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睾酮致大鼠睾丸内睾酮抑制因而精子发生障碍是否伴有生精细胞排列疏松。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肌注十一酸睾酮[19 mg/(kg.15 d)]130 d后取睾丸组织块,作甲基丙烯酸树脂包埋切片,观察睾丸的组织学变化。结果:除精子形成、精子释放障碍等改变以外,11.5%的生精小管轮廓内生精细胞的排列明显较疏松,成串、成束或成团的生精细胞(主要是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之间出现朝向小管腔走行的放射状裂隙。结论:生精细胞排列疏松是大鼠睾丸内睾酮抑制所致重要组织学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2.
睾酮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分泌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eng X  Min Z  Zhu Y  Qi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35-638
目的 研究睾酮在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浓度。 方法 对SD 大鼠的精索静脉分别作双、单侧高位结扎后3、21 天睾丸间液及不同部位血清的睾酮浓度进行测定,并观察睾丸显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大鼠体内睾丸间液睾酮浓度最高;血清睾酮浓度依次为睾丸静脉[(42-503 ±12-749) mg/L] 、近端精索静脉[(42-503±12 .749) mg/L] 、睾丸动脉[(5-598 ±3-649)mg/L] 、尾静脉[(2.533±1-719) mg/L]和下腔静脉血[(2-418 ±1-495) mg/L] 。双侧精索内静脉结扎后3 天,双侧睾丸重量、血清和睾丸间液睾酮浓度均显著下降。左侧精索内静脉结扎后3 天,左侧睾丸重量、睾丸动脉和睾丸间液睾酮浓度均显著下降;其余在正常水平。所有结扎侧睾丸精曲小管上皮轻度变性,并伴有部分结构不清。21 天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睾酮在体内除了正常循环外,还可能存在1 个从睾丸睾丸静脉精索静脉精索动脉睾丸动脉睾丸的“小循环”。近端精索静脉的结扎对睾丸内的睾酮浓度和睾丸结构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能自行恢复和修复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的十一酸睾酮对大鼠生精功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进一步了解睾丸内睾酮和生精功能的关系。 方法 :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十一酸睾酮 (TU)后测定大鼠血清、睾丸间质液和睾网液内睾酮水平 ,以及附睾精子的数量、活力 ,以观察二者之间关系。结果 :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十一酸睾酮后 ,睾丸内睾酮水平发生不同的变化 ,随之睾丸内生精功能也发生变化。低剂量十一酸睾酮(8mg/kg)不影响睾丸内睾酮水平 ,也不影响睾丸内的生精过程。附睾精子的数量、活动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给予超生理剂量 (30mg/kg) ,则抑制睾丸内睾酮的产生 ,睾丸内睾酮水平显著下降 ,使精子的发生明显受到抑制。而给予超大剂量的外源性睾酮 (6 2 5mg/kg) ,尽管抑制了睾丸内睾酮的产生 ,但由于补充了大量外源性睾酮 ,使睾丸内睾酮维持在正常水平。精子的发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附睾精子的数量与活动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进一步论证了睾丸内高浓度的睾酮对维持生精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SD大鼠(PADAM动物模型)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分泌功能变化,探讨老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分别取青年SD大鼠和老年各20只,静脉血测定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的浓度,并通过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两个年龄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学变化;此外,分别用hCG、Forskolin刺激体外培养的两个年龄组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比较培养基中睾酮和孕酮的浓度。结果:老年大鼠的血清总睾酮[(3.07±0.75)nmol/L]和游离睾酮[(0.71±0.65)nmol/L]均比青年大鼠[(10.89±6.11)nmol/L和(2.42±1.02)nmol/L]显著降低(P<0.05);细胞形态有较显著差异;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SD大鼠血清睾酮和游离睾酮浓度显著低于青年SD大鼠,原因在于睾酮合成酶系统整体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5.
PADAM动物模型进行同种异体睾丸间质细胞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老年SD大鼠进行同种异体睾丸间质细胞移植探讨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PADAM)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10只符合PADAM模型标准的老年SD大鼠作为受体,用成年SD大鼠的睾丸进行体外分离和培养,将获得的高纯度和高活力的睾丸间质细胞移植到老年SD大鼠的大腿内侧肌群内,定期检查其移植前后血清睾酮和游离睾酮的水平变化,并观察移植部位的情况。结果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移植后的睾丸间质细胞保持良好的分泌功能,老年SD大鼠的血清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均显著升高,并大约于移植后的7~12d开始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可持续27d以上。移植部位未见异常。结论睾丸问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安全、有效、无明显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上的表达及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Leydig细胞,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ACE在大鼠Leydig细胞上表达,不同浓度AGEs处理Leydig细胞(25、50、100、200μg/ml),ELISA法测定睾酮分泌量。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RAGE在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上表达,不同浓度AGEs处理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的Leydig细胞睾酮合成量呈剂量浓度依赖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50、100、200μg/ml AGEs处理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Leydig细胞上存在RAGE受体,AGEs显著抑制原代培养大鼠Leydig细胞睾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睾丸Leyd ig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Leyd ig细胞,用4 U/m 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细胞,对照组未用hCG,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睾酮浓度,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睾丸Leyd ig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培养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接种72 h后大鼠睾丸Leyd ig细胞纯度达95%。接种后24 h内,hCG刺激组较对照组睾酮分泌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睾丸Leyd ig细胞可分泌高浓度的睾酮;睾丸Leyd ig细胞的纯化和培养方法的建立,可为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睾酮替代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老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及睾酮合成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衰老对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青年(3月龄)及老年(24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各10只,麻醉后取血清检测总睾酮浓度,取睾丸组织用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电镜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原代睾丸间质细胞,并用LH刺激睾酮分泌后用Western blot比较青年组和老年组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表达水平的差异,并用ELISA法检测其睾酮分泌的差异.结果 HE染色显示老年大鼠睾丸呈老年退行性改变,电镜下观察到老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消失.老年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 0.05).原代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无论LH刺激与否,老年组细胞上清中睾酮浓度及StA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青年组(LH刺激时P<0.01,无LH刺激时P<0.05).结论 衰老造成的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水肿及LH诱导的StA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其睾酮合成能力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精氨酸对环孢素A(CsA)所致睾丸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3组。N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独使用CsA组;B组:使用CsA 精氨酸组。A、B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周后取血及睾丸组织测定CsA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睾丸细胞的凋亡数量,按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评定法作生精功能的评价,测定曲细精管直径及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CsA血药浓度,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睾丸组织的CsA浓度,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大鼠睾丸中精子发生明显障碍,但B组比A组的精子发生障碍要轻(P<0.05),曲细精管的直径,A、B两组显著小于N组(P<0.05),但B组大于A组(P<0.01)。睾丸细胞凋亡率A组显著高于B组和N组(P<0.001),而B、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A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并诱导细胞凋亡;精氨酸能明显提高血中CsA的浓度,降低CsA对睾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雄激素对睾丸和附睾的功能至关重要,在垂体切除后的大鼠和基因突变的性腺发育不全小鼠的睾丸中,睾酮维持着精子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细胞与胚细胞密切接触,在雄激素的作用下,使胚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成熟,从而促进精子的产生。在附睾中,雄激素可以调节沿管腔排列的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雄激素可以调节附睾中粘附蛋白的合成、管腔内液体中蛋白的分泌,以及附睾上皮层内离子和小分子的转运,从而控制了精子成熟的微环境。人们虽已明白睾丸中的精子发生和附睾中的精子成熟是依赖雄激素的过程,但是有关这些生物过程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大鼠睾丸组织冷冻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生SD大鼠的睾丸组织为组织来源,研究睾丸组织的冷冻保存方法。结果表明,用二甲基亚砜作低温保护剂,4℃渗透平衡30~45min,以0.4℃/min的速率降温至-80℃后并贮存于-80℃低温冰箱内和40℃水浴中1分钟快速复温的冷冻保存方法,冻存1个月组和冻存3个月组的睾丸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合成和释放睾酮的能力;将冻存1个月和冻存3个月后的睾丸组织移植到去势成龄雄性SD大鼠体内,移植物全部成活,且具有生长发育和分泌睾酮的机能。实验结果为人类胎儿睾丸组织的冷冻保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应用光镜、电镜、3β-羟甾脱氢酶(3β-HSD)组织化学染色及其相对活性的测定和血清睾酮及黄体生成素(LH)浓度的检测,分不同时相对严重烫伤后30天内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改变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烫伤后睾丸间质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间质细胞内3β-HSD活性迅速降低,伤后30天仍保持较低水平;血清睾酮水平迅速下降,并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伤后30天仍不回升,而血清LH浓度无明显改变。提示烫伤后血清睾酮下降的机理可能与睾丸间质细胞的受损及糖皮质激素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老年大鼠模型,探究未羧化骨钙素对老年雄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30只3月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对半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300 mg·kg~(-1)·d~(-1),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时间为8周。验证衰老模型构建成功后,取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0(等量PBS溶液)、1、3 ng/mL的非羧化骨钙素刺激大鼠睾丸间质细胞,24 h后收取培养液采用睾酮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睾酮浓度检测;并在24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关键酶StAR、Cyp11a、Cyp17的表达。结果:同加入等量PBS溶液的对照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相比,加入等量PBS溶液的模型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水平下降(P0.05);对模型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别进行1、3 ng/mL未羧化骨钙素处理,相较于模型组加入等量PBS溶液处理的睾丸间质细胞,骨钙素处理组睾丸间质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睾酮水平均升高(P0.05);与加入等量PBS溶液的模型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相比,经过1 ng/mL未羧化骨钙素处理后的模型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StAR、Cyp11a、Cyp17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上升;经过3 ng/mL未羧化骨钙素处理后的模型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StAR、Cyp11a、Cyp17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模型,证明了未羧化的骨钙素可以促进D-半乳糖诱导的老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并且该作用可能是由于未羧化骨钙素促进其睾酮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期甲醛染毒对成年后大鼠雄性性行为、睾丸重量和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新生7日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甲醛(10mg/m3)、低剂量甲醛(0.1mg/m3)染毒组和对照组3组,甲醛染毒14d后常规饲养4周至成年。然后分别观察成年后雄性大鼠的扑捉潜伏期(CLP)和60min内扑捉雌鼠的次数(CT),称量睾丸重量以及利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低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CLP,CT,睾丸重量以及血清睾酮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的扑捉潜伏期(CL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60min内扑捉雌鼠的次数(CT)、睾丸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大鼠血清睾酮水平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甲醛染毒组相比轻度下降。结论新生期甲醛染毒对成年后雄性大鼠性行为以及睾丸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并且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水通道蛋白抑制剂对大鼠附睾精子成熟的影响,探索睾丸后抗生育作用靶点。方法不同剂量乙酰唑胺大鼠灌胃给药,连续10d。结束时将受试雄鼠与雌鼠合笼,计算交配指数、受孕指数、生育指数。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活力形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的浓度。睾丸附睾称重后进行HE染色和电镜分析。结果乙酰唑胺各剂量组大鼠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同时畸形率显著增加,导致雌鼠受孕率下降,而T、DHT和交配指数均无明显变化,睾丸和附睾亦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水通道蛋白抑制剂乙酰唑胺可以通过影响大鼠附睾精子成熟来抑制雄鼠生育,同时不影响睾丸和生殖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睾丸间质细胞移植后的血清睾酮变化水平。方法:采用Percoll方法分离提取SD大鼠两侧睾丸间质细胞,异体移植后每月测定受体血清睾酮1次,连续3次。结果:睾丸间质细胞移植后,受体动物血清睾酮含量逐渐升高。移植术后3个月,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上升,与出生后2个月内的动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异体睾丸间质细胞移植治疗男性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症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 ,观察了内皮素 1对离体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研究发现 ,10 -9mol/L的ET 1可显著抑制间质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 (P <0 .0 5 ) ,并且ET 1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刺激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其有效抑制浓度为 10 -10 mol/L(P <0 .0 5 )。本实验结果提示 ,ET 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和hCG诱导的分泌 ,ET 1可能为睾丸内的一种局部调节多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对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刺激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获得3月龄Sprague-Dawley(SD)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不同浓度(0、0.02、0.1、0.5、1、5μmol/L)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对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影响。RT-PCR检测睾酮生物合成过程中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细胞色素P450(P450scc)的表达。结果:0.1μmol/L的染料木素能显著刺激原代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RT-PCR结果显示染料木素能显著上调睾酮合成过程中P450sccmRNA的表达。在较高浓度下(5μmol/L),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均能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结论:染料木素在低浓度下(0.1μmol/L)显著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但随着浓度的增加(5μmol/L),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均显著抑制Leydig细胞的睾酮分泌。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睾丸组织移植后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作者选用新生大鼠睾丸组织为组织来源,将新鲜睾丸组织及冷冻保存3个月后的睾丸组织分别移植到已去势15天的雄性大鼠的后肢大腿内侧皮下.结果表明,新鲜及冻存后的新生大鼠睾丸组织移植后均具有分泌睾酮的机能,移植术后1个月受体血清睾酮较移植前显著增高(P<0.01),而新鲜与冻存的睾丸组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实验结果为临床进行人类胎儿睾丸组织移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曾进  章咏裳 《男性学杂志》1995,9(4):201-203
本文通过对成熟期与未成熟期的小鼠施行胸腺切除术,并手术后35天应用图像分析仪对睾丸生精上皮内的各级生精细胞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生精上皮内各级生精细胞均明显减少,表明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胸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不仅对减数分裂有刺激作用,而且对有丝分裂也有刺激作用,提示胸腺睾丸轴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