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法的效果比较。 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95例,均行鼻中隔成形术,将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及鼻中隔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以及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等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填塞组手术相关费用较鼻中隔缝合组高。 结论 鼻中隔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费用相对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处理方法——负压引流的可行性,观察与鼻腔填塞法相比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和鼻中隔负压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及48h在伤口疼痛、口干、睡眠障碍、结膜充血、术后局部换药操作时的不适感及出血情况的VAS评分,并于术后1、6周随诊,了解发生再次出血、鼻中隔穿孔、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术后24、48h伤口疼痛、口干、睡眠障碍、结膜充血、术后取纱条或拔出引流管时的不适感及出血情况6个方面,鼻腔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大于鼻中隔负压引流组(均P<0.05);尤其在48h换药时,鼻腔填塞组的出血量[(21.03±5.88)ml]大于负压引流组[(0.52±0.63)ml](P<0.01)。术后1、6周随访,2组间疼痛或并发症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使用鼻中隔负压引流切实可行,与鼻腔填塞相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能通气、痛苦小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方法。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需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用5.5~6.0号小儿加强型气管插管的前端部分(长8.0~9.0 c m)加1/2块高膨胀海绵(整块纵分为二)进行术后鼻腔填塞;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条进行术后鼻腔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头痛、鼻胀痛、鼻塞及48h后撤除鼻腔填塞物时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48h:实验组患者头痛、鼻胀痛明显较对照组轻,且鼻腔基本通气,对照组鼻腔不能通气;48h后撤除鼻腔填塞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i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实验组2~4分,对照组6~8分。实验组无并发症;对照组有并发症:11例患者因局部刺激出现虚脱。结论小儿加强型气管插管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鼻腔填塞,具有简单方便、经济有效、能通气、痛苦小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2组。缝合组:术后5-0薇乔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填塞组:术后以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两组患者在鼻塞、头痛、口干、睡眠困难、吞咽困难5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与鼻腔填塞相比,鼻中隔缝合在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硅胶管填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硅胶管对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对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观察组30例用硅胶管填塞鼻腔,对照组30例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结果硅胶管鼻腔填塞较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硅胶管是鼻中隔矫正术后较为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相似文献   

6.
藻酸钙在鼻中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藻酸钙与凡士林纱条在鼻中隔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0例鼻中隔偏曲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及常规处理.实验组采用藻酸钙(Sorbalgon)、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凡士林纱条填塞.结果 实验组患者鼻腔填塞后自觉不适反应轻;鼻腔尤其鼻中隔黏膜损伤反应较对照组轻,创面渗出少,鼻中隔黏膜修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藻酸钙具有良好的保护创面作用,有利于鼻腔黏膜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嵴或棘突, 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头痛、鼻塞、鼻出血等临床症状, 可诊断鼻中隔偏曲, 无临床症状则为生理性偏曲。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手段, 术后需要常规鼻腔填塞预防出血、粘连、穿孔、血脓肿等并发症, 然而鼻腔填塞物导致患者鼻腔肿胀疼痛、头痛严重, 影响患者睡眠及围术期生活质量。为了缓解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不适症状, 对替代疗法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与黏膜缝合的文献报道, 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和效果, 以期为临床医师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因鼻中隔偏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填塞组与缝合组。填塞组于术后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缝合组于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进行鼻腔填塞。术后对两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的VAS评分,观察术后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术后48 h内填塞组患者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等方面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VAS评分、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能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痛苦,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的鼻腔填塞和鼻中隔缝合而不填塞鼻腔2种方法,试图找到一种鼻中隔术后无需鼻腔填塞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40例常规行鼻中隔矫正,等离子消融肥大的下鼻甲,最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40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缝合(参考Wormald的鼻中隔连续缝合方法并进行改良),对肥大的下鼻甲使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术后双侧鼻腔无其他填塞物。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以及在抽取鼻腔填塞物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这5个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在流泪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填塞组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感及出血量远远大于缝合组清理鼻腔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P<0.01),填塞组术后1例出现中隔血肿,而等离子缝合组未出现。结论:鼻中隔缝合使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不填塞成为可能,患者术后出血少、痛苦极小,也避免了鼻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 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 术后门诊随访, 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 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 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 并有3例出现晕厥, 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 2例鼻中隔血肿, 1例鼻中隔穿孔, 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 可以替代鼻腔填塞,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术后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后修复的影响.方法:65例鼻中隔偏曲并发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内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观察中隔术后的临床指标,并与单纯鼻中隔手术对照.结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组的术后早期反应重于单纯鼻中隔手术组,3个月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后者,未发生鼻中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预后没有产生不良影响,该术式安全,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已烯雌酚注射液在鼻中隔穿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已烯雌酚在鼻中隔穿孔上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对直径<0.8 cm的穿孔,双侧缘周作1~2 mm创口,用浸润已烯雌酚注射液的棉片敷贴,每日1次;对直径>0.8 cm的穿孔,在用已烯雌酚敷贴前,先嵌入一异体或自体筛骨骨片.结果:11例患者全部愈合,穿孔症状随创面渐渐愈合而消失,2例鼻干燥主诉存在.随访6个月,未发现再穿孔者,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已烯雌酚注射液在鼻中隔穿孔的应用中,无明显手术创伤,操作及观察容易,避免移植物移位、脱落,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作为一种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鼻腔气流测定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鼻腔气流测定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鼻腔减充血状态下,采用前鼻测压法对21例患者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前后的双鼻腔阻力及气流进行测定并予比较。结果:发现双鼻腔气流差异率比鼻气道阻力更能反鼻通气功能,术前双鼻腔气流差异率绝对值大于50%的患者后差,术后患者主观疗效评价与双鼻腔气流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种手术方法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87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下鼻甲黏膜肥厚及骨增生情况分为2组,分别行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并骨折外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双下鼻甲骨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疗效采用2004兰州标准和鼻阻力测量值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鼻阻力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均大于88%。结论:2种手术方法均显著降低了患者的鼻阻力,改善了过敏性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鼻中隔偏曲者应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中把切取的软骨修正后再植入鼻中隔腔内,骨性偏曲部分用骨折法进行矫正。结果84例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鼻中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无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及放疗对愈后的影响。方法 对10例新鲜白兔尸体的鼻中隔黏膜血供行解剖学研究。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颅底缺损-脑脊液鼻漏模型并利用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术后7、10d在鼻内镜下观察切口愈合及脑脊液鼻漏情况,术后21d随机抽出10只接受手术治疗的兔子作为实验组行颅脑放疗,其余10只作为对照组,放疗后1、14d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鼻内镜下观察修复区域。 结果7例鼻中隔黏膜瓣血供由鼻中隔后下端进入,2例血供由近鼻中隔后端约1cm处进入,1例未见明显血管分布,成功构建了颅底缺损-脑脊液鼻漏模型并成功实施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手术20例,均全部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无脑脊液鼻漏,无组织膨出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10只接受术后放疗的兔子及对照组的10只兔子均全部存活,放疗组兔子切口愈合较慢。结论 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设计可行,放疗对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有延迟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改良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及三种术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两种传统术式的利弊和适应证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简称A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简称B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组(简称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鼻中隔病变、症状消失率、伤口出血、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症状消失率与伴随症状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观察指标中,A组与B组、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除术中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局部肿胀、疼痛、伤口愈合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外斜“L”形切口目的明确、视野广、创伤小、愈合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3例.其中11例在施行粘连分解术的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Merocel膨胀海绵持续性填塞鼻腔,1例施行单纯粘连分解术,1例联合施行粘连分解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鼻腔创伤愈合情况及其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第1组病例均获得痊愈;行单纯粘连分解术的1例症状无改善,改用第1组所用治疗方法后获得成功;第3种术式治疗的病例虽然粘连成功分解,但发生了鼻中隔穿孔.结论 对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在分解粘连的同时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重建鼻中隔,并行Merocel膨胀海绵持续性鼻腔填塞,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