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忧遁草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近4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忧遁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与归纳。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外对忧遁草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多,已知其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三萜类、黄酮碳苷类、含硫糖苷类、植物甾醇类和脱镁叶绿素等,这些成分大部分已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应加强对忧遁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明确其有效物质基础,充分挖掘其药用价值并合理利用其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山芝麻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对山芝麻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用波谱和薄层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鉴定出的化合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卵巢癌细胞(OVCA429)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 分离出的9种化合物分别是葫芦素B(cucurbitacin B)(Ⅰ),葫芦素E(cucurbitacin E)(Ⅱ),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Ⅲ),十二硫醇(Dodecanethiol)(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乌苏酸(Ursolic acid)(Ⅵ),细辛脂素(Asarinin)(Ⅶ),麦角甾醇(Ergosterol)(Ⅷ),2,6-二甲氧基对醌(2,6-dimethoxy-p-quinone)(Ⅸ)。以荷瘤小鼠 S180 为模型,观察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山芝麻的乙醇提取物在高剂量组抑瘤率为54.73%,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经过MTT分析,化合物Ⅶ的IC50值显示对HT-29细胞显著抗增殖作用,对OVCA429细胞表现出微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Ⅴ对HT-29细胞和OVCA429细胞都只有轻中度抑制作用。此外,化合Ⅲ和Ⅳ只对OVCA429细胞表现为轻度抑制活性,其它化合物没有显示针对这两种人癌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IC 50>100 μmol·L-1)。结论 山芝麻具有多种化学成分,部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7):895-898
目的:研究忧遁草枝叶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忧遁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鉴定出的化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人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从忧遁草枝叶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对香豆酸甲酯(2)、1-O-acyl-3-O-(β-D-galactopyranosyl)-sn-glycerol(3)、(6R,10R)-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5)、α-D-甲基半乳糖苷(6)、β-D-甲基葡萄糖苷(7)、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8);化合物1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弱的生长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42.5μmol/L),尚未发现其他7种化合物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忧遁草枝叶中分离得到,羽扇豆醇具有弱的抗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活性,该研究为忧遁草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毛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毛耳草抗癌活性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层析方法分离化合物,用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中5个新化合物,黄毛耳草碱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黄毛耳草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甙,黄酮,香豆素,木脂素,生物碱等成分,其中生物碱是抗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耳草属植物中环烯醚萜,三萜,木脂素,蒽醌,黄酮,多糖,甾醇等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8):1210-1214
目的对珠子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将所得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为揭示其抗肿瘤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ODS、Sephadex LH-20、RP-HPLC制备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从珠子参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这7个单体的结构分别为三七皂苷R2(notoginsenoside R2)(1)、人参皂苷Rf(ginsenoside Rf)(2)、金盏花苷E(calenduloside E)(3)、太白楤木皂苷Ⅳ(taibaienosideⅣ)(4)、太白楤木皂苷Ⅰ(taibaienosideⅠ)(5)、齐墩果酸(oleanicacid)(6)、人参皂苷Ro(ginsenoside Ro)(7)。除化合物6之外,其余化合物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源肝癌HepG2细胞株、人源肺癌A549细胞株及人源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化合物3、4和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5对HepG2、Hela及A549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1、2、7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来对耳草属植物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耳草属植物资源更好地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精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是历代用于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之良药,含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植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大量研究发现,药用黄精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已从黄精中分离得到主要活性成分为黄精多糖、甾体皂苷、黄酮等多种成分,以上成分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黄精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的物质基础进行系统综述,黄精中已经发现的抗肿瘤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皂苷、黄酮、挥发性成分及凝集素等,抗肿瘤治疗效果与机制的实验研究多采用黄精水提取物或醇提物,在乳腺癌、肺癌、宫颈癌、胃癌及肝癌等体外实验研究中,均表现出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目前黄精多糖的化学结构、各成分抗肿瘤作用以及对黄精产业化开发和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黄精的深入系统研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摘要]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多糖等成分。体内外药理实验显示,其抗肿瘤作用明显。白花蛇舌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对消化、呼吸、血液等系统的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合子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了关于合子草研究的中外文献资料,依据其中的25篇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全面地综述。结果与结论合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为葫芦科盒子草属植物,含有大环内酯三萜皂苷和人参属植物具有的达玛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发现的这些皂苷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的开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黄杨科板凳果属植物顶花板凳果(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et Zucc.)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文献整理,为顶花板凳果的深度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主要对1964~2016年国内外有关顶花板凳果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和总结。结果 1964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已从顶花板凳果中分离得到多种生物碱及非生物碱,并对其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溃疡以及免疫抑制等方面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在药理学指导下的化学成分研究将成为顶花板凳果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不仅可为阐明顶花板凳果中化学成分的生物效应和药用价值提供依据,更能为加快顶花板凳果及板凳果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梅树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杨梅(Myrica ruba(Lour.)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吸附,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杨梅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syringic acid,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2)、水杨酸(salicylic acid,3)、白蔹素(ampelopsin,4)、没食子酸(gallic acid,5)、杨梅素(myricetin,6)、杨梅苷(myricitrin,7)、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杨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萝科鹅绒藤属植物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合掌消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descurainin(1)、saropeptate(2)、丁香脂素(3)、(-)-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4)和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芫花花蕾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生品芫花(Daphne genkwaSieb.et Zucc.)花蕾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HPLC、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芫花花蕾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甲氧基山奈酚(8-methoxykaempferol,1)、柚皮素(naringenin,2)、芫花素(genkwanin,3)、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velutin,4)、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genkwanin-5-O-β-D-glucoside,5)、芫花素-5-O-β-D-茜黄樱草糖苷(genkwanin-O-β-D-pri-meveroside,6)、(-)-松脂素((-)-pinoresinol,7)、(-)-落叶松脂素((-)-lariciresinol,8)、(-)-双氢芝麻脂素((-)-dihydrosesamin,9)、瑞香烷型二萜酯-7(daphnane-type diterpene ester-7,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10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合掌消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萝荤科鹅绒藤属植物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et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合掌消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4-甲基苯甲酸(1)、香草醛(2)、香草酸(3)、丁香醛(4)、丁香酸(5)、芥子酸(6)、华北白前醇(7)、琥珀酸(8)、5-羟甲基糠醛(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红松松针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松松针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松松针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pirhododendrin(1)、(+)-rhododendrol(2)、覆盆子酮(frambinone,3)、massonianoside E(4)、松脂醇(pinoresinol,5)、罗汉松脂醇(matairesinol,6)、bornylp-coumarate(7)、salicifoli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和8为首次从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7为首次从红松松针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芫花醋炙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药用植物资源。方法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炙芫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洋芹素-4′,7-二甲醚(4′,7-dimethylapige-nin,4)、椴苷(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5)、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5-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6)、4′,5,7-三甲氧基黄酮(4′,5,7-trimethoxyfla-vone,7)、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8)、3′,4′,5,7-四甲氧基黄酮(3′,4′,5,7-tetrameth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芫花醋炙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红松松针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松松针中的木脂素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松松针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1)、(+)-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2)、7S,8R-苏式-3′,4,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R-threo-3′,4,9′-trihydroxy-3-methoxy-4′,7-epoxy-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7S,8R-苏式-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R-threo-3′,9,9′-trihydroxy-3-methoxy-4′,7-epoxy-neolignan-4-O-α-L-rhamnopyranoside,4)、7R,8S-赤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R,8S-erythro-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5)、7S,8S-苏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S-threo-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6)、7S,8S-苏式-3′,4,7,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S-threo-3′,4,7,9-tetrahydroxy-3-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7)、7R,8S-赤式-3′,4,9,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R,8S-erythro-3′,4,9,9′-tetrahydroxy-3-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红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红松松针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红松松针中的黄酮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松松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蛇葡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ampelopsin 4′-O-β-D-glucopyranoside,1]、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2]、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ide,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4]、5,7,8,4′-四羟基-3-甲氧基-6-甲基黄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5,7,8,4′-tetra-hydroxy-3-methoxy-6-methylfavone8-O-β-D-glucopyranoside,5]、山柰酚3-O-(5″-O-反式-阿魏酰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5″-O-E-feruloyl)-α-L-arabinofuranoside,6]、山柰酚3-O-(5″-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3-O-(5″-O-E-p-coumaroyl)-α-L-arabi-nofu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甲壬酮(34.78%),其次为十三酮(10.94%)、乙烯基癸酸(9.43%)和α 红没药醇(7.41%)。结论浙江产竹叶椒枝皮富含甲壬酮,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