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切除是其中的标准治疗方法,此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此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有效的治愈手段,但能手术根治的患者仅占少数.因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肝转移癌治疗经验的积累,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是确保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策略的根本,亦是今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发展方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新辅助化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疗法、射频消融术、冷冻疗法、无水乙醇注射术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且需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于手术前采外周静脉血,手术中采集门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水平,同时选择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空腹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有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脏转移者;且所有肝转移的病人门静脉血VEGF均大于250 μg/L,其灵敏度达到100%,VEGF大于250 μg/L者肝转移者占67.6%,其特异性也较高,VEGF>300 μg/L的病人中有肝转移者占81.5%.结论 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检测是判断有无肝脏转移的较灵敏的指标,特异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06/10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肝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约有50%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中位生存期为5~9 个月[2].自1940年Catell等成功实施第1例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以来,外科手术是迄今为止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如今,每年将近1/3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都可行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患者容易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目前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唯一方法.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病灶的手术进展情况:包括通过新辅助化疗或分阶段肝切除等方法提高肝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率、肝转移灶切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6.
1999年1月~2004年5月,我们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显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诊断肝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最高值3个因素对其预后影响有显著意义;将这3个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ALP最高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3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手术切除组和化疗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治疗组和手术组之间,局部治疗组和化疗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原发病灶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最高ALP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最高ALP值正常的患者预后越好;手术切除联合化疗目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mo.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460)、原发肿瘤部位(P=0.568)、原发肿瘤最大直径(P=0.250)、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P=0.589)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而性别(P=0.048)、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3)、肝转移灶数目(P=0.000)、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2)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8)、肝转移灶数目(P=0.001)、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9)、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3)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手术与否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越低、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低,其他疗法效果亦欠佳。目的:探讨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超声或CT引导下,对3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经皮冷冻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26例患者共接受526次经皮冷冻治疗。治疗后3个月,基线CEA水平升高者中77.6%降至正常范围。280例接受CT随访者中,冷冻病灶完全反应(CR)者14.6%,部分反应(PR)41.1%,稳定(SD)24.3%,进展(PD)20.0%。中位随访期为36食月(7—62个月),复发率为41.7%。全部病例中位存活期为29个月(3~62个月)。治疗后第1、2、3、4、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2%、41%、34%和23%:肿瘤直径≤3cm、肝右叶肿瘤、冷冻前CEA≤10μg/L、冷冻后原先升高的CEA降至正常、冷冻治疗2~3次和冷冻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者存活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2%。结论: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可作为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者的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吴涤尘  何庆泗  谭伟 《山东医药》2003,43(24):41-4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的晚期病变 ,约 2 0 %的结直肠癌患者初次就诊时就发现有肝转移 ,其中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 7~ 1 0个月[1] ,而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后又切除肝转移灶者 ,5年生存率达 2 5 %~3 9%[2 ] 。对部分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手段[2~ 5] 。但能否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灶 ,目前尚有争论 [5]。 1 997~ 2 0 0 2年 ,我院对 8例患者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灶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同期切除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灶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排名第3和第6位。也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脏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在新发的结直肠癌病例中.20%-25%存在肝转移,而在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病例中,40%-50%最终会发生肝转移。随着新的强效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以及外科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也获得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及更好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虽得到广泛发展,但许多方案的使用对晚期患者预后仍不尽如人意,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探索。肿瘤微环境已被证明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中肿瘤微环境相关细胞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肿瘤微环境内的相关细胞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因此可能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有关肿瘤微环境相关细胞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关系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现就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成分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脏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大多数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初始不可切除,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多学科团队的基础上,讨论并确定治疗策略和治疗目标。欧洲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是临床医生需要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综合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8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全部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5.5个月,随访率为100.0%,未出现失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2%(71/84)、66.67%(56/84)、51.19%(43/84),中位生存时间为(25.16±5.4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6个月体重是否下降超20%与预后有关(P <0.05);MRI直肠壁外血管侵犯评分(mrEMVI)、病理类型、病理分级、mrT分期、mrN分期、环周切缘(CRM)、浸润长度、浸润深度、肿瘤下端距离肛缘以及肝转移病灶数的组间差异显著,与预后有关(P <0.05);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组间差异显著,与预后有关(P <0.05)。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近6...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2例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经皮穿刺RFA及FOLFOX4化疗。[结果]22例57个病灶,完全坏死率81.82%,对坏死的判断,CT优于超声,中位无局部复发时间为232 d,中位生存期2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1.2%及74.8%。[结论]RFA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肝内分布规律。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 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肝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 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89个(69.5%),位于肝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137个(52.5%),位于肝左叶者124个(47.5%),两组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与肝内转移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报道近23%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9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2〕,肝脏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灌注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阻断肿瘤供血,达到姑息性治疗甚至治愈肝脏肿瘤〔3〕。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两项影像学检查证实肝转移癌、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同期未进行化疗且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预计  相似文献   

19.
虽然手术仍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段,但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方面发展迅速。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和分组治疗逐渐成为诊疗规范。对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围手术期也应实施标准化疗,是否加用靶向药物尚无定论。实施转化性化疗时应选择高效化疗方案,并尽量缩短疗程,且一旦转移灶转化为可切除,就应积极安排手术。肝转移灶不可切除的患者,是否切除原发灶也存在争议。在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面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可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肝转移是主要死因。本文阐述了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方式及进展。分为系统性治疗,包括了新辅助化疗、转化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及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射频消融及介入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各有优缺点,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模式的推广,将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制定出较适合的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