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发性口腔溃疡系常见病,在治疗上尚缺乏理想的药物。以往曾使用锡类散、西瓜霜等多种制剂,效果欠佳。根据环丙氟哌酸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的特点,我院研制了复方环丙氟哌酸复合膜,此种复合膜选用不溶于口腔温度的 PVA 制成极薄的复盖膜,涂于药膜的一侧,使药膜一面不直接与唾液接触,药物由原来两面释放变为单面释放。为此增加了药膜在用药部位的停留时间,该法制成的药膜经临床105例试用,治愈率在87.6%,总有效率为97%,疗效明显优于普通膜剂。  相似文献   

2.
口腔用膜剂粘附力较差,用后易脱落或移动。本文介绍在膜外侧涂上一层疏水性薄膜以及粘附力实验的简易方法。经粘附力和体外释放度实验,证明处理前后的药膜差异显著(P<0.01)。该法可以降低膜外侧与正常组织的粘附力,增强定向粘附作用,并可延长药膜的局部作用时间,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替硝唑单向速缓二次释放药膜(以下简称药膜)的制法及其释放特性.方法:药膜由保护膜层、缓释药物膜层和速释药物膜层3部分组成,通过重量-面积法确定药膜的含药量并采用改进的TP-5型渗透池研究药膜单向速释及缓释情况.结果:替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1.36%(n=5).由A池可知,在10 S时有(45.5±3.4)%的药物释放,自5~(36.3±2.8)min有(65.6±3.2)%~(95.1±2.4)%的药物释放.由B池可知,至10 min时始有(3.6±2.6)%的药物释放,至药物膜层脱落时止,有(7.1±2.1)%的药物释放.结论:该药膜易于制备且具有良好的单向速缓二次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选制备制霉菌素口腔双层贴膜的最优处方. 方法 选择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壳聚糖作为载药膜的成膜材料,采用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筛选处方,以膜的外观、粘附力、口腔粘附时间为考察指标,选择载药膜的最优处方,同时考察不同浓度乙基纤维素空白膜的外观、柔韧性、脱膜性和铺展性,选择空白膜的最优配方. 结果2.5%乙基纤维素乙醇液作为空白隔离层成膜液,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2:1:1)制成的含药膜为最优处方,粘附力适中,外观性状良好. 结论 乙基纤维素-制霉菌素-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口腔双层贴膜可作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新型颊膜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口腔药膜处方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提高膜剂中主药分布均匀度与释放率。本文以0.1%、0.3%、0.5%、1%四种不同浓度分别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0.5%吐温-80的膜剂最为理想,符合膜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口腔药膜处方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提高膜剂中主药分布均匀度与释放率。本文以0.1%、0.3%、0.5%、1%四种不同浓度分别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0.5%吐温-80的膜剂最为理想,符合膜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安全性。方法:将口腔膜分别贴在健康豚鼠背部和口腔颊侧黏膜上,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实验和黏膜刺激实验;将药膜浸膏涂抹在牙周膜上,观察对牙周组织的毒性。结果:急性皮肤刺激反应及强度积分值均为0。黏膜刺激实验中未见充血、出血、肿胀、糜烂、溃疡等反应。牙周组织毒性实验中未出现细胞炎症反应。结论:该药膜对皮肤及口腔黏膜无刺激性,对牙周组织无毒性。  相似文献   

8.
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的研制及其释放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鄢海燕  邹纯才 《中国药房》1998,9(6):249-250
本实验以保护膜和药物膜制备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以下简称药膜),并通过双室恒温卡口渗透池研究药膜及药膜透过粘膜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药膜有良好的单向释放及单向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特性。药物透过粘膜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min及60min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累积百分率分别为(15.29±5.77)%,(6.25±2.96)%。  相似文献   

9.
氟康唑眼药膜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氟康唑眼药膜。方法 :研究制剂的制备工艺 ,建立质量标准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氟康唑的含量 ,进行眼药膜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结果 :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便于控制 ,眼药膜中氟康唑的回收率为 (99.2 1± 0 .30 ) % ;氟康唑眼药膜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中 4h释放 76 .7% ,T50 为 2 0min ,Td 为 53min。结论 :氟康唑眼药膜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常用口腔溃疡药膜,由于膜附着力差,溶化后药物弥散于口腔,不但味苦且麻木难忍,本文研制了一种双层单向缓释膜,一层为半疏水空白膜,另一层含药物并酌加粘附剂,通过实验与临床使用证明,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且使药膜粘附于局部刨面、定向释药,延长了作用时间,提高了药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以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的奥硝唑缓释膜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膜中药物含量、均匀度、体外释放度等。结果:在318 nm处测定吸收值,奥硝唑药膜含量均匀,稳定性好;在蒸馏水中10 min释药13.9%,10 h后仍有药物释放。结论:药膜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该制剂是一种很好的缓释新剂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制成功一种能在口腔颊部粘膜粘着10h以上的多层单向释药的粘贴膜剂。以甲硝唑为模式药物,可获得在体内外释药持续2h以上的药膜。建立了一种与人口腔释药相关性好的粘贴膜剂的体外溶出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口腔溃疡膜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将原散剂研制成膜剂,利于药效的发挥.方法:以口腔溃疡散的组方为主药成分,以性状,粘附力、膜溶解时间等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并进行了膜剂的影响因素试验和在人口腔的溶解试验.结果: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聚乙烯醇(PVA)为膜材,当比例为2∶1时,膜的外观均匀,粘附力达(23.2±3.4)牛顿(N),聚丙烯酸酯II为外层制成的双层膜溶解时间为(46.7±5.2)min,其在人口腔的溶解时间为(54.0±22.3)min(n=10).结论:膜材HPMC∶PVA为2∶1时, 制成的膜剂质量最佳.双层膜可延长药膜在口腔溃疡表面的粘附与溶解时间,且可定向释放,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硫酸软骨素膜剂的制备及对口腔粘膜溃疡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硫酸软骨素膜剂,研究其疗效。方法以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制备硫酸软骨素膜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膜剂中硫酸软骨素含量,并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及重量差异检测;口腔粘膜下注射甲基紫精(PQ)制备动物口腔粘膜溃疡模型,从溃疡面直径和愈合期两个方面考察该药膜的疗效。结果膜中硫酸软骨素含量为(5.95±0.29)mg/片(n=5);药物全部溶出时限为20min,重量差异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与空白组比较,硫酸软骨素膜能明显缩小溃疡面直径并缩短愈合期。结论该药膜符合药用要求,且对口腔粘膜溃疡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报道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EVA)为控制膜的长效眼外伤用药膜。本报告将探讨致孔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时影响阿托品释放的工艺因素及其释药动力学。以PVP为致孔剂制成的速效、长效眼外伤用膜(RLMO)系由速释膜、控制膜、标志环及内芯药膜经加热粘合而成。使用时速释膜很快溶解,不影响以后的释药。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是控制膜,其控制释药的性质取决于制备工艺、膜的厚度及面积等。  相似文献   

16.
<正> 诺氟沙星为广谱抗生素,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诺氟沙星药膜是我厂独家研制的四类药,主要用于细菌阴道感染。临床研究还发现其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但由于单层膜粘贴于溃疡面后很容易被口水冲淡冲掉,在口腔内滞留时间短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们采用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为覆盖膜材料与药膜形成双层复合膜。含药层为亲水层向内贴于患处,外为疏水层使膜在患处滞留时间延长,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水溶性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白藜芦醇载药膜剂,改善BCSⅡ类药物白藜芦醇的溶解度、释放速率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白藜芦醇载药膜剂,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膜剂外观进行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载药膜剂进行表征;在纯水、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考察白藜芦醇药物...  相似文献   

18.
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膜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常用膜剂,在口腔内被唾液所包围,有相当一部分药物会随唾液流走,影响了病灶部位药物有效浓度的维持。为此,我们研制成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1 仪器与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一种载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蛛丝蛋白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释药性和细胞毒性考察。方法 以天然敬钊缨毛蛛蛛丝为原料,美洲大蠊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载药蛛丝蛋白膜(后文称“载药膜”),同法制备不含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后文称“空白膜”)。经静态水接触角、傅里叶红外色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膜剂进行表征,从不同角度分析膜剂结构;通过体外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特性评价药物的缓释性能;以MTT法验证载药膜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制备得到的载药膜的静态水接触角均小于90°,且小于空白膜;载药膜在1 500~1 700 cm-1存在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的特征吸收峰;同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也证实美洲大蠊提取物已成功负载到膜剂中。该膜剂可在人工唾液中释药时长逾200 min。MTT实验结果显示,空白膜和载药膜作用后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4.6%、79.4%(均大于70%),无显著的潜在细胞毒性。结论 以天然蛛丝所制备的载药膜在人工唾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有望作为一种具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药物缓释载体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口腔溃疡药膜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溃疡是较常见的口腔病损,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常见的有复发型口疮、病毒引起的口腔溃疡及创伤性口腔溃疡等。至今多数口腔溃疡的病因尚属不明。在治疗上,除全身用药外,一般以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激素、维生素及具有清热养阴收敛生肌功效的中药以膜剂形式局部应用为主,并取得一定疗效。鉴于口腔药膜能在水浸后成为溶胶,粘附在粘膜表面,膜内药物的释放持久,保持局部药物有效浓度,并使病损部位得到机械性的保护,故较其他给药方式如含片、散剂、含漱剂等更能减轻痛苦,提高疗效,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