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发生心律失常,一旦出现恶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法,很易导致患猝死。因此,全世界各国的心脏病学都在致力于研究恶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已成为心律失常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30a前就有许多实验研究显示室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塞组、猝死组QT弥散度的研究和比较,结果证实上述四组的QT弥散度依次明显增大,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QT离散度比(QTd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早期室颤、远期猝死的价值,以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对比QTdr及QTd与AMI时室颤、猝死的关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室颤组QTdr明显高于对照组(11.8%、4.4%),P〈0.01;特异度QTdr高于QTdr(30.37%,62.16%)。提示,QTdr预测AMI室颤有肯定价值,优于QTdr;4周后QTdr增加,可能与远期猝死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QT离散度(QTd)是指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及死亡率等密切相关。笔者分析AMI46例心电图的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①AMI组:随机选择1995~2000年8月发病<48h就诊的AMI患者与46例。诊断采用WHO规定的标准,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54.8±5.4岁。②对照  相似文献   

5.
对16例心源性猝死病例心室复极弥散度的分析表明,QTd、JTd〉100ms者分别达11例(68.8%)与12例(75%),而〉50ms者则达15例(93.7%)与14例(87.5%)。显然,QTd、JTd值越大,起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包括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测定QTd、JTd,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的简便方法,用于预测心源性猝死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存在差异 ,其差异程度用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表示 ,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的程度〔1、2〕。本文通过对因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的 7例病人 ,与 2 4例非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及 2 3例健康者心电图QTd的比较 ,对急性心肌梗死QTd与猝死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3年~ 1998年间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 31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 35~ 76岁 ,平均 6 1.5岁。梗死部位 :前壁 2 8例 ,下壁 3例。 31例均无…  相似文献   

7.
8.
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并非完全同步,因而产生了心肌细胞不应期的不均一性,反映在体表心电图上即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指一份心电图标准十二导联中QT最大值(QTmax)与QT最小值(QTmin)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反映心室兴奋恢复的不同步性或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的概念。它反映心室复极的离散情况,从而探测发生室性心律紊乱的可能性。正常人生理性心室复极不一致所造成的QTd很小,而在病理状态下QTd就会明显增大。QTd作为一种无创性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已被很多专业人士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就有关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QT离散度与T向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认为,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是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众所周知,T向量同样代表心室复极,但有关T向量改变与QT离散度之间的关系却鲜有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为探讨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6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体表心电图 1 2导联QT间期离散度 (QTd)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2 4小时内QTd明显长于对照组(P <0 .0 1 ) ,AMI死亡组QTd明显长于生存组 (P <0 .0 0 1 ) ;AMI中死于室颤 ,室速者QTd也长于死于其它并发症 (P <0 .1 0 )。结论 QTd是一种简单 ,价廉反映心室应激状况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QT离散度 (QTd)变化的意义。方法 :分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的 14例冠心病者与 1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体表心电图QTd变化。结果 :运动前、中、后冠心病组QTd分别为 4 3 15± 16 2 1ms、6 9 82± 18 36ms及 4 8 2 3±11 2 8ms ,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为 2 9 2 2± 4 2 1ms、2 8 6 2± 6 33ms及 2 7 2 6± 7 6 4ms。两组P相比均 <0 0 1;冠脉组QT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相比P均 <0 0 1,而冠脉正常者差异并无显著性 ;以运动中QTd≥6 0ms判为异常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5 7% ,特异性为 92 3%。结论 :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QTd显著增加 ,可作为判定平板运动试验的心电学指标之一 ,是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74例AMI患者在发病 2 4小时内描记心电图 ,测取心电图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 ,两者之差即为QTd。由于单导联顺序记录 ,故加用QTcd(经心率校正后的QTd)。结果 AMI中死亡组 10例 ,QTd 0 .0 6± 0 .0 3s;预后良好组 44例 ,QTd 0 .0 3± 0 .0 1s;健康组 2 0例 ,QTd 0 .0 3± 0 .0 1s。死亡组与后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QTd对判定AMI早期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心脏受累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46例诊断为无临床心脏受累证据的SLE患者为研究组,6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QTd.结果 无临床心脏受累证据的SLE患者的QTd为(55.6±24.6)ms,对照者为(20.1±5.6)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P<0.01).结论 检测无临床心脏受累证据的SLE患者的QTd,能够早期发现SLE患者潜在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AnalasisonQTdispersin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QT间期离散度(QTdispersin,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代表着心室肌不同步性或电不稳定程度,作为心脏病预后的一项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一组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icardialinfarction,AMI)病人进行分析,初步探讨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or-recteddispersin,QTcd)与AMI的发生和演变之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苏选择1997年1月~1998年12月期间住院AMI病人,具有典型心电图及酶学改变并排除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的AMI患者83…  相似文献   

17.
方永辉  王风 《广西医学》2003,25(7):1166-1168
Campell等〔1〕于 1 985年研究发现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但直到 1 990年才由Day等〔2〕首先提出并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QT间期之差值 (即QT离散度 ,QTd)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对QT离散度研究的广泛深入和认识的深化 ,已渗透到心脏病研究的诸多领域 ,现就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的广泛进展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 (QTmax)与最小QT间期 (QTmin)之差〔2〕。为消除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2 ,3〕按Bazett公式心率校正的QT离…  相似文献   

18.
刘洁 《铁道医学》1997,25(4):218-22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比(QTd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早期室颤、远期猝死的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对比QTdr及QTd(QT离散度)与AMI时室颤、猝死的关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室颤组QTdr明显高于对照组(11.92%,4.4%),P〈0.01。特异度QTdr高于QTd(70.37%,62.16%)。结论 QTdr预测AMI室颤有肯定价值,优于QTd。4周后QTdr增加,可能与  相似文献   

19.
林辉  杨旭然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07,28(9):1106-1106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1例发生猝死冠心病患者、24例非猝死性死亡冠心病患者和25例存活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患者和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猝死患者的QT值显著增大(P<0.01);而非猝死性心脏病死亡患者与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QT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T离散度增大对冠心病猝死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月强 《中外医疗》2009,28(11):80-80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4例发生冠心病患者,18例非猝死心脏性死亡冠心患者和28例存活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的分析。结果QT离散度与冠心病患者和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猝死患者的QT值显著增大(P〈0.01);而非猝死性心脏性死亡患者与存活冠心病患者相比,QT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T离散度增大对冠心病猝死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