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卫生统计》2015,(3)
目的调整、校正20世纪80年代中国婴儿死亡率。方法运用阶段性分析比较和文献考据的方法论证20世纪80年代婴儿死亡漏报的事实,根据婴儿死亡漏报率补全调整婴儿死亡率,按照1991-2010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规律对调整后婴儿死亡率进一步校正。结果 20世纪80年代婴儿死亡率漏报严重,漏报率在40%以上。1991-2010年婴儿死亡率呈线性模型变化规律。经调整校正后1981-1990年各年度婴儿死亡率分别为60.05‰、58.45‰、56.85‰、55.25‰、53.65‰、52.05‰、50.45‰、48.85‰、47.25‰、45.65‰。结论调整校正后婴儿死亡率更加接近当时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的关系及成因。方法:从WHO死亡数据库、人口数据库中收集婴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数和活产数等数据,利用各国的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比散点图分析、归纳两指标的关系,并通过对美国数据的分析探讨成因。结果:入选国家的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随婴儿死亡率的下降,新生儿死亡比先上升至峰值(大致位置:婴儿死亡率为11.42‰、新生儿死亡比为70.32%),后下降至谷值(大致位置:婴儿死亡率为4.86‰、新生儿死亡比为61.22%),再上升。由于各国记录中婴儿死亡率范围的限制,各国散点图都只是完整曲线的一部分。美国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导致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死亡率大小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呈现曲线关系。结论: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出现原因可能为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婴儿死亡率较低(<11.42‰)的国家和地区需谨慎使用"婴儿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比成负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1~2010年监测点儿童死亡资料,计算城乡婴儿死亡率及婴儿死因别死亡率。结果 2010年海南省全省、城市、农村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3.30‰、4.19%o和15.00%o,较2001年(27.30‰、8.61%o和30.37‰)分别下降了51.28%、51.34%、50.61%,;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的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先天异常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点地区是农村,特别应注意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卫生Ⅷ项目对于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与婴儿死亡模式的影响。方法利用项目县历年上报的活产数、婴儿死亡数及死亡报告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5年期间,项目地区的婴儿死亡率由48.9‰下降至22.4‰,下降幅度大于同期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婴儿死亡模式逐渐以早期新生儿死亡为主,死于家中比例减少,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下降。结论卫生Ⅷ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加速了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婴儿死亡模式也正在摆脱落后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国各省婴儿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各省婴儿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对婴儿死亡率有间接影响,进一步说明了重新建立或扩大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并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各省之间因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健康公平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分析灰色模型GM(1,1)、ARIMA模型在全国婴儿死亡率(IMR)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拟合过程中的适用性,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91-2012年全国IMR、U5MR为原始资料,统一运用SAS分析软件。采用灰色模型GM(1,1)和ARIMA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分别计算各模型拟合MPE、MAPE值,比较各模型的适用性和精确性。结果婴儿死亡率GM(1,1)和ARIMA模型MPE分别为0.32、1.18,MAPE分别为3.09%、5.3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GM(1,1)和ARIMA模型MPE分别为0.57、0.89,MAPE分别为3.11%、4.33%。结论 GM(1,1)模型对儿童保健指标拟合效果优于ARIMA模型,模型拟合要充分考虑数据特征。 相似文献
10.
威海市降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威海市自《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以来,以法律为武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母子双亡”事件为破口,以发放《出生医学证明》为机,规范了医疗行为,强化了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1996 ̄1998年,威海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4.4/10万、11.6/10万和5.8/10万,婴儿死亡率分别是9.05‰、8.00‰和7.60‰;孕产妇死亡率比全省分别低13.60、27.49 相似文献
11.
王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1996,(3)
我国1990年婴儿死亡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大城市,一类农村、中小城市、二类农村和三类农村,分别相当于日本70年代初、60年代中、60年代中,60年代初和50年代初的水平。中小城市的婴儿死亡率下降最快,超过日本相近婴儿死亡率水平下5年的下降速度,其他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则差距较大。减少新生儿死亡是我国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应进一步结合死因进行分析和制订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威海市自《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以来,以法律为武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母子双亡” 事件为突破口,以发放《出生医学证明》为契机,规范了医疗行为,强化了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 施。 1996~1998年,威海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 14. 4/10万、11. 6/10万和 5, 8/10万,婴儿死亡率分别是 9. 05%、8.00‰和7,60‰;孕产妇死亡率比全省分别低13.6、27.49和0.48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分别低18、20和3个百分点。 他们的主要体会一是领导重视,二是加强高危孕产妇及产科质量管理,三是用好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3.
婴儿死亡率指数与儿童死因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婴儿死亡率指数(IMI)及可预防性死亡指数(PDI)评价儿童死因与死亡率水平。PDI为负值时可作为可预防性死亡已基本控制的测量指标。我省199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城市PDI为负3。72,揭示在各种死因中,以内源性病因为主,外源性病因基本得到控制。农村PDI为正7.4,提示在婴儿死因中,可预防性死亡虽有下降,但与城区比较所占比重仍较大,外源性病因引起的死亡占36.97%。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90年婴儿死亡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大城市,一类农村,中小城市、二类农村和三类农村,分别相当于日本70年代初、60年代中、60年代中,60年代初和50年代初的水平。中小城市的婴儿死亡率下降最快,超过日本相近婴儿死亡率水平下5年的下降速度,其他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则差距较大。减少新生儿死亡是我国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应进一步结合死因进行分析和制订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测中国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方法]以人均国民收入(购买力平价)为自变量,同期各国婴儿死亡率为应变量,作曲线拟合,寻找最优预测模型;以婴儿死亡率为自变量,同期各国期望寿命为应变量,作线性回归。[结果]建立乘幂函数模型预测婴儿死亡率,决定系数为0.858,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07年中国婴儿死亡率预测值为20.86‰,实际报告值为19.00‰;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期望寿命,调整决定系数为0.926,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07中国人口期望寿命预测值为72.36岁,报告值为74岁。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婴儿死亡率为8.46‰,期望寿命为75.25岁。[结论]200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偏低,但是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提高期望寿命方面优于同等经济实力国家的平均水平。择选与预测指标关系最为紧密的变量,保证足够大的样本含量,通过传统回归方法同样可以较好预测出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我国婴儿死亡率(infantmortality rate,IMR)水平和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方法:严格培训的访谈人员围绕"三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针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人员的访谈提纲,在沿海、内地和边远地区按照分层抽样抽取15个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点,进行了93次个人深入访谈(包括小组访谈)。结果: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影响和制约IMR的主要因素是卫生经费的投入、卫生服务的利用和流动人口管理,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和教育宣传。结论:IMR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方式、途径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我国的IMR,应抓住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与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苏州市1989~2000年的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及婴儿死亡监测个案、0~4岁儿童死亡监测个案和月报表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系统管理率与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呈负相关;1989~1994年苏州市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呈下降趋势,婴儿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1995~2000年苏州市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相似。结论:要降低婴儿及新生儿的死亡率.除了分析并控制病因以外,还要做好儿童的系统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并且应用对健康有利的促进性干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1991~1996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991~1996年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前5位死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991年的18.85‰、25.03‰降至1996年的13.52‰、16.45‰;婴儿前5位死因均主要是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心病、新生儿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5岁以下儿童前4位死因主要是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心病,6年来死因顺位无有意义的变化;1991~1996年间全市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79%,故减少新生儿的死亡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应结合死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401.4/10万下降至2011年180.7/10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分别从2002年33.3%和63.0%上升至2011年62.5%和83.2%。经趋势检验,孕产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呈上升趋势(P<0.01)。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法接生率的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02-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相关性,新法接生率为孕产妇死亡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我国(大陆地区)各省市的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为分析指标,以收敛性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地区差异性的收敛特征。方法 :采用σ收敛(研究对象的标准差随时间逐步变小)和β收敛(发展初始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比初始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有更高的增长率)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婴儿死亡率显示了σ收敛趋势,而期望寿命的σ收敛变化则显示了不同时间分段内收敛趋势情况不同的现象,两个指标皆呈现β收敛,表明了我国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地区差异性逐步缩小。结论 :建议长期观测各项卫生服务指标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考察变化趋势,促进人群健康的地区公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