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桂英  刘革 《广西医学》1995,17(2):99-100
本文应用异体LA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观察其对HBVM的转化作用。共观察66例,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25例。两组治疗前,后2个月HBVM。结果发现两组的HBsAg,抗一HBs,抗-HBc均无任何改变,而治疗组抗一HBe阳转率为66.7%,HBeAg及HBcAg转有率分别为57.1%和69.0%,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抗一HBc-IgM及HBV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2.
李现东 《中原医刊》2000,27(2):43-43
本文报道国产α-2b干扰素(安徽安科生物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产胸腺肽(广东宏远集团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治疗53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连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以56例未干扰素及胸腺肽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作对照组,两组在病型,病程,ALT,年龄,性别等皆有可比性,并在治疗前两组病例的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3.
58例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分中药组与强力宁组对照,以ALT、SB、白/球蛋白比例及血清HB-sAg,抗-HBeAG,HBeAg、(抗-HBe),抗-HBc考核疗效,疗程三个月,半年后经随访观察,中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中药对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4.
HBV感染者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5组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含量,每组各30例。其中(1)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2)组:为HBsAg和HBeAg阳性者;(3)组:为HBsAg阳性、抗-HBe和抗-HBc阳性者;(4)组:为抗-HBs阳性者;(5)组:为抗-HBs和抗-HBe阳性者。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_  相似文献   

5.
探讨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射免疫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对照。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HBeAg均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s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e均阳性组中,PC检出率分别为94.3%、100%、30.6%、55%、和9.1%。结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型肝炎患者108例和肝癌患者79例血清学5种HBV标志,结果为:两组均以HBsAg,HBeAg,抗-HBc3指标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3指标阳性两种组合常见,分别为62.04%和72.15%;单项阳性率,HBsAg,HBeAg,抗-HBs,抗-HBc,抗-HBc,在慢性肝炎组和肝癌组分别为75.00%,54.63%,3.70%,37.96%,74.07%和67  相似文献   

7.
采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HBVM五项中e抗原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20例,经3 ̄6个月治疗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C阴转,及抗-HBe、抗-HBs阴转较对照组高;尤其是HBeAg阴转率达65%,抗-HBe阳转率达69%,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蚂蚁乙肝宁对320例HBV-M(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换的疗效观察。以聚肌胞治疗300例作对照。对五项HBV-M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HBsAg、HBeAg阴转率以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HBsAg阴转率达18.4%,HBeAg阴转率达57.5%。  相似文献   

9.
将HBV复制指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不同治疗的82例随机分3组:单一药物组:应用抗乙型肝炎免疫核糖核酸;联合药物组:抗乙型肝炎免疫核糖核酸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对照组:肝泰乐。分别治疗慢乙肝并对血清HBV进行了对比观察。治疗结束后半年,联合药物组HBsAg、HBeAg、抗HBc-IgM、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6.3%、52.6%、63.6%、64.4%及抗-HBs、抗-HBe阳转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比较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与无环岛苷联合胸腺肽抗乙肝病毒疗效。采用ELISA和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结束以后治疗后6mon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BHs、HBeAg、抗-HBe以及HBV DNA。治疗结束时,干扰灵组HBsAg转阴率20%(6/30)、HBeAg转阴率66.7%(18/24)、HBV DNA转阴率60%(18/30),随访6mon 2例HBsAg  相似文献   

11.
血清HBVM的表现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不同人群或肝病患者4624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项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结果:体检者及带毒者分别以单项抗-HBc及HBsAg、抗-HBc同时阳性多见;急黄肝、慢迁肝、慢活肝以HBsAg、HBeAg及抗-HBc均阳性常见;重肝、肝硬化、肝癌则以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较多。  相似文献   

12.
分5组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的含量,每组各30例。其中①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②组:为HBsAg和HBeAg阳性者;③组:为HBsAg阳性、抗HBe和抗-HBc阳性者;④组:为抗-HBs阳性者;⑤组:为抗HBs和抗-HBe阳性者。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组的L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组和③组的LGL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人体感染HBV后血中的LGL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有利于HBV的清除。  相似文献   

13.
临沂市自然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临沂市自然人群HBV感染状况。方法 整群、分层抽样确定调查对策,抽出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结果 自然人群乙肝患病率为48.06/10万,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7.11%、23.64%、27.72%和46.59%。年龄上有0 ̄10岁和20 ̄40岁两个感染高峰,40岁后随年龄增高而降低。HBsAg阳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阳  相似文献   

14.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检测11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物(HBV-M)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HBV-DNA0。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e(+)组,HBsAg(+),抗HBe(+),抗HBc(+)组,HBsAg(+),HBeAg(-),抗HBc(+/-)组,抗HB(+),抗HBs(+)组及HBV-M全阴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联合自血量子方法治疗HBs-Ag、HBeAg抗HBc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对照组60例应用香菇菌多糖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和对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用PCR法检测16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c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Eb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2%、28.6%、93.5%、HBsAg单项阳性者中,检出HBV-DNA阳性78例(孕妇占19.2%),阳性率81.3%。另外,在20例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对照组中发现HBV-DNA阳性1例,阳性率5.  相似文献   

17.
应用儿脾LAK细胞,配合rIL-2和rIFN-γ治疗8例长期HBV无症状携带者,结果表明:有75%(6/8)的患者HBeAg转阴,其中有25%(2/8)的患者HBeAg和HBsAg均转阴,治疗后CD^+8T细胞稍有增高,Tac抗原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血sIL-2R,IL-8和NTF-α治疗后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对2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阴性的生胆管细胞肝癌的石蜡包埋肝组织,PCR-EB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与ELISA法检测的血表免疫学标志物(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0-HBe、抗-0HBc)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肖学乙肝5项均阴性的及HBsAg阴性但其它4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的胆和细胞性肝癌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  相似文献   

19.
1986~1992年我们运用苦豆合剂伍小剂量α-干扰素治疗148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CAH),并以44例保肝治疗的CAH患者作对照,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阴转,抗-HBe阳转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作者对干扰素和苦豆合剂作用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姚梦远  赵伟 《铁道医学》2000,28(2):95-96
目的 探讨胸腺肽与猪苓多糖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胸腺肽及猪苓多糖,3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栽些症状与体征的缓解、肝功能的恢复、HBeAg和HBV-DMA阴转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增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腺肽及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