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脑—肾—督脉轴理论的督脉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埋线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又称Vojta诱导疗法)相结合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督脉针刺治疗,埋线组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督脉穴位埋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3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及下肢肌肉痉挛程度的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3组患儿内收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MTS关节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和埋线组内收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MTS关节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针刺组与埋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患儿均未出现晕针、局部感染以及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脏器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基于脑—肾—督脉轴理论的督脉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儿下肢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对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和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 QLT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D、E区)和Peds QLT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D、E区)和Peds QLT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Low-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GMFM、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GMFM、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联合Low-rTMS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苏炜  王建文 《甘肃医药》2013,(11):838-84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量表定量评定矫形器对脑瘫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年龄2~4岁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Ⅱ~Ⅲ级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踝足矫形器组25例与非矫形器组28例,同时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两组训练前后利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站立位)及E区(行走、跑、跳)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利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利用踝关节活动范围角度的改变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比较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前与干预后非矫形器组、矫形器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MF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评分为(35.05±9.43),对照组GMFM评分为(28.96±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外,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施亚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22-1223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语言功能[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评分]和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和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GMFM和S-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内收肌和腓肠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内收肌和腓肠肌M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A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改善患儿肢体功能,还可提高其语言能力,降低下肢肌张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16-119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应用肌内效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3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患儿在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MAS及PROM、PRS评分及肌张力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GMFM评分、MAS评分、P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MFM评分高于参考组,MAS评分低于参考组,PROM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步态、足翻转、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步态、足翻转、踝关节屈曲度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股角、足背屈角、腘角及跟耳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角、腘角及跟耳试验结果均高于参考组,足背屈角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用肌内效贴治疗有助于使其肌群痉挛等不良反应获得改善,可显著提高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DAFO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肢体功能[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Ashworth分值(MAS)]水平、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与E区百分比]水平变化。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BBS、GMFM水平均较训练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S水平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FO既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同时能有效提升其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通矫正手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痉挛肌群表面肌电图、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1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疗法;同时观察组患者给予疏通矫正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Bobath法及Vojta法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GMFM、痉挛肌群表面肌电图、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GMFM总分、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表面肌电图及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总分、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表面肌电图及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通矫正手法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共60例,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刺激部位: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臀大肌。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GMFM)检测徒手肌力法( 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测试。结果:康复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提高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肌力提高总有效率为66.67%,2组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GMFM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GMFM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5例,其中24例采用了肌内效贴扎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作为治疗组;31例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应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中的D区(GMFM-D,站立位能区)和E区(GMFM-E,行走、跑、跳能区)评分对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足背屈角的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GMFM-E评分及足背屈角角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三个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者用A型肉毒素治疗,后者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提高程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Ashworth痉挛分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GMFM评分提高程度及Ashworth痉挛分级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Bobath治疗)31例及治疗组(温针灸联合Bobath治疗)30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独立功能评定(Wee FIM)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D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红梅  张虹  张萍 《黑龙江医学》2021,45(4):373-375
目的:探讨基于核心肌群训练理念的康复护理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9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SCP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的47例患儿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基于核心肌群训练理念的康复护理的55例患儿资料纳入观察组.护理4个月后,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GMFM中D区、E区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BS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P患儿采用基于核心肌群训练理念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段靓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69-1771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脑瘫患儿,借助Excel随机函数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5例。给予两组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B组患儿联合应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价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患儿的痉挛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价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儿语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痉挛程度评分低于干预前,B组痉挛程度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GMFM评分及FM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B组Barthel指数评分、GMFM评分及FMFM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儿语言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有助于缓解脑瘫患儿的症状,提高其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脑超声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作用,选取40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辅以脑超声治疗。治疗90 d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超声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