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ryl CoA(HMG—CoA)reductase]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提高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率,降低肝脏脂蛋白的装配与分泌,从而有效调节血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降脂药物。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损伤、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骨质吸收等独立于其降脂以外的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决定了其可能对多种疾病有益,包括多器官和系统。现将对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甲羟戊酸的合成,使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近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除降脂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和抗增殖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可延缓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恶化,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的联合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脂血症呈逐渐上升趋势,他汀类药物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并不能完全纠正混合型高脂血症及严重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为了能更有效地使血脂水平达标,充分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预后,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将不可避免,现将联合治疗的降脂药物作用机制、常用的几种联合方式、联合治疗的原则及安全性等问题做一综述。一、联合治疗的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1.他汀类药物:此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而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而肝细胞表面特异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及合成则与细胞…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同时,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消退动脉粥样斑块或减慢其进展,但目前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深入研究其确切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清平 《现代保健》2009,(8):107-107
他汀类药物是多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F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通过阻断HMFCoA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作用维持时间长。随着临床的研究深入,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临床作用也相继发现,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保健》2013,(1):4-5
他汀类药物,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的目的。国内上市的他汀类产品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曾庆林  孙世凤 《药物与人》2014,(12):152-152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参考.方法:他汀类药物是当前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我们临床实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介入治疗.结果: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以外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评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正确的服用药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以称得上较全面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明星"类降脂药物是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罗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辛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甲羟戊酸的合成,使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近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除降脂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和抗增殖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可延缓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恶化,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有效降脂,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整体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一、理论依据他汀类药物作为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抑制剂可直接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2.
<正>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调脂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类药物不仅能强效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1987年正式批准洛伐他汀(美降脂)用于临床。迄今为止,一系列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相继面世,为患者调控血脂,促进血管内皮修复,逆转斑块。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胆固醇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大量循证医学充分论证了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减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降脂药物,“他汀”是音译名,学名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目前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已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其机制主要是抑制了甲羟戊酸通路(MVA)中的HMG-CoA还原酶,使下游产物减少,从而影响胆固醇的合成。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血脂之外的其他多效性作用,如抗肿瘤、抗感染、抗血栓、抗骨质疏松、肾脏保护、预防痴呆、调节免疫等作用。他汀类药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114例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为HMG-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脂肪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HMG-CoA的活性,从而降低高脂血症危证的发生率[1-3]。本研究对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肾病、收缩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共同的病生理基础,主要是血管壁钙盐异常沉积,与血管粥样硬化及血管顺应性降低密切相关。对血管钙化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对临床会有极大的帮助。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有降脂作用,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成骨样分化、抗炎抗氧化、凋亡等机制,可能对防御或治疗血管钙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作者选具有代表性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对血管钙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是脂代谢紊乱患者中最常用的药物,同时也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CVD)风险最有效的药物,在目前临床实践过程中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然而,案例报道及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引起某些个体记忆缺失和损伤,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逆。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他汀类  相似文献   

20.
正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方法。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避免出现心肌梗死。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带来药物不良反应。见此,有患者会害怕。可是,轻易放弃使用正在服用的他汀类药物,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是其他药物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