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红梅 《全科护理》2009,7(24):2192-2193
[目的]对老年病人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临床比较,寻找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适合方法。[方法]将168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左手拇指按压在穿刺点下方3cm的穿刺血管上稍向下绷紧皮肤,进针角度30°~40°.从血管上方直刺静脉,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压低角度以左手固定针芯,右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留置针穿刺以左手绷紧皮肤,15°~30°进针,直剌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将穿刺针送入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对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7.6%,对照组为77.9%,经X2检验,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病人采用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2.
沈王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84-2184
目的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80例需要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大鱼际肌最高点与第一腕横纹垂直处为穿刺点,以15°~30°斜角进针取血法。对照组40例采用桡动脉常规穿刺取血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采血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在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2017年1—10月,选取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法,即桡骨茎突内侧搏动最明显处进针,穿刺角度为20°~30°;试验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即先触摸到桡骨茎突内侧搏动最明显处,再沿桡动脉向心方向走约2cm处进针,穿刺角度为30°。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发生率及手术期间血压波形不稳定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发生率及血压波形稳定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可提高全麻手术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的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血压监测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病人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临床比较,寻找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适合方法.[方法]将168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左手拇指按压在穿刺点下方3 cm的穿刺血管上稍向下绷紧皮肤,进针角度30°~40°,从血管上方直刺静脉,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压低角度以左手固定针芯,右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留置针穿刺以左手绷紧皮肤,15°~30°进针,直刺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将穿刺针送入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对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7.6%,对照组为77.9%,经X2检验,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病人采用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桡动脉抽血两种不同进针角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2009,7(29):2642-26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法对桡动脉穿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直接桡动脉穿刺400次,采用负压穿刺法;对照组30例,直接桡动脉穿刺380次,采用常规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穿刺法优于常规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不同角度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一种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角度与方法.方法 对2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血管上方以20~30°、31~40°、41~50°、51~60°、>60°的角度,分别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即针尖斜面向左或向右)直刺血管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 2组比较存在差异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外>60°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 采用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各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进针方法,且无论采用哪种进针方法,51~60°为最佳进针角度.  相似文献   

9.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2013,(18):1650-1651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临床中提高早产儿肱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相同胎龄、相同体重早产儿60例,按不同穿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触摸动脉定位法,触摸肘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观察组采用阻断血流法,即先在肘关节掌侧横纹下约3cm处扎止血带,见肘部横纹上方突出一条短而直、接近皮肤颜色的血管,立即在该最突出处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局部小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阻断血流法提高了早产儿肱动脉穿刺成功率,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美容 《全科护理》2014,12(9):820-821
[目的]比较常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运用食指推开桡侧皮下脂肪组织后再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桡动脉穿刺采血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消毒穿刺;观察组常规方法固定穿刺侧手臂后,通过操作者食指移行到穿刺点上,把患儿桡侧松弛的皮下脂肪组织向后推开,充分暴露桡动脉后,消毒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皮下淤血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操作者食指推开桡侧松弛的皮下脂肪组织可使桡动脉充分暴露,相对固定,不易滑动,操作者更易刺中桡动脉,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2.
陈凤朱  潘艳  陈梁  罗艳  陈湘平  黄浩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91-1293
目的观察改良穿刺角度在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老年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穿刺桡动脉时,穿刺针与皮肤成90°执笔式垂直进针,见动脉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0.5~1cm,然后再压低至紧贴皮肤将穿刺针送入血管后以旋转方式送入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比较两种方法置管的成功率和局部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局部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角度置管方法可提高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垂直进针法和40°进针法)的采血效果.方法 将1110例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患者按先后顺序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采血效果.结果 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成功率、病人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垂直进针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明显优于40°进针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浅静脉小角度直刺法对门诊患儿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静脉穿刺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门诊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操作者右手持头皮针在血管上方的皮肤呈7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为10~15°角沿血管方向行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对照组是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呈30°角左右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的情况.结果 两种穿刺法成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角度直刺法在浅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角持针手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探讨头皮静脉穿刺持针的最佳手法,补充基础护理学中有关静脉输液章节中头皮穿刺手法的空缺内容。方法设三角持针法为观察组,具体手法为: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上、前、后面,三指尖呈三角形式,先以10°~25°快速进皮肤后,不换手,压低为<5°刺入血管;另设两组对照组,对照组1(换手法):右手拇指、食指先持针柄上下面,针头与皮肤呈5°~10°快速刺入皮肤后再变换手法,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进血管;对照组2(直刺法):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呈10°~25°刺入血管。固定操作者,并为了避免个体血管差异,1440人次3岁以下患儿分三组,采用3种手法轮流进行静脉穿刺,即第1天所有患儿用一种手法穿刺,第2天换用第二种手法,以此类推,轮流使用3种手法。观察组共穿刺514人次,对照组1共穿刺502人次,对照组2共穿刺424人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和对照组2穿刺疼痛较对照组1轻;观察组与对照组1穿刺固定后输液通道保持较对照组2稳定。结论三角持针手法应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综合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及固定后通道稳定性评价优于对照组,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庄琼冬  翁惠兰  汤银惠 《全科护理》2009,7(23):2080-2081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桡动脉穿刺抽血新方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美华 《护理研究》2007,21(16):1425-1425
2006年以来我科利用桡动脉经腕部解剖定位对原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明显降低了穿刺并发症。现将新方法介绍给大家,供临床参考。1物品准备注射盘1个,1mL注射器1副,肝素1支,橡皮塞1个。2操作步骤取用物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在切脉部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感觉桡动脉搏动。用碘伏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直径为5cm。抽取肝素1mL,排空肝素及空气。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然后按住切脉部位再次感觉搏动,进行定位。用中指往下按并往桡侧方向推桡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食指旁与皮肤…  相似文献   

18.
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穿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穿刺的效果,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将10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手前臂下垂放于床边下30 s,使静脉充盈显露,在穿刺点上方6~8 cm处扎止血带,前臂置于体侧不握拳,左手拇指绷紧固定被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35~40°.在静脉正上方沿静脉走向快速进针进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再将针头推进0.2 cm,常规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与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充盈饱满占81.6%,对照组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4%,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血管充盈显露,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可减轻患者痛苦,使药物快、准、安全地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专用支具在高龄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前1 d由术前访视护士正确选择桡动脉穿刺点并作标记,入手术室前在标记处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层覆盖输液胶贴,穿刺时使用桡动脉穿刺专用支具;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正确的表面麻醉方式和有效的体位摆放支具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桡动脉采血的12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病人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穿刺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以提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