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它在血液中出现早,特异性高,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其中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已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俞燕  吴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34(12):1023-102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变化及其测定意义。方法选择74例ACS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一步法测定血清FABP,同时以固相层析免疫法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中,FABP测定值及阳性率、cTn-I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P<0.05);在UA组中,FABP测定值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UA组中FABP阳性率要高于cTn-I(P<0.05)。结论FABP对ACS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家和  董金瑜  张艳  江渝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31-3433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旅的成员,主要介导脂质的吸收和转运,并在调节脂肪酸氧化、减少细胞氧化应激和影响细胞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L-FABP是有肝、肾损伤的标志分子,并与脂肪肝、肥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眭芳  吴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15-717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与饱和/不饱和长链脂肪酸、类花生四烯酸和其他脂质有高度亲和力,参与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在糖脂代谢、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A-FABP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该文就A-FABP的分布、性质、作用及其与各类疾病的关系作简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与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用ELISA方法检测FABP4,检测空腹血糖(F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血脂和肌酐(Scr),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糖尿病肾病组的体重指数(BMI)、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Scr和FABP4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ISI和eGFR则明显降低(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组血浆FABP4与BMI、FBG、HbA1c、TG、Scr正相关,r分别为0.16、0.17、0.22、0.20、0.31(P<0.05)。而与ISI和eGFR负相关r分别为-0.32(P<0.01)、-0.44(P<03.01)。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FABP4水平升高,与肾功能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尿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H-FABP)的浓度变化的规律 ,按 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复制早期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用 ELISA法测量死后不同时间段尿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浓度。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液中 H-FABP的浓度均随时间呈波浪状上升 ,但实验组的 H-FABP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正常对照组的 H-FABP浓度与时间相关 ,其直线回归方程是 Y(死后时间 ) =10 .3 91+ 0 .0 3 4X(H-FABP浓度 ) ;实验组的 H-FABP浓度与时间相关 ,其直线回归方程是 Y(死后时间 ) =5 .92 6+ 0 .0 15 X(H-FABP浓度 )。  相似文献   

7.
存在于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能够调节炎症和新陈代谢。研究表明,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新陈代谢综合征、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FABP还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靶标。本文从化学结构、生物活性、选择性以及构效关系等方面对目前已报道的FABP4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方法 51例AMI患者为AMI组;22例发作性胸痛〈20 min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发病后1、2、3、4、6、7、8、10、12 h的血液FABP水平。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各时段的血液FABP、肌钙蛋白水平;并对比相同时段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AMI后患者血液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逐渐升高,比肌钙蛋白I较早的预测心肌梗死。结论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心肌梗死大鼠死后不同时间段内心血和股静脉 (外周血 )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含量变化 ,按照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死后不同时间段心血和外周血中 H-FABP含量。结果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血及外周血均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升高 ,且心血显著高于外周血 ;对照组外周血 H-FABP浓度死后迅速升高 ,与实验组外周血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死后 H-FABP的血浆浓度变化容易受到自溶的影响 ,不能用于诊断心肌梗死性猝死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病毒性心肌炎惠儿和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检测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不同心功能级别VMC患儿h-FABP比较.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FABP与cTnI、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4,0.683,P<0.01).心功能分级不同,h-FABP水平不同,心功能愈差,h-FABP水平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判断心功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前后心肌细胞损伤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关系,并观察左卡尼汀对运动心肌细胞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兵在运动前后及服用左卡尼汀后H-FABP含量。结果未服药组和服药组间H-FABP含量差异显著(P〈0.05),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4小时各时间点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一种检测指标,左卡尼汀对运动心肌细胞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亚  吕书娟  冯云霞  魏宏莲 《河北医药》2010,32(21):3087-3088
糖尿病(DM)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糖尿病肾病(DN)是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DM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脂质异常升高并在肾脏局部沉积是DN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A—FABP作为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家族成员之一,不仅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而且参与糖及脂肪代谢。本文检测80例DM患者的血清A-FABP和FFA水平,探讨其在DM时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优势,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某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胸骨后疼痛发作12d内但未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165例,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以及各种标志物间联合运用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在AMI组内,按照胸痛发作的时间不同,分为2h组,2~4h组,4~6h组,6h组,分别对不同组H-FABP、cTnT及CK-MB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AMI的诊断灵敏度(85.0%)高于cTnT(61.25%)和CK-MB(53.75%)以及cTnT和CK-MB的联合应用(65.0%)。单一运用H-FABP与联合运用H-FABP和其他标志物诊断AMI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指标的特异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起病2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66.67%)显著优于CK-MB(16.67%,P0.05)和cTnT(25%,P0.05);对于起病2~4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81.82%)显著优于CK-MB(45.45%,P0.05)和cTnT(50%,P0.05));对于起病4~6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100%)优于CK-MB(77.78%,P0.05)和cTnT(88.89%,P0.05);对于起病6h以上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与CK-MB和cTn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将同一检测指标不同起病时间段的阳性率比较显示:H-FABP在2h(66.67%)与2~4h(81.82%)2个时段无显著差异,但低于4~6h段及6h段(100%,P0.05)。结论: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4h内)较CK-MB和cTnT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5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到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C组,对三组对象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组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B组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H-FABP敏感性98.2%明显高于cTnI敏感性57.4%,CK-MB敏感性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庄恺  吴光勇  廖达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24-272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脑挫裂伤患者按GCS评分进行分组,3~4分8例,5~6分8例,7~8分8例,9~12分8例,13~15分8例,分别于伤后3 h、6 h、12 h、24 h、3 d、5 d、7d、14 d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血清H-FABP定量检查,同时取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所有脑挫裂伤患者血清H-FABP高于正常人(P<0.01),GCS评分越低,血清H-FABP浓度越高(P<0.05),出现增高的时期越早,持续增高时间越长.结论:H-FABP对早期脑挫裂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0例ACS患者(ACS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FABP浓度,比较ACS组内H—FABP与肌钙蛋白(CTnT)的变化,比较ACS组中低、中、高危患者的H—FABP浓度的不同,并于4周内观察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的情况。结果ACS组发病3h内的患者H—FABP阳性率为40%,CTnT阳性率为10%(P〈0.05);发病6h内的患者H—FABP阳性率65%,CTnT阳性率30%(P〈0.05);所有样本中H.FABP阳性诊断ACS的敏感性是95.7%,CTnT阳性诊断ACS的敏感性是81.5%(P〈0.05)。ACS组内低、中、高危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FABP浓度均高于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P〈0.01)。结论H—FABP的定量测定对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各60例,均抽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H-FAB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详细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2,r=0.56,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CHF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CHF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羊洋  高大胜 《安徽医药》2017,21(11):1968-1970
该文综述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危险分层、预后评价、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着重的论述.分析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对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在判定严重程度、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急性心肌梗死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h H-FABP一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5例)及正常组(4例)≤6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h血肌钙蛋白I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130例,健康人群130例,观察血浆H-FABP、cTnI、CK-MB及其阳性率,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H-FABP的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UAP组和AMI组血浆H-FABP、cTnI、CK-MB明显更高,P<0.05;与SAP组对比,UAP组和AMI组血浆H-FABP、cTnI、CK-MB明显更高,P<0.05。(2)与cTnI、CK-MB对比,血浆H-FABP阳性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