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病人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认识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NL病人的 18F-FDG PET/CT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中位年龄26.5岁。分析HNL在 18F-FDG PET/CT成像上所示的受累淋巴结分布、形态、密度及摄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确定淋巴结的 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其长径、短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例HNL病人 18F-FDG PET/CT成像均有多部位淋巴结受累,位于颈部8例(6例双侧、2例单侧),腋窝7例(5例双侧、2例单侧),肺门及纵隔4例,腹部4例,盆腔3例及腹股沟区2例(均为双侧)。受累淋巴结大都呈椭圆形,无融合,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液化坏死。受累淋巴结SUVmax为12.86±5.70,长径为(1.41±0.42) cm,短径为(0.84±0.26) cm,CT值为(44.77±9.59) HU。其中短径<1 cm的淋巴结约占63.4%,SUVmax为11.21±5.80。受累淋巴结SUVmax与长径呈低度正相关(r=0.349,P=0.025),与短径呈中度正相关(r=0.504,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成像在HNL诊断、鉴别诊断及淋巴结活检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PET-CT中诊断性CT的必要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T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监测及心肌存活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的假阳性、假阴性诊断,导致特异性不高.诊断性CT的应用,尤其是CT增强扫描、三维技术、CT血管造影、CT灌注、CT仿真内窥镜的应用,使PET-CT影像中的PET与CT影像达到优势互补,成为复合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提高了PET-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PET-CT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妇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致死原因,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对于卵巢癌的诊断、分期、复发及疗效监测及预后方面优于常规的检测手段(CT、MRI及肿瘤标志物检查);PET-CT对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特异性PET显像剂的研制已取得初步成果,124I-C6.5 diabody已经成功用于动物的PET-CT.  相似文献   

4.
PET 在淋巴瘤的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PET-CT则集中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显像的双重优势,对淋巴瘤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PET-CT常见伪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实现了PET和CT的同机图像融合,但由于CT用于衰减校正以及PET和CT图像采集的非完全同时性,PET-CT图像存在一定伪影,临床中这些伪影的存在会干扰医师对图像的判读,带来假阳性或假阴性.本文主要介绍PET-CT的有关伪影,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PET-CT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癌是妇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致死原因,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对于卵巢癌的诊断、分期、复发及疗效监测及预后方面优于常规的检测手段(CT、MRI及肿瘤标志物检查);PET-CT对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特异性PET显像剂的研制已取得初步成果,124I-C6.5 diabody已经成功用于动物的PET-CT。  相似文献   

7.
PET 在淋巴瘤的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PET-CT则集中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显像的双重优势,对淋巴瘤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PET-CT中诊断性CT的必要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监测及心肌存活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的假阳性、假阴性诊断,导致特异性不高。诊断性CT的应用,尤其是CT增强扫描、三维技术、CT血管造影、CT灌注、CT仿真内窥镜的应用,使PET-CT影像中的PET与CT影像达到优势互补,成为复合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提高了PET-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李毅红  丛粮  顾倩 《武警医学》2008,19(8):684-687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淋巴瘤患者(HL6例,NHL22例)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对比检查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68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67个,检出率为98.5%,其中结内37个全部检出(100%),结外31个检出30个(96.8%);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45个(66.2%),其中结内37个检出32个(86.5%),结外31个仅检出13个(41.9%)。6例(21.4%)的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1例(3.6%)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2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29个,检出率为90.6%,其中结内17个检出15个(88.2%),结外15个检出14个(93.3%);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18个(56.3%),其中结内17个检出13个(76.5%).结外15个仅检出5个(33.3%)。治疗后有2例(7.1%)的分期得到上调,8例(28.6%)下调,改变了8例(21.4%)的治疗方案。^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结内病灶检出率与增强CT相似(P〈0.05),而结外病灶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增强CT(P〉0.05)。28例中25例^18F—FDG PET—CT与骨髓穿刺结果一致。治疗后^18F—FDG PET—C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为83.3%;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50%。结论^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肺原发黏液腺癌患者的PET/CT影像特征,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CT值,肺窗、纵隔窗的长径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相应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灶中的12例位于双肺下叶,...  相似文献   

11.
PET-CT能对恶性肿瘤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定位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与单纯PE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ET和CT优势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助于鉴别正常生理性摄取、炎症和恶性肿瘤,同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精确放疗.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大多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虽然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甲状腺和腮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急性炎症与肿瘤的鉴别等方面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2.
PET-CT常见伪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实现了PET和CT的同机图像融合,但由于CT用于衰减校正以及PET和CT图像采集的非完全同时性,PET-CT图像存在一定伪影,临床中这些伪影的存在会干扰医师对图像的判读,带来假阳性或假阴性。本文主要介绍PET-CT的有关伪影,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PET-CT实现了功能影像和结构影像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好,对淋巴结分期准确,可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以及判断治疗后残存肿瘤的活力,使肺癌诊断的定性、定位、定量及定期更准确。本文综述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和分期、疗效观察、治疗决策及放疗计划制订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和PET-CT可直接显示转移到骨骼中的肿瘤组织,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是较为敏感的一种方法.其与传统骨显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互补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应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15.
PET-CT实现了功能影像和结构影像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好,对淋巴结分期准确,可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以及判断治疗后残存肿瘤的活力,使肺癌诊断的定性、定位、定量及定期更准确。本文综述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和分期、疗效观察、治疗决策及放疗计划制订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PET-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脑功能的研究是探知脑功能重要手段之一,在此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应用的方面是:脑代谢显像、脑灌注和脑血流显像、脑受体显像,其中以代谢显像应用最为广泛。特异性显像剂的开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PET显像会在脑功能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SCT)的脑灌注成像为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和对脑肿瘤的诊断、评估及预后的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ET-CT联合起来必定会促进神经系统影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 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 itis,HNL)是一种少见的呈特殊临床病理过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由日本学者K ikuch i和Fu jimoto于1972年首先报道,故又称K ikuch i病或K ikuch i-Fu jimoto病(KFD)。HNL以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受累最多见,累及深部淋巴结者罕见。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多见于日本、中国等东南亚国家,欧美少见。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1病例报告患者为男性,37岁。  相似文献   

18.
PET-CT能对恶性肿瘤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定位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与单纯PE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ET和CT优势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助于鉴别正常生理性摄取、炎症和恶性肿瘤,同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精确放疗.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大多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虽然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甲状腺和腮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急性炎症与肿瘤的鉴别等方面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9.
20.
PET-CT集中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显像的双重优势,在淋巴瘤的准确分期,恶性程度评价,治疗效果评估、肿瘤复发鉴别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