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对母儿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86例巨大儿孕妇及同期86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糖尿病孕妇、过期妊娠及男胎孕妇发生巨大儿的几率大;当宫高+腹围>140 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胎儿双顶径大于等于9.5 cm,股骨长径≥7.5 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巨大儿组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增高。结论: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根据宫高、腹围、双顶径等多项指标预测巨大胎儿的发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避免巨大胎儿引起的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刘保华  陈慧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0-4861
目的:分析承德市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并抽取同期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足月孕妇45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孕期超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孕周等因素有关。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肩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因素很多,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和营养教育,可预防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29例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台州医院分娩的829例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810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对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期体重增加、胎儿腹围、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性别、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5.67%,且男婴明显多于女婴。其中观察组孕妇文化程度、孕妇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宫高+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分娩方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产次、出生胎儿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是诊断巨大儿的重要依据,巨大儿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该准确估计胎儿体重,加强产前预防、产前诊断,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预测胎儿体重的较佳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临产前足月、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腹围、孕妇宫高、胎儿股骨长是预测胎儿体重的重要因素(P〈0.01),其中胎儿的腹围(Beta=0.36)与孕妇宫高(Beta=0.396)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孕妇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头围不能预测胎儿体重.结论 胎儿的体重预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胎儿的腹围及孕妇宫高对胎儿体重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胎儿股骨长度起一定的作用;孕妇的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的头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分娩巨大儿孕妇及200例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及妊娠合并症。结果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巨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年龄(28.32±3.1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53±2.87)岁。两组平均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35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次平均为(2.21±1.13)次,对照组平均孕次为(1.52±0.93)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40周后巨大儿的发生比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妇身高、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中糖尿病或GDM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产、身高、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及糖尿病均有关系,掌握好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和巨大儿的预测方法,对产前准确判断巨大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期营养包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孕10~30周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孕期至分娩一直服用孕期营养包,另选择52例孕10~30周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统计两组胎儿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双顶径以及孕妇腹围,记录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的身长和体重情况,并统计孕妇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服用孕期营养包的孕妇的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均高于推荐的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为(67.16±9.08)mm,双顶径为(88.67±8.97)mm,孕妇腹围为(321.78±49.67)mm,新生儿体重为(2998.78±832.78)g,身长为(52.89±2.78)cm,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3.46%,对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9.61%,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为(62.89±10.34)mm,双顶径为(83.16±7.98)mm,孕妇腹围为(301.78±51.78)mm,新生儿体重为(2696.96±890.67)g,身长为(49.56±3.01)cm.结论:在孕期适当增加营养素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7.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6年5月在医院分娩的巨大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诊断并治疗的胎儿出生体重>2.5kg,<4.0kg的25例糖耐量受损和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筛查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巨大儿孕晚期至产前双顶径、股骨长径及出生体重与糖尿病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在正常育龄妇女中第一胎发生率为80.4%.结论 孕妇孕期营养过高可能是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因素,于孕晚期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测量宫高进行筛查,对高危者及时指导孕期营养,控制体重增长,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莉  苏敏  陈泽杰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870-1871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测量孕足月孕妇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多个因素,代入多种预测胎儿体重公式,比较分析其预测体重与实际体重的关系。结果应用超声测量多个因素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方法及单因素预测方法,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胎儿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明显优于单参数。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地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找出巨大儿的特征作为产前诊断的依据。掌握产时并发症加强产时处理。收集本院1991~1997年间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246例作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体重≥2500g、<4000g的新生儿171例作对照。结果提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的体重、身高有关;宫高 腹围≥138cm,胎儿双顶径 股骨长≥16.7cm可以作为筛选巨大儿的依据;分娩时巨大儿可以提高母婴井发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测量多项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以在某院出生的15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体重、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分析胎儿体重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560例单胎足月胎儿,体重(3320.13±512.13)g,双顶径(92.75±4.29)mm,腹围(343.76±22.27)mm,股骨(71.20±3.37)mm.胎儿体重与双顶径、腹围和股骨之间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在0.672~0.767,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与腹围相关性最大,双顶径次之,股骨长最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利用胎儿腹围、股骨长和双顶径来判定巨大儿的截断值分别为355.00mm、73.50mm和95.50mm, 灵敏度分别为68.8%、68.8%和62.5%, 特异度分别为77.9%、79.2%和76.6%.结论:分娩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股骨长、双顶径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腹围大于355mm、股骨大于73.50mm、双顶径大于95.5mm对预测巨大儿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多个参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选择相应分娩方式。方法:孕38周后测胎儿双顶径、股骨径、头围及腹围,根据相应标准分组,预测胎儿体重。结果:双顶径+股骨径<17 cm,腹围<35 cm,一般胎儿体重<3 500 g;头围>35 cm,腹围>36 cm,高体重儿可能性明显增加。如腹围>37 cm,高度提示巨大胎儿。结论:采用多参数指标能较准确预测胎儿体重,筛选高体重儿(>3 750 g),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避免产伤,降低难产率。  相似文献   

12.
吴卓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23-1724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早孕检查的孕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作常规孕期保健同时进行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保健,调查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适中,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接受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巨大儿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施春亚  徐婉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20-162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海县2002~2004年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宁海县3年中低出生体重儿408例,发生率为2.36%,与孕妇的孕周、双胎、体重增长、早期新生儿死亡都有明显的关系,与孕检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完善妇幼保健网络,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高危门诊,加强高危妊娠系统化管理,防止早产,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因素,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早期预防、正确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对比两组孕产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分娩方式、产科合并症、新生儿病率等因素及适当了解孕妇的营养、休息、活动等情况.结果巨大儿和特大胎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36%和0.65%;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有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及营养过剩等;体重指数(BMI)对巨大儿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对特大胎儿更为敏感;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产科合并症、新生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和巨大儿筛选,指导孕妇合理膳食,适当增加活动量,从而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率,减少产时母儿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从根本上做好优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超声测量胎儿相关径线与预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超声测量胎儿的相关径线,探讨预测分娩方式.方法 对190例孕妇产前1周超声测量双顶径/胸围、腹围/双顶径、骨盆入口前后径-双顶径之差的相关数据,协助孕妇预定分娩方式,减少盲目试产和降低剖宫产率.结果 超声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下,骶耻径与双顶径差≥23 mm,可拟诊阴道产;超声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上,胸围与头围差≥16 mm,腹径与双顶径差≥26 mm,可拟诊剖宫产.结论 采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头围、胸围、腹围等数值来预测胎儿分娩途径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3~2007年11月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高龄妊娠组(≥35岁)和非高龄组(35岁)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早产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死宫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龄妊娠组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妊娠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该提倡适龄妊娠,加强高龄妊娠的各项检查及孕期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分娩巨大儿孕妇及200例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宫高、腹围、胎儿双项径及妊娠合并症。结果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巨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组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年龄(28.32±3.1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53±2.87)岁。两组平均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年龄〉35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次平均为(2.21±1.13)次,对照组平均孕次为(1.52±0.93)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40周后巨大儿的发生比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妇身高、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中糖尿病或GDM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产、身高、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及糖尿病均有关系,掌握好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和巨大儿的预测方法,对产前准确判断巨大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期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于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607例孕妇,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自愿接受营养干预的305例孕妇组成,对照组由未接受营养干预的302例孕妇组成。观察两组孕妇在孕20周、孕30周、孕36周时的体重、宫高、腹围、估计胎儿的体重(超声检查)等指标;观察孕妇的分娩方式、巨大儿的发生率、妊娠结局状况及存在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在不同孕周(包括孕20周、孕30周和孕36周)的体重、腹围、宫高及胎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9.67%,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63.91%,两组孕妇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20 6,P=0.000 0);试验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为3.61%,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为8.61%,两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 8,P=0.010 0);产后出血、头盆不称、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相比较,试验组孕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2.62%,对照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8.94%,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5 9,P=0.000 8);试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0.66%,对照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3.31%,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 0,P=0.018 8)。结论:早中晚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孕妇体重过快增长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大连市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测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孕周、围产期保健、孕母文化程度、职业、高危妊娠等因素有关。提出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三级网络及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广大孕妇围产期保健科普知识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巨大儿2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因素、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280例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280例巨大儿孕妇有112例(40.00%)身高≥162cm,103例(36.79%)超重,138例(49.29%)经产妇,孕周>40周占53.93%;宫高+腹围≥138 cm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4.07,P<0.01),双顶径和股骨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产程异常率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及遗传因素有关;巨大儿的诊断要通过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巨大儿不宜作为剖宫产的常规指征,但出现异常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