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太原化工厂聚氯乙烯分厂工作在噪声环境下的81名工人进行听力检查,并对现场噪声进行测试,环境噪声强度〉90dBSPL以上。3年 ̄10年组51名,其中高频听力损伤占23.5%,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23.5%,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23.5%,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27.5%;11年 ̄30年组30名,高频听力损伤占48.3%,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45%。两组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2.
工业噪声对空分站工人听力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噪声能对身体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后听力首先受损,为了解空分站工人听力的损伤程度,在对空分站进行现场噪声测定的同时,对空分站的56名工人进行了听力测试及常规体检(排除其它原因对听力的影响),分析工业噪声对身体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的原因及找出防护方法,以保护第一线生产工人身体健康,下面就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噪声对大鼠听力损伤及防治可能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条件化噪声对噪声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噪声性聋的防治作用。方法:一组动物先暴露于强度55-95dB SPL的条件化噪声10h,然后再暴露于105dB SPL的高强度噪声13h,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的变化,并做耳蜗铺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另一组动物暴露于不同强度噪声后,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耳蜗核aFGF免疫样反应的变化。结果:先条件化噪声组动物噪声暴露后即刻产生20-35dB的暂时性阈移,3周后留有10dB左右的永久性阈移;而单独高强度噪声暴露组的暂时性阈移则达40dB,3周后仍留有20-30dB的永久性阈移。噪声暴露可造成蜗核神经元aFGF免疫样反应低下。结论:在大鼠内耳有“坚韧化”现象,且用较短时间的条件化噪声即可诱发。噪声可通过减少耳蜗核神经元中aFGF的合成和运动而影响听力,积极维护aFGF对听力防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噪声无处不在,如工作场所和娱乐、生活的环境中。巨大的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害,是一种不可逆但可预防的损害。听力损害会对生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妨碍沟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噪声引起听力损伤,直接影响其工作、生活。目的:采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听力损伤,探讨提高听力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噪声不仅可作用于听觉系统,也可影响到听觉以外的其它系统,为观察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作者对某石化企业336名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了调查。资料及方法11观察对象某石化企业接触噪声工人336人,其中男90人,女246人;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27.85岁;工龄1~30年,平均工龄10.25年。12调查方法121现场噪声测定 采用经校准的ND2型精密声级计,根据《辽宁省劳动卫生监测规范》,做等效连续A声级测定。122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包括职业接触史,既往史和自觉症状,排除外因药物等非噪声因素对听力测定的影…  相似文献   

7.
8.
噪声对飞行人员听觉系统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噪声对飞行人员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1724名飞行人员为接触组,进行听力、耳鼻咽喉科常规的检查,另将1658名非噪声作业的人员设为对照组,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调查分析。结果接触组的听损检出率为19.61%,与对照组3.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损检出率与飞行时间有关;接触组的飞行人员耳鸣、头晕等神经症状的出现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噪声对飞行人员最明显的危害表现为引起听觉系统损害,听损检出率随飞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应把听力、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作为飞行人员必要的检查项目,对其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纯音测听对噪声性聋的敏感性,探讨DPOAE在噪声性聋的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6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62例纯音测听正常的噪声环境工作者(实验组)进行DPOAE检测和纯音测听,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DPOAE幅值和引出率在3,4,6 kHz处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POAE对早期监测、评估和诊断职业性听力损失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噪声暴露后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豚鼠耳蜗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听力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S法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及研究bFGF对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FGF对噪声暴露后豚鼠的ABR阈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bFGF对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听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减弱耳蜗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棉纺厂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噪声,为了解生产性噪声危害情况,对我市某棉纺厂生产性噪声现场监测及对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测试,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以制定防治措施,减少及降低危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听力早期干预、预防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课题。回顾以往研究文献,大部分针对职业人群而开展研究,对青年学生人群的听力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却很少。由于在此人群中重度听力疾患较少,其听力健康状况常常被忽视。但是应注意到青年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在这一个年龄段,正是学习知识、接受大量外来信息的关键阶段,听力虽处于最佳状态,但是早期的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及纠正则会逐渐显现其严重的后果,从而影响一生。听力减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文献记载[1],种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条件化噪声对噪声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噪声性聋的防治作用。方法:一组动物先暴露于强度55~95dBSPL的条件化噪声10h,然后再暴露于105dBSPL的高强度噪声13h,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的变化,并做耳蜗铺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另一组动物暴露于不同强度噪声后,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耳蜗核aFGF免疫样反应的变化。结果:先条件化噪声组动物噪声暴露后即刻产生20~35dB的暂时性阈移,3周后留有10dB左右的永久性阈移;而单独高强度噪声暴露组的暂时性阈移则达40dB,3周后仍留有20~30dB的永久性阈移。噪声暴露可造成蜗核神经元aFGF免疫样反应低下。结论:在大鼠内耳有“坚韧化”现象,且用较短时间的条件化噪声即可诱发。噪声可通过减少耳蜗核神经元中aFGF的合成和运输而影响听力,积极维护aFGF对听力防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旨在调研北京市三环公路周边地区居民家中噪声和在此环境中成长婴儿的听力 检查,阐述生活环境噪音和婴儿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我院母婴同室病房随机选取家住北京市三 环公路周边地区、健康新生儿30 例,使用丹麦B&K 2231 精密积分声级计到其家中进行噪声测试,同时监测 出生时和出生后3 个月小儿的听力[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测试(TE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选取家住北京市三环公路周边以外地区的小儿30 例作对照组,居住环境基本符合我国制定的居住环境噪声 标准,检测ABR 和TEOAE.结果 (1)北京三环公路地区居民家中嘈杂时间段,关窗与开窗噪声有统计学 差异[(56.5 ±2.9)dB vs.(62.5 ±1.9)dB,P <0.05];(2)北京三环公路地区居民家中相对安静时间段,关窗 与开窗噪声有统计学差异[(49.4 ±2.8)dB vs.(51.2 ±1.8)dB,P <0.05];(3)北京三环公路地区居民家中 嘈杂时间段比对照组嘈杂时间段,增高11.9 dB 噪音(均开窗),降低10 dB 噪音(均关窗),有统计学差异(P <0.05);北京三环公路地区居民家中嘈杂时间段关窗比对照组嘈杂时间段开窗时,增高噪音5.8 dB,有统计 学差异(P <0.05);(4)TEOAE 听力测试,各项数据尚不支持生活在北京三环公路周边地区居民家中噪音对 小儿内耳造成损伤,但对照组各项指标优于观察组;(5)ABR 听力测试,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小儿均通 过,但听力测试各项指标优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小儿Ⅲ、Ⅴ波潜伏期缩短、在20 dB 听阈时Ⅴ波潜伏期缩短 0.17 ms(P <0.05).结论 低噪音环境更有利于小儿听觉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稳态白噪声对听力的瞬间干扰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稳态白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采用双耳分别负荷不同强度单周正弦波铃声和稳态白噪声(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方法,观察不同强度稳态白噪声对不同强度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振幅的影响。结果:40dB稳态白噪声可使0dB SPL(阈刺激)铃声诱发的ABR各波振幅减小,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小于1;但对40,70,75dB SPL铃声诱发的ABR各波振幅几乎无影响,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接近1。证明40dB SPL稳态白噪声仅对猫ABR阈值有干扰作用。75dB SPL稳态白噪声对0,40,70dB SPL和75dB SPL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小于1。结论:利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可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强度稳态白噪声对0~75dB SPL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振幅的影响,噪声对听力的干扰作用及其影响程度与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强度实际工作环境噪声对相应的高强度噪声所致听力损伤是否有防护作用。方法 取杂色,耳廓反射正常,鼓膜完整的豚鼠30只,分为三组:条件化噪声组(CG),高强度噪声暴露组(HG),条件化噪声加高强度噪声暴露组(CHG)。所用低强度噪声(条件化噪声)为80dBSPL,高强度噪声为115dBSPL。每组动物实验前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记录其反应阈。结果 给予条件化噪声暴露后,豚鼠的ABR反应阈与实验前相比无变化,而高强度噪声暴露和先条件化噪声再高强度噪声暴露后豚鼠的ABR反应阈均增高,但前者比后者的反应阈明显增高(P<0.001)。结论 低强度实际工作环境噪声对相应的高强度噪声所致豚鼠听力损伤具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铅和噪声联合作用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某铅蓄电池厂工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岗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铅与噪声联合暴露工人为观察组(涂板机操作位),单纯噪声暴露工人为对照组(外壳组装车间)。比较观察两组血铅水平、不同频率的听阈异常率、不同频率的听阈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500 Hz、1 000 Hz、2 000 Hz、3 000 Hz、4 000 Hz时听阈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6 000 Hz时听阈异常率(33.75%,27/80)高于对照组(11.2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500 Hz、1 000 Hz、2 000 Hz频率时听阈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时的听阈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无噪声致聋病例。结论 铅和噪声联合作用会影响到作业...  相似文献   

18.
健康成年人扩展高频听力阈值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情况下 ,人类能感受到各种声音 ,其频率变化范围很大 ,从 2 0~ 2 0 0 0 0Hz。通常使用的纯音听力计 ,只测 12 5~ 80 0 0Hz 6个倍频程范围的听阈 ,80 0 0Hz以上频率的变化很难在普通听力计中显示出来。由于扩展高频听力计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利用该仪器来检测高频 (10~ 2 0kHz)听力 ,并在不同年龄正常人的听力检测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各家检测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对 12 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 10~ 2 0kHz测试 ,以了解健康成年人的扩展高频阈值范围 ,供临床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测试对象受检者 12 0名 ,…  相似文献   

19.
陶勇  郑芸  王恺  胥科  孟照莉 《华西医学》2011,(6):919-921
目的 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学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08年12月间就诊的382例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学检查资料.结果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男性和单耳患者居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鼓室图形态各异,耳道容积变大.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科疾病,需及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例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结果分为听力损失组(A组)和听力正常组(B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检测其HSF2基因rs2243364位点和HSF2结合蛋白(HSF2BP)基因rs11908893位点的多态性。结果:HSF2基因rs2243364位点在2组均只存在TT一种基因型。HSF2BP基因rs11908893位点在A组TT、CC和C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1%、0和98.9%,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为50.5%和49.5%;在B组则分别为0、4.0%和96.0%,48.0%和52.0%。2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发现2个位点中任一基因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升高。结论:HSF2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