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7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 ,其中 型呼衰 2 7例 , 型呼衰 45例 ,予 NCPAP治疗 ,观察患儿在 NCPAP前、NCPAP后 4~ 6 h、2 4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 ,比较 Pa O2 及Pa CO2 的变化。 结果  70例病人 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氧征有不同程度好转 ,血气 Pa O2 明显提高 ( P<0 .0 5 ) ,Pa CO2 显著下降 ( P<0 .0 1)。 结论  NCPA 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 ,对 型、 型新生儿呼衰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优先策略治疗肺血多先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优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NCPAP)优先策略对肺血多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心肺功能支持作用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我院PICU符合下列条件的先心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1.年龄 <3岁。 2 .室间隔缺损 (VSD)、房间隔缺损 (ASD)和动脉导管未闭 (PDA)或上述联合畸形的先心病。 3.入院临床资料完整 ,符合心衰或心衰伴呼衰诊断标准。 4 .除外其他复杂畸形、急诊室行心肺复苏术或入院 2 4h内死亡病例。分别以 1995年 1月~ 1997年 12月和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为先心病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和NCPAP优先策略组 (优先组 ) ,观察优先组NCPAP对心肺功能短时作用和比较两组病死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用率和时间。结果 常规组 6 2例 ,应用NCPAP 10例 (占 16 .1% ) ;优先组 117例 ,均应用NC PAP ,4 1例短时疗效显示 :心率由 175± 2 8次 /min降至 14 8± 17次 /min(P <0 .0 1) ;呼吸频率由 6 9± 9次 /min下降至 5 4± 8次 /min (P <0 .0 1) ;PaO2 /FiO2 从 16 2± 5 4 .7升至 2 6 5± 39.0 (P <0 .0 5 ) ;PaCO2 由 5 4 .9± 2 2 .9mmHg降至 5 3.1± 17.3mmHg(P >0 .0 5 ) ;pH值由 7.2 77± 0 .0 87上升至 7.2 94± 0 .0 70 (P >0 .0 5 )。两组长期疗效比较 ,病死率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正压给氧 (NCPAP)对新生儿休克呼吸支持的疗效。方法  83例新生儿分别随机分成NCPAP组和对照组 ,NCPAP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同时予NCPAP呼吸支持 ,使用时间 2 1~ 2 0 5h ,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结果 NCPAP组治疗后PaO2 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NCPAP组有效率 83 3% ,对照组有效率 5 6 1% ,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NCPAP组病死率 14 3% ,对照组 4 1 5 % ,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NCPAP组PaCO2 的缓解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NCPAP有效提高PaO2 ,降低新生儿休克病死率 ,对休克患儿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3例NRDS患儿进行NCPAP通气同时给予PS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 ,用药后 0 5h ,PaO2 和a/APO2 即明显升高。至 6、12、2 4和 72h ,PaO2 和a/APO2 仍高于用药前水平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6h ,PaCO2 开始下降 ,6、12、2 4和 72h ,PaCO2 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1h ,呼吸窘迫症状消失 9例 (39 1% ) ;明显减轻 14例 (6 0 9% )。 2 4h后 ,X胸片显示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 2 2例 (95 7% )。 2 3例中治愈 2 2例 ,治愈率 95 7%。 1例改为机械通气。结论 NCPAP与PS联合治疗NRDS疗效显著 ,能快速有效地改善NRDS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可节省PS及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触发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 7例因肺部疾病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 ,15例用间歇指令通气 (IMV) ,12例用SIMV。两组出生体重、入院日龄无差异 ,原发病相似。将两组患儿用机时的FiO2 、MAP、和用机后 1、2、6、12、2 4h作组内比较 ,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中用镇静剂的次数。 结果  SIMV组用机后 1hFiO2 显著下降 (P <0 0 2 ) ;用机后 2hMAP也显著下降 (P <0 0 5 ) ,IMV组在用机后 12hFiO2 才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MAP至2 4h仍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用呼吸机 3d内SIMV组用镇静剂的次数比IMV组明显减少 (2 2± 1 4次 /人和 7 6± 4 7次 /人 ,P <0 0 5 )。 结论  因肺部疾病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 ,SIMV方式较IMV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 和MAP ,维持氧和 ,并能减少机械通气镇静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出生体质量≤1 500 g且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3例新生儿随机分配到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胸及BP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时间,HHFNC组为(4.43±3.42)d;NCPAP组(3.95±3.23)d;机械通气使用,HHFNC组6例(30%);NCPAP组6例(26.1%);气胸,HHFNC组1例(5%),NCPAP组3例(13%);BPD,HHFNC组2例(10%),NCPAP组3例(1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作用与NCPAP相当,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胸发生率和BP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 2 0 0 0年 1月—2 0 0 3年 2月收治的 10 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分为两组 (孕周 <35周为Ⅰ组 ,孕周≥ 35周为Ⅱ组 ) ,比较他们的临床特点 ,如血气、胸片、合并症、疗效。 结果  NRDS在同期住院新生儿中占 1 4 %,无效及病死率 40 0 %,明显高于同期我院新生儿病死率 (2 73%) (P <0 0 0 1)。Ⅰ组 73例 ,多在生后 12h内发病 ,1minApgar≤ 6分占 5 0 0 %,剖宫产 5 0 7%,治愈好转率 5 3 4 %;Ⅱ组 2 7例 ,常在 12h后起病 ,1minApgar≤ 6分占 2 1 1%,剖宫产 92 6 %,治愈好转率 77 8%,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患儿泡沫振荡试验及胸片的阳性预测值均在 70 %以上。治愈好转组PaO2 /FiO2 值由 (19 6 0± 13 5 6 )kPa(n =5 6 )上升至(41 34± 2 6 34)kPa(n =5 2 ) ,无效死亡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2 0 39± 15 39)kPa(n =31)、(2 3 4 9± 2 2 2 0 )kPa(n =15 ) ,治疗后两组的PaO2 /FiO2 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合理的产前激素应用率均小于 10 %。 结论  即使应用CPAP、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NRDS的病死率仍很高 ,应以预防为主 ,产前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胎儿肺成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衰竭28例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2 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经常频呼吸机治疗无效后改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 8例患儿中治愈 2 0例 ,治愈率 71 4% ,死亡 5例 ,放弃治疗 3例 ;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6例 ;治愈患儿中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后 8~ 12h的PaCO2 迅速下降 [(6 8± 0 4)kPavs(5 5± 0 6 )kPa,P <0 0 5 ],2 4~ 48h的PaO2 明显上升 [(5 8± 1 1)kPavs(9 2± 1 7)kPa ,P <0 0 5 ];同时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振荡压力幅度、血氧合指数等均有明显下降 (P均 <0 0 5 )。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具有常频机械通气 (CMV)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鼻塞式CPAP在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CPAP)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呼吸支持作用。方法 对 5 0例伴呼吸衰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8~ 32周组 2 2例 ,其中用机械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NCPAP)治疗 11例 ,机械通气 0 .33~ 2 0d ,平均 4.37d ,用NCPAP 1~ 30d ,平均 8.30d ,单纯用NCPAP 11例 ,18h~ 2 9.0d ,平均 6 .45d。 2 2例全部存活 ,仅 1例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2 4~ <2 8周组 2 8例 ,机械通气 +NCPAP 2 7例 ,单用NCPAP 1例 ,机械通气 0 .5~ 170d ,平均 2 6 .8d ,用NCPAP 2 4~ 6 6d ,平均44 .7d ,存活率 89.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2例 ,发生率 42 .85 %。结论 NCPAP对自主呼吸强 ,孕龄≥ 2 8周的早产儿呼吸衰竭常可单独使用 ,不必机械通气 ,对于病情危重或孕龄 <2 8周者可作为机械通气撤离后继续给予呼吸支持的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 (NCPAP)通气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RDS)的疗效。方法 对 2 3例具有IRDS临床表现的早产儿 ,立即采用NCPAP辅助治疗 ,比较应用NCPAP前、后 4~ 6h及2 4h临床表现及血气变化 ,并据此调节NCPAP的压力及流量 ,同时行其他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上机前均有不同程度气促、呻吟、发绀及三凹征等临床表现。上机后 6h左右呻吟基本消失 ,2 1例 2 4h内临床表现基本缓解 ,与上机前相比 ,上机后 4~ 6h及 2 4hPaO2 明显上升 (P <0 .0 1,<0 .0 5 ) ,而PaCO2 变化不明显 (P均 >0 .0 5 )。平均使用时间 5 4 .5h。 3例改为人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使用NC PAP可有效治疗IRDS ,并发症较少 ,但应尽早使用 ,同时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 2009年2月至 2012年2月收治的 80 例 RDS 早产儿,常规使用 PS 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 BiPAP 通气模式组( BiPAP 组) 和 NCPAP 通气模式组( NCPAP 组) ,每组各 40 例。观察两组工作参数、氧动力学指标、正压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治疗成功率及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 1) 两组通气模式工作参数: 吸入氧浓度( FiO2) 、呼气末正压/呼气相正压( PEEP/EPAP) 均随通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0 h( 上机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上机后6 h、12 h、24 h、48 h BiPAP 组 FiO2、PEEP/EPAP 均低于 NCP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或0. 01) 。( 2) 两组均能保持较好的氧分压( PaO2) 、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 P/F) 、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PaO2/ PAO2) ,且均有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呈降低趋势,两组在0 h 时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BiPAP 组上机后 6 h、12 h、24 h、48 h PaO2、P/F、PaO2/ PAO2均明显高于 NCPAP 组( P <0. 05 或 0. 01) ,PaCO2低于 NCPAP 组( P <0. 05) 。( 3) BiPAP 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明显短于 NCPAP 组,治疗成功率高于 NCPAP 组( P <0. 05) 。( 4) 两组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BiPAP 联合 PS 治疗 RDS早产儿的疗效优于 NCPAP,其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高频通气 (HF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37例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因在常频通气 (CMV)治疗过程中出现FiO2 ≥ 0 8,平均气道压≥ 10cmH2 O ,持续 2h以上氧饱和度≤ 90 %或胸片示肺气漏或持续高碳酸血症而启用HFV。记录HFV开始时及治疗后 6、12、2 4h的FiO2 、a A、OI、MAP、PIP、振幅参数。结果 HFV治疗成功组 2 2例 ,HFV治疗失败组 15例。成功组HFV治疗 12h后 ,FiO2 下降 (P <0 0 5 ) ;a A有上升 (P <0 0 5 ) ;OI有显著下降 (P <0 0 1)。失败组HFV治疗 12h后FiO2 无明显变化 ;a A在治疗后 12h无好转 ,2 4h有上升 (P <0 0 5 ) ;OI在HFV治疗后 6h无好转 ,12h后逐渐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CMV疗效不佳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改用HFV是呼吸序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NRDS患儿66例,随机分为NIPPV组(32例)和NCPAP组(34例),分别于入院0、12、24、72h进行血气分析,比较氧合改善情况、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治疗开始时(入院0h)两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72h后PaO2、PaCO2、P/F、a/APO2均有改善(P均<0.05),且NIPPV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CO2潴留、腹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PPV组开奶时间较NCPAP组提前。NIPPV组经鼻通气治疗失败后改为插管行呼吸机通气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了CO2潴留、腹胀的发生率,且开奶时间提前,降低了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 (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血气与血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活性的影响 ,以评价CP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 ,观察治疗后 1h血气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和治疗 5d后血清CK MB活性变化。并与 4 0例头罩给氧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CPAP后PaO2 和SaO2 较CPAP前明显升高 (P <0 0 1) ,pH和PaCO2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氧疗前后PaO2 和SaO2 升高值治疗组较大 ,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pH升高值和PaCO2 下降值二组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血清CK MB下降值治疗组较大 ,二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分别为 86 7%、88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5 %、6 7 5 % (P <0 0 1,0 0 5 )。结论 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既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 ,又能减轻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 (HIM) ,对改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CPAP)仪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将 9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分为 2组 ,新型CPAP组 (nCPAP) 6 2例 ,采用新型鼻塞CPAP仪 (n CPAPFlowSystem ,EME ,英国 )治疗 ,水封瓶CPAP组 (bCPAP) 33例 ,比较分析 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nCPAP组治疗成功率为 85 5 % (bCPAP组为 4 2 4 % ) ,治疗失败率为 14 5 % (bCPAP组为 5 7 6 % ) ,治愈率为 82 3% (bCPAP组为 6 9 7% ) ,病死率为 9 7% (bCPAP组为 18 2 % ) ,气漏发生率为 3 2 % (bCPAP组为 15 2 % )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新型鼻塞CPAP比简易水封瓶CPAP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6.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其中1型呼衰27例,Ⅱ型呼衰45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NCPAP前,NCPAP后4-6h,24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70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 氧征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I型,Ⅱ型新生儿呼衰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 4 0例患儿加用纳络酮治疗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故认为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显著 ,安全 ,无副作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0例$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457000@刘志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将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4例 ,对照组 30例。两组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采用纳络酮治疗 ,对照组采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 2 5例 ,治愈率 73.5 %。对照组治愈 16例 ,治愈率5 3.3%。治疗组在用药后 8~ 12hPaCO2 迅速下降 ,2 4~4 8hPaO2 迅速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安全性好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4例$辽宁省本溪市妇女儿童医院!117000@刘振英 $辽宁…  相似文献   

19.
对新生儿窒息不同复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抢救新生儿窒息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 取新生儿窒息 135例 ,根据窒息程度将 135例分为轻度窒息组 (A组 ,4≤ 1minApgar评分≤ 7,n =99)和重度窒息组 (B组 ,0 <1minApgar评分≤ 3,n =36 ) ,每组处理上有采用口腔吸引后面罩辅助控制通气 (方法 1) ,也有采用气管插管吸引后辅助控制通气 (方法 2 )。结果 方法 2与方法 1相比 ,5minApgar评分显著增高 [A2 vsA1=(9 3± 0 6 )vs(7 8± 0 3) ,P <0 0 5 ;B2 vsB1=(8 5± 0 4 )vs(6 7± 0 6 ) ,P <0 0 1],复苏处理时间显著缩短 [A2 vsA1=(5 7± 1 2 )vs(8 6± 1 4 ) ,P <0 0 5 ;B2 vsB1=(8 1± 1 8)vs(11 3± 2 2 ) ,P <0 0 1]。结论 采用气管插管辅助人工通气对新生儿窒息 ,特别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早期应用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评价NCPAP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1月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的肺源性新生儿呼吸困难90例为对照组;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NCPAP治疗的110例新生儿为治疗组.治疗组110例采用KD-300 CPAP吸氧仪NCPAP供氧, NCPAP参数初始流量6~8 L/min,吸氧体积分数(FiO2)30%~50%,NCPAP压力0.195~0.488 kPa,根据患儿病情及监测经皮氧饱和度(TcSO2)情况逐渐调整参数.对照组90例鼻导管吸氧不能维持TcSO2波动于85%~93%而采用头罩氧, 小号头罩,氧流量6 L/min,露孔数为3孔,平均FiO2达到59%.观察二组患儿治疗后4、24及72 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及其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CPAP支持后24及72 h后的pa(O2)明显升高(Pa<0.01), 治疗4、24及72 h后pa(CO2 ) 明显降低(Pa<0.01),治疗后24 及72 h二组RR及O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1).对照组治愈率60.0%,上机率15.6%,病死率20.0%;治疗组治愈率82.7%,上机率5.5%,病死率4.54%,二组治愈率、上机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NCPAP早期应用可使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很快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减少、减轻或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和潜在性呼吸衰竭并预防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减低上机率同时也尽量避免了在高体积分数、高压力氧疗下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降低呼吸困难导致的多脏器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