壁钙化,1例伴有囊内出血,3例伴有壁粗大结节;4例囊腺瘤中,4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壁结节细小.病灶囊壁及壁结节平扫平均CT值36HU;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持续强化,动脉期平均48HU,门静期平均66HU,延时期平均71HU.结论: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该病有很高价值,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男,45岁。因反复出现胸闷、心悸0.5a,加重10d来诊。追问症状发作多在进食时发生,既往健康。查体:BP120/70mmHg,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HR73次/min,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心脏超声结果未见异常。胸部心脏三位片未见异常。胃镜结果正常。肝CT提示肝左叶海绵状血管瘤可能,纵隔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纵隔居中,大血管及心影正常,肝右叶见两个类图形影,直径约0.8cm×1.0cm,胃内侧,脊柱前方见较大团块影,大小为7.0cm×8.0cm×7.0cm,与肝左叶分界不清,与胃壁分界清…  相似文献   

16.
肝脏与胆囊声学性质明显不同,通常二者病变各有特征容易区别。但来源于胆系的囊性病变或胆囊位置异常的嵌入肝内,有可能与肝内声学表现相似的病变混淆,误为肝病。本文2例超声诊断为肝囊性病变,病理证实:1例胆汁性肝囊腺瘤,1例胆管乳头状囊腺癌。2例胆囊嵌入肝脏,超声拟“肝占位病变”及“胆系病变各1例,  相似文献   

17.
伤寒是一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各系统损害,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肝损害最常见,发生率高达40%~50%。为加深对肝损害的认识,对我院2002-01~2005-01确诊伤寒或副伤寒并肝脏受损害4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伴出血囊性变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0岁。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4个月,不伴腰腹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彩超:左。肾上腺区见96mm×58mm×60mm囊性肿物,壁厚约4mm,欠光滑,内见细弱点样回声。CT:左侧肾上腺区可见直径60mm椭圆形低密度影,病变无强化,囊壁较厚,病变与左肾上腺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肝内胆管上皮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CC)和胆管囊腺癌(BD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1].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胆管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胰腺囊腺癌CT表现的认识,评价CT征象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6例均呈囊性低密度肿物,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部5例,6例囊内均见线状分隔或壁结节,5例囊内可见实质性肿块;4例囊性肿块较大,直径均大于8厘米。增强扫描囊壁及壁结节、囊内分隔、囊内实性组织均不同程度强化,2例伴肝内转移灶。结论:CT检查能较全面显示胰腺囊腺癌的特征性征象,并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