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相关性脑震荡(Sports-RelatedCerebralConcussion,SRCC)又称轻型头部损伤(MildHeadInjury,MHI),是常见运动损伤类型之一,WeberJ等报道在各种运动中,MHI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1],特别是在拳击、跆拳道、足球、曲棍球等运动员相互紧密接触、竞技激烈的运动项目中更为多见[2]。1SRCC的定义1984年美国运动医学研究者发现,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参与者经常发生脑震荡(CerebralConcussion,CC),但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CC有明显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同一名运动员身上常常发生多次CC,根据运动种类不同可以在几月、几周、几天、几小时甚…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蒋某,男,19岁,贵州省毕节地区业余拳击运动员,从事业余拳击运动训练3年,参加54kg级比赛,平时体重63kg.  相似文献   

3.
优秀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与营养补充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与营养补充的科学方法.对象:优秀男子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重数在5kg以上.方法:对运动员的减、控体重过程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比较,并记录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主观感觉和比赛时的表现.结果:改进的减控体重方法及合理的营养补充措施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提示:拳击运动员无论是采取缓慢减重还是快速减重的方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并要分阶段进行;拳击运动员减重方式的选择须主要考虑到对体能的影响程度;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期间的膳食安排和营养补充要遵循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拳击运动员比赛期间营养的补充要根据体重的实际情况加以控制;特殊营养品的使用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质情况和减控体重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4.
拳击运动员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拳击运动中,下尺桡关节损伤比较常见,它是由于下尺桡关节的解剖特点和运动员技术动作不正确所造成的。本文着重阐明了拳击运动员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复位、固定方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散手运动员血清睾酮变化及其与训练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散手运动员不同训练水平与血清睾酮变化的关系 ,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和普通散手运动员 ,分别采用多时点在安静和急性空击训练后即刻测试 ,观察血清睾酮值的变化 ,经Minnesota余弦法统计处理 ,结果表明 ,血清睾酮值在急性空击练习后即刻、安静状态下专业组显著高于普通组 ,运动后睾酮差值、血清睾酮中值和95 %置信区间振幅等指标专业组显著高于普通组。结论 :血睾酮值变化与训练水平、训练强度及取样时间关系密切 ,可作为散手项目训练监控、训练水平评价和选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运动中,通常膝关节运动伤病防治重点多集中在前交叉韧带(ACL)、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而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较少,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20%[1]。然而,在对国家跆拳道队的医务监督中,我们发现在1998年至2004年集训中,就发生了6例跆拳道运动员PCL断裂。本文分析了6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PCL断裂临床表现和保守康复治疗措施,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伤病发生规律和特点,以提高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医务监督水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拳击运动员常见的手部损伤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拳击是一项对抗程度十分激烈的运动,以手套的拳峰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或击倒对方而计胜负。我国目前拳击运动发展迅速,曾多次在亚洲取得较好成绩,作者曾担任中国拳击队医务监督,长年随队训练,诊治创伤,多次担任国内、国际比赛临场医务监督,发现拳击运动员最易发生手部损伤,常见的手部损伤有以下几种:1常见的手部损伤1.1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 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动员、或戴较薄的沙包手套击打沙袋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为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掌指关节部位出…  相似文献   

8.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不同负荷状态下左心功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MCA -4B心脏功能综合检测仪 ,观察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不同负荷运动时及恢复期左室收缩时间间期 (LSTI)各指标的变化 ,并与非运动员组进行比较 ,从而对运动员的左心功能作出系统的评价。结果发现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左室射血时间 (LVET)、电机械收缩时间(EMT)、机械收缩时间(MST)、等容收缩期 (ICT)及射血前期 (PEP)均随负荷增加而缩短 ,但有一临界值 ,表明运动员的左心功能呈现机能节省化、定量负荷反应低且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采用问卷对在国家拳击队集训的30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共查出运动创伤37种,其中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27例,发病率为90%;颈椎小关节紊乱25例(83.3%);腰椎小关节紊乱24例(80%);踝关节内翻扭伤22例(73.3%);眉弓或眼睑裂伤18例(60%);颈部软组织损伤18例(60%)。创伤发生部位前5位的是:腰背部损伤71人次;头面部损伤52人次;掌腕部损伤46人次;颈部损伤43人次;小腿、踝、足部损伤24人次。建议:采取加强小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技战术水平、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合理使用护具、及时处理急性期创伤等措施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47名现役拳击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其中女运动员21人,男运动员26人;年龄14~29岁,平均(20.96±3.67)岁。结果:调查对象每周训练平均(10.25±1.28)次;每次训练时间平均(1.94±0.32)小时。调查对象共有92处运动创伤,创伤患病率为89.36%,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运动创伤是软组织撕裂伤、挫伤(53.19%),其次是腰背部肌肉劳损/肌筋膜炎(29.79%)、掌指关节肌腱韧带损伤(14.89%);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为头面部(33.70%),其后依次是上肢(25.00%)、腰背部(21.74%)、下肢(16.30%)和颈部(3.26%)。急性创伤占40.22%,急性转慢性占33.69%,慢性创伤占26.09%。71例创伤发生在训练中,占77.17%,其中28例发生在对抗性练习中,27例发生在专项技术练习中,14例发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21例(22.83%)创伤发生在比赛中。结论:我国拳击运动员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慢性创伤、急性转慢性创伤多,腰背部创伤比例高;训练量大是重要的致伤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优秀摔跤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训练的生理强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摔跤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训练的生理强度评价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宗丕芳冯连世摔跤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研究表明,在摔跤运动的供能体系中,磷酸原代谢-糖无氧代谢的供能占90%,糖无氧代谢-有氧代...  相似文献   

12.
拳击运动员头颈部击伤的中药治疗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353000)林斌,裘红玲拳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常因头部受击而出现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临床症状,年轻运动员因抗击打能力弱而更为多见,且大多数运动员都不愿主动陈述病情,坚持训练,自我调节,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 2 0 0 0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的 5 6名优秀拳击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运动员组心电图异常者 33例 (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室高电压 ) ,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 8 93% ,低于对照组 ;运动员组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别为 87 5 %、5 1 78%、7 14% ,高于对照组的 4 3 78%、18 34%、0 5 4 % ,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0 5 )。拳击运动员的平均安静心率为 4 8 2 4± 9 0 6次 /分 ,低于对照组 (P <0 0 0 5 ) ,而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接近对照组。拳击运动员上述心电图特点是良好心力储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柔道、摔跤、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和受伤部位、性质等。方法: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分析柔道、摔跤、拳击3个项目6个国家队的211名男女运动员备战奥运会期间发生运动创伤情况及专科检查资料。结果:损伤组织结构最普遍的是关节/椎间盘/半月板,其次为肌腱/筋膜、韧带等。损伤性质多为拉、扭伤及疲劳性损伤。损伤部位最多的是下肢的膝部,其次是躯干的腰背部。按各项目分别计算受伤百分比,男柔下肢膝部受伤比率最高,男跤、男拳均为躯干的腰背部,女柔和女跤下肢膝部受伤比率最高。女柔上肢损伤多于女跤。和女柔相比,女跤躯干部的损伤更多。摔跤项目颈部受伤的比率是柔道的近2倍。根据伤情诊断统计,列第一位是腰肌劳损,其次是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结果提示:柔道、摔跤、拳击三个不同项目身体受伤部位、受伤强度、受伤性质不同。这与三个项目所运用的运动技巧及竞赛规则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CK、LDH、SOD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 2 3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赛后 5min ,血清CK、LDH、SOD活性最大 ,均显著高于赛前 ;赛后 1小时CK、SOD较赛后 5min显著下降 ,恢复 2 4小时后继续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赛前 ,表现出升高出现早 ,恢复速度慢的特点 ;赛后 1小时LDH较赛后 5min显著下降。结果表明 ,跆拳道比赛后及恢复期血清酶活性变化与比赛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和赛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疲劳消除情况以及运动损伤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水平对拳击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20名高水平拳击运动员,随机分配接受磁刺激(10人)和伪刺激(10人).以经颅磁刺激为干预手段,采用视觉搜索任务,任务分为有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和无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因变量指标为行为和脑电数据.结果:磁刺激组在搜索任务中反应时和准确率均高于伪刺激组...  相似文献   

18.
优秀耐力、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形态功能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耐力、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形态功能特点。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78名优秀耐力、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形态、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心脏形态方面,耐力项目男运动员主肺动脉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室间隔运动幅度、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右室内径、左房前后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力量项目男运动员(P<0.01);耐力项目女运动员的心脏形态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力量项目女运动员(P<0.01)。(2)在心脏功能方面,耐力项目男运动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等均显著高于力量项目男运动员(P<0.01);而耐力项目女运动员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二尖瓣前向血流A峰、二尖瓣峰值流速E/A、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等均显著高于力量项目女运动员(P<0.01)。结论:(1)在心脏形态方面,相对于力量项目运动员,耐力项目运动员左室、右室和左房明显扩大。(2)在心脏功能方面,耐力项目男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强于力量项目男运动员;而耐力项目女运动员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以及顺应性均好于力量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拳击运动员胡青备战多哈亚运会赛前训练期血红蛋白(Hb)变化的特点,对其赛前训练期每周一晨、周六运动训练后即刻和周日晨Hb进行了监测。结果:赛前训练第一、二周Hb有上升趋势,第三、四周Hb下降并稳定在130g/L左右,第五周回升,出发前上升到163g/L,超过第一、二周水平。结果提示,运动员赛前训练期Hb值有起伏,与运动训练负荷基本一致,至赛前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比赛。  相似文献   

20.
体能训练个性化新指标——基因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体能训练效果的个体差异体能是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的众多因素相互交错、相互作用构成的[1],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经过系统的长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