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了阴虚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和临床特点。认为阴虚、血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决定了阴虚血瘀证的广泛性,但以阴虚致瘀为主。同时,认为阴虚证多存在微观血瘀的病理变化,故阴虚燥热内盛的病证;热毒炽盛,窜扰脏腑、脉络的病证;郁热蕴阻脉络、关节的病证;阴虚热盛有出血倾向的病证;性喜柔润,以阴为体的脏腑病证等,易出现阴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属血瘀证中比较危险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例住院病人进行了气质调查,从4种常见的气质类型中探讨与病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虚证病人属粘液质气质类型为多,占68.75%,实证病人仅占31.25%,两者比较P<0.02。说明某些病证与气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有助于为证候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心疾病症状繁多、病机复杂,传统的“以病统证”在临床施治时常捉襟见肘。“病证结合,以证统病”是以辨证为主,从证出发,先证后病,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抓主症归纳不同疾病的证候共性,精准定位,辨证施治。用“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治疗双心疾病,即首先提炼各种症状背后的共性病机(证候),再兼顾疾病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兼证,最后通过提炼出来的证候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为临床更加精准地施治双心疾病、提高疗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介绍应用病证结合的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制定肝郁脾虚证临床辩证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原理,调查5606例,涉及378个病种,属中医肝脏证候1013例,其中肝郁脾虚证215例,占肝脏证候21.22%,男127例,占59.07%,女88例占40.93%,集中在20~49岁171例,占79.5%3%,涉及30个病种,消化道疾病占67.07%,了解症状出现率及症状程度,肝证构成比,年龄特点及证与病关系,为辩证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统计分析《温病条辨》192方所用212种药物有关数字基础上,采取逆向思维方法探讨了它的理法方药特点.认为它总体上注重扶正以祛邪的治则,它的主要病证依次是热、湿、寒;三焦既有不同的主证偏性,又同时渗透了其他次要病证;各种病证均有其自身强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腹力、胸胁苦满、心下痞硬、胃脘部振水音和小腹部压痛点等腹候是中医腹诊中的主要诊察项目。腹力是判定虚实的重要依据,胸胁苦满提示肝胆病证.心下痞硬和振水音提示脾胃病证,小腹部压痛点提示瘀血证。临床根据这些腹候再结合舌、脉诊,可对有关病证作出较客观的辨证分型诊断.此从本所举病倒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8.
本中文所论经方,系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为《方剂学》主要组成部分。病有主证,治有主方,仲景据证立方,每一证候,有一对应主方,疾病是发展变化的,临床往往在主证的基础上出现一些兼症、变症、夹杂症。此时则需在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化裁,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纵观经方组成变化,不外药物味数、药物剂量的增减。1药味增减变化1.1佐使药的加减变化适用于主证不变,仅次要症状或兼症发生变化的病情。临床在主方内随证加人与之相对应的药物或减去与之不相适宜的药物,以增强对病证的针对性,而主方的功用主…  相似文献   

9.
一个完整的中医诊断,应当包括病名和证名诊断,但由于中医对病证的定义不精确、命名不统一、不规范,使得病名中常常出现病名与证名、症名混淆,如郁证、痹证、渗证等,本应称之为病,而却命名为证。因此就有人认为中医只会辨证,不会辨病,给临床的病例讨论总结,科研方案的设计、疗效成果的评价等都带来了较大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中医病证规范研究已势在必行,现就粗浅认识阐述如下。1要明确病、证、症、征的含义及关系病、证、症、征是中医常用的术语,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只有在名词术语含义统一规范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0.
胃下垂是西医学中一种消化系统病变.中医没有与此完全相等的独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痞满”和“胃院痛”病证的范畴.其病因多是由于索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而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为其病变之关键,病变的脏腑以脾胃为主。亦可下及于肾、旁及于肝而影响其他脏腑。由于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气机不畅,使胃炎受纳,肝失疏泄,饮食物不能吸收运化,津液不能输布,往往兼有水湿内停、气滞食积、湿热内蕴等证。从而形成了本虚标实,虚实扶杂、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分以下几种证侯进行治疗。1中…  相似文献   

11.
《金匮》妇科瘀血证论治述要王玲孙伟安徽淮北市人民医院235000关键词金匮要略瘀血证妇科中图分类号R222.19《金匮要略》论述妇科瘀血病症内容精详,治法繁多,辨证审因,选方用药初具法轨,具有一定代表性,诚为后世治疗妇科瘀血病证的准绳,至今仍然有效地...  相似文献   

12.
加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证上要是山丁消地功能紊乱,消化液减少,酶的活性减低所致。小儿厌食证是一种常见病证,虽无生命之虞,但山丁小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若长期不能正常进食.终因营养不足,不能适应机体的需要而影响生长发育,或变生它证。小儿厌食证除见有长期厌食外,还常伴有神态呆滞、口渴欲饮、大便不调、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多汗、易外感等症。其病机总属脾胃虚弱、纳化失司。治疗当从补脾胃、开胃气、助纳比着手。笔者通过十余年来对上百例小儿厌食证患儿…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动态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糖尿病住院患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动态发展资料。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1996~1998年所有糖尿病患的中医病证进行编码、分类、统计。结果:1996年糖尿病患中医证候分布主要顺位为:肺胃燥热证(29.8%)、气阴两虚证(25.7%)、肾阴亏虚证(22.2%)、阴阳两虚证类(11.1%)。1997年中医证候谱发生变化.顺位为气阴两虚证(41.4%)、肺胃燥热证(24.5%)、阴阳两虚证(20.7%)、肾阴亏虚证(13.8%)。1998年为肺胃燥热证(33.2%)、气阴两虚证(30.5%)、阴阳两虚证(21.3%)、肾阴亏虚证(14.9%)。结论:危害糖尿病患较重的阴阳两虚证所占病例逐年增多,要引起高度警惕.如不及时治疗.消渴病证候将向严重方向转移,威胁患生命。  相似文献   

14.
络病辨证浅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络脉是微小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在结构上具有浅、深、末、网的四大特点。络脉有气络与血络之分 ,是气血运行的载体。络病辨证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络脉病证为 :络气病证包括络脉气虚证和络脉气滞证 ;络血病证包括络脉血虚证、络脉血瘀证、络脉血热证和络脉血寒证 ;络脉虚证包括络脉气虚证、络脉血虚证、络脉阴虚证和络脉阳虚证 ;络脉毒滞证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总结近10年临证灵活加减运用四逆散,治疗消化系统之常见病、多发病及肝经循行部位病证,疗效显著。并将大量临床病例资料统计、总结,以探求用本方治疗所述病证的一般加减规律。列举典型病案5例,证明四逆散用于多种病证,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6.
仲景脉法灵活机动.多取寸口.又灵活应用趺阳脉候脾胃.少阴脉候心肾.少阳脉候三焦.人迎脉候胃与六腑,危重证及复杂病证多部位脉诊合参。  相似文献   

17.
夜啼为小儿的常见病证。多指小儿白日如常,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能通宵达旦的一种病证。本证应除外小J[因饥饿、尿布潮湿以及夜间点灯睡眠习惯等因素引起的夜间啼哭,且要与皮肤病、烧虫症等因疫痒而致夜间啼哭相鉴别。中医多责之于寒、热、惊,而分为阵虚寒,心胃实热,阴虚内热,暴受惊恐等证型。且给证论治1·1脾脏虚寒型1.1.正症状小几夜间啼哭,多以午夜及后半夜为主,其哭声低弱,屈腰而啼,腹部喜按.得温则缓,吮乳无力,四肢不温,大便据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弱,指纹淡红。1.1.2治则温中散寒,健脾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医异常黏液质证侯与阳痿病证大鼠模型生精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10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SD大鼠,从中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N组),余90只为造模组,采用芫荽实+菠菜实+湿寒性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侯模型。每日观察大鼠生物学表征,建立证侯模型(20w)后通过APO勃起实验和交配实验筛选阳痿病证模型,随后将证侯模型与阳痿病证模型随机分为证侯模型组(B1组)、证侯自然反证组(B2组)、证侯药物反证组(B3组)、病证模型组(A1组)、病证自然反证组(A2组)和病证药物反证组(A3组),分别予以相应反证后,取附睾精液计数精子,计算活率;镜检睾丸形态学改变。结果 (1)证侯模型组、证侯自然反证组与病证模型组及病证自然反证组精子计数与活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证侯药物反证组、病证药物反证组均较证侯模型组、病证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证侯、病证自然反证组与证侯、病证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证侯与阳痿病证模型组生精小管明显变形,管壁上生精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药物反证组明显好转,接近正常组,自然反证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维医异常黏液质证侯与阳痿病证大鼠模型生精功能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湿寒性饲料与环境等符合因素干预法可建立异常黏液质型生精功能障碍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一、感冒(一)诊断依据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全身症状较重,呈广泛流行者为时行感冒。(二)辨证分类。1.风寒证:恶寒...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乃中医学的特征之一,其主旨在于相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表现,于此,其治法和组方用药皆会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华医药迫切需要一系列在病的基础上能够细化到证型的动物模型,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工具,成为现阶段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必然。血瘀证作为中西医结合较为成熟的领域,其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作为科研工具为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气虚、寒凝、气滞、阳虚四个中医致病因素为角度,总结近20年建立的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之后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