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为0.5%~3.0%,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如原发性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下腔静脉阻塞,占位性病变压迫深静脉等)发展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高压是慢性静脉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改变,而下肢肿胀是下肢静脉高压所致静脉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从发病机制看,能诱发下肢静脉高压而导致下肢肿胀的疾病主要分为“血液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类病变。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引发下肢静脉高压肿胀病因不同,其干预手段也有所不同:(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平卧时抬高患肢,规律活动踝关节和小腿。(2)加压治疗,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气压泵加压治疗。(3)药物治疗,如口服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马栗树籽提取物等静脉活性药物。(4)应用长效青霉素等抗炎药物进行长期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疾病与先天性血管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容易混淆。本文将着重介绍下肢静脉疾病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与先天性血管畸形 (先天性动静脉瘘、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的各自病因、病理特点及检查手段。1 病因学鉴别按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两大类型 :(1)血液倒流性病变 :均由瓣膜本身的病变引起。主要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型 (管道再通 ,但瓣膜已破坏 )、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等。约占下肢静脉病的 70 %。 (2 )回流障…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余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和X线血管造影设备的不断更新,对下肢静脉病变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展。据资料统计,静脉疾病的发病率高出动脉疾病10倍,而静脉病变又多发生于下肢,因此下肢静脉的病变日益受到重视。据目前所知,下肢静脉系统的病变,按照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血液回流障碍,第二类为血液倒流。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病变中,主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在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民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5):299-30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13%。按1995年American Venous Forum所认同的概念及诊断和分类标准,多种血管疾病均可导致CVI的发生。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血液反流性病变和血液回流障碍性病变;按解剖学可涉及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原发性、血液反流性疾病,范围可涵盖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相似文献   

6.
腘静脉环缩术治疗严重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和评价应用静脉环缩术治疗严重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的机理和疗效。 方法 对 78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Ⅲ ,Ⅳ级 )、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再通及 2例深静脉无瓣症患者 ,用人造血管环缩静脉管径 1/ 3。并在手术前、后及术中 ,在环缩处近、远侧分别于静息和屏气状态下检测静脉压。 结果 手术前静脉压为 ( 94 7± 8 4 )mmHg ,手术后为 ( 87 9± 7 9)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术中测压发现静脉环缩处近、远侧存在压力差 ,静息状态下近侧压为( 9 4± 4 5 )mmHg( 1mmHg=0 13 3kPa)、远侧压为 ( 16 5± 8 2 )mmHg ;屏气状态下近侧压为 ( 3 2 4±16 2 )mmHg、远侧压为 ( 4 1 2± 2 8 1)mmHg ,两侧压力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 ,溃疡愈合。静脉压下降 60 %以上 ,压力恢复时间大于 2 2s。彩超复查和深静脉造影观察环缩以下无倒流 ,显现瓣膜样作用。 结论 静脉环缩术是治疗严重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腘静脉外袢成形术治疗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疗效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再评估静脉外袢成形术治疗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重度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deepvenousinsufficiency ,DVI)患者分为肌袢组 :行静脉外袢成形术加浅静脉手术 (2 8例 2 9条肢体 ) ,浅静脉组 :仅行浅静脉手术 (46例 5 0条肢体 ) ,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肌袢组与浅静脉组在手术前后的下肢胀痛、静脉曲张均由 10 0 0 %降至 9 0 %左右 ;小腿肿胀分别由10 0 0 %和 92 0 %下降为 2 0 7%和 2 2 0 % ;术后难愈合的溃疡分别为 6 9%和 0 0 % ;3年内小腿浅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 13 8%与 8 0 %。但 2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静脉外袢成形术治疗DVI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鼻咽镜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浅静脉瓣膜区。特征有 :瓣环扩张、瓣叶游离缘松弛、瓣叶不能在血管腔正中紧密对合并有效制止血液倒流[1] 。针对这一特点 ,我们用自制的“血管镜”即 :纤维鼻咽镜 腹腔镜监视系统 ,实施了直视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 ,初步观察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5月 ,实施鼻咽镜下股浅静脉瓣膜探查术 15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36~ 6 0岁。除 2例瓣膜情况较差外 ,13例行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成形术。术前均诊断…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曲张与Cockett综合征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 (leftcommoniliacvein ,LCIV)病变与左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1999~ 2 0 0 1年对 14 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深静脉逆行造影及LCIV造影。结果 (1)LCIV造影异常在双侧、左侧及右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 6 5 6 %、6 8 5 %及 39 4 %。 (2 )出现左侧大隐静脉返流 72例 ,在LCIV异常组中有 5 0例 (5 5 6 % ) ,LCIV正常组中 2 2例 (37 9% ) (P <0 0 5 )。 (3)在 39例LCIV严重病变患者中 ,有 2 7例 (6 9 2 % )存在左下肢深静脉重度功能不全 (Ⅲ或Ⅳ级 ) ,与LCIV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 ,Cockett综合征发病率较高 ,Cockett综合征与左大隐静脉返流关系密切 ,严重的左髂总静脉病变将影响左下肢深静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下肢深静脉炎后综合征来说,各种非创伤性检查,仅能作为筛选手段,唯有静脉造影,才能对病变作出正确判断。作者主张逆行造影应经肱静脉途径,如插管遭遇困难,可改经锁骨下静脉,向患侧股总静脉插管,其优点是:①如股总静脉瓣膜功能良好,可将导管插入股深静脉开口远侧的股浅静脉,再注入造影剂。这样,可观察到纯然局限于股浅和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这是经股静脉穿刺插管所难以发现的。②必要时,通过穿刺,能够同时向二侧下肢深静脉插管和造影。造影中根据倒流程度不同,可分为5级:0级,无倒流;1级,倒流不超过大腿上段;2级,倒流到膝;3级,倒流到膝下;4级,倒流入小腿肌肉静脉丛。作者提出,造影前作静脉测压具有相当价值。通过足背浅静脉,先测站立位静息状态压力,然后让病人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