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患者心脏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分析188例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比较不同高血压痛中医分型与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无论是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虚证患者还是肝火亢盛型与痰湿壅盛型实证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虚症患者的变化程度比实证患者更为严重.结论:不同中医分型的高血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心脏重塑和功能减退,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高血压病中医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脏功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功能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对138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肝火亢盛证是EH-LVH早期的主要证候特征,而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则为较后期的主要证候特征。EH-LVH早期呈肝火亢盛实证表现时,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影响较小,而阴阳两虚时多属高血压病后期,反映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异常。结论:不同中医证型EH-LV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减退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肝火亢盛证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构成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现代医学参考依据及客观量化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200例高血压患者。有3名中职以上职称的中医师根据临床资料及2002版有关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同时结合心脏彩超,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分析200例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辨证中医证型。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分为4个证型[1]。分别为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分析4个证型在高血压的在年龄和病程上的分布规律,以及4个证型在心脏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结果:①4个证型在年龄和病程上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年龄较低病程较短者多以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为主;年龄较高病程较长者多以阴阳两虚型为主。②肝火亢盛型多以舒张压明显升高,阴阳两虚型多以收缩压明显升高,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多以1~2级高血压为主,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3级高血压。③高血压不同危险程度在不同证型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低、中危高血压患者多以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为主,高危患者多以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为主,重高危患者以阴阳两虚型和阴虚阳亢型者为主.④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有明显差异-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其左室肥厚和心功能参数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①高血压中医辨证在分布变化上呈现规律分布。②不同证型在,临床上的表现有明显的差异。③分析高血压痛中医证型对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的回顾,总结了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反映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有利于了解中医高血压各证型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磊 《河南中医》2009,29(11):1075-107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2例,中医辨证分为7型。观察指标:①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②比较7型之间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结果:①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比较,偏实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较偏虚证组为重(P〈0.05);②在7型中心血瘀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组的患者与偏虚组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较重,病情相对较重,同时在各证型之间以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表明此证型患者的病情重,属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及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采空腹血6ml,分离白细胞,用苯酚一氯仿法从白细胞中抽提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法进行ACEI/D基因分型。结果各证型组在各基因型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但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属于中医实证证型组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的证型组。结论ACE不同基因型分布对中医辨证分型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与心脏重构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变化及程度的差异。方法:以切面及多普勒超声法检测89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指标。通过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比较中医不同证型组间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差异,并以正常血压者82例作为对照。结果和结论:与正常血压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有一系列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包括心室壁肥大、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异常,心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CKD4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心脏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共104例CKD4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生化指标和心超指标等,分析中医证型与心超指标的相关性及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CKD4期患者舒张功能减退和心脏结构改变已较普遍,血红蛋白(β=-0.042,OR=0.959,P0.05),高血压病史时间(β=0.106,OR=1.112,P0.05),肌酐*肌酐升高时间(β=7.212E-4,OR=1.001,P0.05)与心肌肥厚相关。年龄(β=0.188,OR=1.207,P0.01)与瓣膜钙化相关。正虚证中,阴阳两虚证在心肌增厚和心腔扩大方面均较其余证型明显(P0.05~0.01),心室重构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实证兼夹组的LVMI大于无邪实证兼夹组(P0.05)。心包积液均集中于水气证(P0.05),各邪实证在心室重构发生率、舒张功能、瓣膜钙化及瓣膜反流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CKD4期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大致为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或肝肾阴虚证或脾肾气虚证,兼夹实邪可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程度,贫血、高血压病史及肌酐升高的程度和时间与心肌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时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来表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平均值呈现实证(53.45±50.3)虚实夹杂证(50.19±50.76)虚证(47.44±43.53)的趋势。血瘀证积分为(52.82±51.14)分,非血瘀证组为(47.24±41.26)分。结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型在Gensini积分表达上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血瘀证高于非血瘀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的分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10mg/次,3次/d,口服。治疗1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症患者疗效显著,起效快,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归脾汤加味汤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西医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流行病问卷调查,归纳270例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探讨脂肪肝主要证型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明确证型,并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检测.[结果] 270例脂肪肝患者中,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血脂分析表明,肝肾阴虚型TC明显升高(P<0.05),肝郁脾虚型和脾虚湿阻型TG升高明显(P<0.05),脾虚湿阻型和肝郁气滞型LDL-C升高明显(P<0.05),HDL-C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脂肪肝程度比较,重度脂肪肝TC、TG、LDL-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B超初步诊断脂肪肝的基础上,联合血脂指标的检测可为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又可作为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CHF患者62例,进行严格的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两组,分别进行主证计分和证候积分,采用改良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改良Simpson法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反映心脏结构指标、收缩功能指标和舒张功能指标,进一步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气阴虚与气阳虚两大证型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反映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气阳虚组气阴虚组,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与LVPW呈显著正相关,且LVPW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r=0.141)大于心功能分级(r=0.016)。2)反映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气阴虚组明显高于气阳虚组,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短轴分数(LVFS)均呈气阴虚组气阳虚组趋势,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则呈气阳虚组气阴虚组趋势;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与SV、CO、CI、LVEF呈显著负相关,LVEF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r=-0.514)大于心功能分级(r=-0.151)。3)反映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末容积(EDV)、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舒张晚期血流峰值(E/A)值气阳虚组气阴虚组;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与EDV呈显著负相关,与E/A值呈正相关,EDV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r=-0.229)大于心功能分级(r=-0.027)。[结论]心脏超声指标与CHF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证候积分可能是反映CHF患者LVPW、LVEF及EDV的敏感指标之一,证候积分越高者其LVPW越大、LVEF越低、EDV越小,心功能越差,舒张功能受损亦越严重。可为慢性心力衰竭气阴虚、气阳虚微观证辨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火瘀夹杂证与凝血因子的关系.方法:对124例高血压低中危、288例高血压高危和157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证候要素评分,将患者分为火瘀夹杂证组、火证组、瘀证组、无火无瘀证组,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分为四组:气血亏虚组、肝肾阴虚组、痰浊上蒙组、风阳上扰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Hcy及血脂检测,对比不同证型患者的Hcy、血脂水平,分析血清Hcy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四组的血清Hcy及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上蒙组的血清Hcy水平>气血亏虚组>肝肾阴虚组>风阳上扰组;痰浊上蒙组的TC、TG、LDL C水平均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5)。四组的H型高血压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上蒙组的H型高血压占比>气血亏虚组>肝肾阴虚组>风阳上扰组(P<0.05)。结论:血清Hcy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各证型的血清Hcy水平有一定差异,临床可将血清Hcy水平检测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及治疗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黄疸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中医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成阳黄、阴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观察黄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阳黄与阴黄两组术后1月、术后2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术后3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16.7%,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6.7%。[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可短期内明显改善不同证型中医黄疸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中治疗阳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