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股骨颈骨折23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按年龄段进行分组,A组3~7岁6例,B组8~17岁17例。按Delbet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4例。根据分组、分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对23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0例,A组股骨头坏死率达40%,B组坏死率达26.7%;Ⅰ、Ⅱ型坏死率达50%,Ⅲ、IV型坏死率达10%。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坏死率较高,年龄愈小坏死率愈高。Ⅰ、Ⅱ型骨折坏死率高于Ⅲ、Ⅳ型。年龄小于8岁的患者尽可能保守治疗,年龄大于8岁的患者应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必须切开者应行前外侧入路,减少对外骺动脉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潘立杰 《吉林医学》2008,29(22):2129-2130
儿童有害怕甚至拒绝口腔疾病诊疗的行为,这是儿童心理特点所造成的,消除这些不利的诊疗行为,达到完成诊疗目标的方法就为诱导技术。患儿在牙科诊疗的行为大致可分合作、基本合作、不合作3型,其中基本合作型为多数,不合作型只是少数,经诊疗行为诱导3型可相互转化。合作型:能积极配合使诊疗得以顺利完成。基本合作型:经解释、说明、示范、体验等行为诱导手段最终能配合完成。不合作型:需采取控制手段才能完成诊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也逐年增多。为此,对儿童青少年年龄段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分型、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探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晓红  侯景红 《吉林医学》2010,31(32):5843-584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给药方法,电是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此年龄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本文通过观察和分析此年龄段儿童接受静脉输液时存在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从静脉输液的合作性、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是否顺利完成三方面着手,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输液中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EV71感染不同手足口病(HFM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7月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儿童HFMD病例外周血标本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者年龄均处于9月~5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EV71感染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HFMD儿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健康儿童CD4+T细胞参考值相比,不同年龄段、普通型、重型以及危重型HFM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其中2~5岁重型、危重型患者减低更明显;且该年龄段的普通型与重型、普通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间CD4+T细胞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普通型、重型HFMD患者CD4+T细胞表达与患者年龄不具有相关性,但危重型15个月<年龄≤2岁与2~5岁年龄段患者间CD4+T细胞相对百分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15个月<年龄≤2岁年龄段CD4+T细胞显著高于2~5岁年龄段,提示笔者在定期监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盲和低视力是全球的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傅培等在2001年首次对全国范围内城区和乡镇不同生活水平的0~6岁儿童共计60124人进行抽样调查,应答率99.6%(可以代表全国该年龄段的基本在受检的儿童),视力残疾64人,患病率为1.1‰;其中低视力44人,患病率0.73%;盲20人,患病率0.33‰人。其中盲的患病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等。研究儿童所处各年龄段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长发育的特征,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工作中有其特殊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以及影响屈光状态的各种相关因素作了很多临床研究,并提出了多种观点,本文就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巩蕾 《海南医学》2010,21(21):87-88
目的探讨门诊不同性格特点患儿的口腔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7-8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3-6岁患儿80例,根据不同性格特点分为胆小怯弱型、专横跋扈型、相对合作型三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接诊及治疗方法。结果 80例患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牙科畏惧症,但是经过对患儿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并配合不同的接诊和治疗方案以及护理及心理诱导等方法,很大程度降低了接诊治疗的困难性。结论由于儿童对创伤特别敏感,理解力、自制力差,会增加治疗的困难,临床中根据不同患儿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接诊及治疗方案并配合护理及心理诱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童烧伤后心理护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72例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期以上儿童)烧伤后心理护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对不同时期的儿童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把握其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适应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时的恐惧心理,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并加以干预,探索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儿童500例(男230例,女270例).分为4个年龄段,即1~2岁、3~6岁、7~10岁和11~14岁,评估标准分4型.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儿童合作程度做评估.结果Ⅰ型、Ⅲ型及Ⅳ型患儿心理护理前后患儿合作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2岁组外,其他各组心理护理前后合作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对儿童口腔治疗的合作程度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培养高尚品质和良好表达能力(语言、姿势、表情等)是获得患儿配合的重要因素。儿童治疗护理不同于成人治疗护理。在治疗护理儿童时。除要求有稳、准、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外,还需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又易达到护理目的。反之,处理方法不对或时机选择不当。就可能加重患儿的恐惧心理,影响正常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笔者随机统计了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0-7岁牙病儿童的心理及行为。从患儿进入诊疗室开始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经过我们多方面详细的分析、观察和探索,证实儿童就诊时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儿童牙病顺利治疗的影响和作用。临床资料诊治对象为从未接受过口腔检查和治疗的0-7岁儿童200例,男116例,女84例。判定标准1.合作型,患儿面部表情自然、轻松,不需父母陪伴,主动换鞋到治疗椅。准确主诉或代诉其病情,并配合医生诊疗。2.诱导型,患儿面部表情较紧张,有恐惧感,经医护人员语言诱导,取得患此信任,消除恐惧心理,能准确主诉或代诉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银川市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现状.方法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表(简称儿心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男女智商无统计学意义(P>0.25);同一年龄段儿童在不同能区的智龄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同一能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智龄发育速度不同;本地区儿童大运动发育明显优于精细运动(所有年龄段儿童大运动DQ均值>103远高于各年龄段儿童精细DQ均值的94).结论 幼儿期是促进儿童神经性发育、提高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2011—2020年儿童头癣临床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儿童头癣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共收集儿童头癣患者542例,其中男性239例,女性303例。对患儿患处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临床类型儿童头癣致病菌谱的差异。结果 儿童头癣患者以学龄前儿童(3~<7岁)为主,占总人数的48.52%(263/542)。构成比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紫色毛癣菌(49.26%,267/542)、犬小孢子菌(31.55%,171/542)及须癣毛癣菌(9.96%,54/542)。不同年龄段头癣患儿致病菌种不同,紫色毛癣菌在各年龄段均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犬小孢子菌,7岁以上患儿犬小孢子菌感染率较7岁以下患儿降低,婴幼儿红色毛癣菌感染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不同临床类型致病菌比较分析中,黑点癣致病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白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脓癣致病菌主要为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奈尼兹菌和红色毛癣菌,除铁锈色小孢子菌,其他菌种构成比在头癣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4.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份已为儿童所体验儿童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加之生病住院后由于身体不适、环境的改变,各种治疗护理都是针对患儿身体的轻侵入性操作,造成一定痛感及不舒适性。患儿极少能予以主动配合,对儿科治疗护理造成一定难度,影响了治疗护理的成功率。护士在对此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治疗护理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激发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3例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采用非开腹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巨结肠;7例1~14岁患儿采用Ikeda[1]手术治疗;2例成人采用胃肠吻合器应用Ikeda手术治疗。结果9例Ikeda术式中,发生炎症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无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5个月~4年,排便恢复正常,无便秘、污粪等现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巨结肠可采用不同的术式,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为选择标准。对婴儿的短段型、常见型病例首选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大龄儿童及成人,则优先选用Ikeda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菌种分布及药敏谱、临床治疗及转归的差别,为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和比较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不同年龄段真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年间共发现1 104例住院真菌菌血症病例,其中新生儿69例,儿童72例,成人963例,发病率分别为新生儿1.93%、儿童0.45%、成人0.41%;主要的危险因素:新生儿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及静脉内营养,儿童为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入住ICU≥4d,成人为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透析、恶性肿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引起真菌菌血症的菌株中48.01%为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在新生儿和儿童更多见(新生儿占44.9%、儿童占38.9%、成人占15.1%),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则在成人更多见(新生儿占8.8%、儿童占2.8%、成人占20.1%);儿童真菌菌血症分离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人,所有菌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均较低;所有病例以氟康唑治疗为主;发生真菌菌血症后30d内病死率分别为:新生儿21.8%、儿童9.9%、成人29.3%。结论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新生儿科及儿科医生在制订治疗和预防方案时应考虑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分析广东省各年龄段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的分布情况,为个体化治疗以及疫苗的开发及注射指导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利用ILLumina公司新一代HPV DNA测序技术对广东省十个城市18~74岁年龄段妇女共78410人进行HPV的检测,并对HPV阳性者进行HPV的型别测定,统计分析各年龄组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结果受检者共78410人,其中阳性者5693人,阳性率7.26%,各年龄段感染率依次为8.18%、6.49%、7.44%、7.91%、10.73%、8.16%,各年龄组除总体的3个主要感染型别16、52、58型外,还出现6、66、18和31型。结论各年龄段HPV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有年龄倾向性;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感染型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杨旭光 《实用医技》2008,15(1):52-53
目的:了解山区儿童体内锌元素含量,关注儿童锌营养状况,为山区儿童健康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末梢血,用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略阳县部分0岁~6岁儿童进行全血锌含量测定。结果:0岁~2岁儿童锌含量降低者占30.04%,3岁~4岁儿童锌含量降低者占39,10%,5岁~6岁者锌含量降低者占26,85%。说明年龄越小,缺锌状况相对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缺锌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结论:0岁~4岁是儿童锌缺乏的重要年龄段,应重点关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锌营养状况,及早发现锌的缺乏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705名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贵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和分布类型,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3所公立幼儿园儿童705名,采用《3~7岁儿童气质质量表》(NYLS量表)对儿童气质类型、气质维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贵阳市部分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依次为中间型、易养型,启动缓慢性和难养型;不同环境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方面的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各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坚持度和反应阈方面的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天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气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改变,应重视后天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另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在各气质维度上存在差异,应根据儿童抚育过程中其不同的气质特点给予不同的管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亲子对类型、不同年龄段,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有区域代表性的社区,2021年36月在读幼儿园儿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数据、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信息。共募集5 129名儿童及家庭,按儿童体重状态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组。以儿童超重/肥胖和非超重为二分类因变量,按年龄段分层和亲子队类型分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5 129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21.4%,父亲超重/肥胖检出率52.1%,母亲超重/肥胖检出率17.5%。调整儿童出生情况、运动时间、饮食习惯、母孕情况、父母年龄、社会经济水平后,与父母双方非超重相比,父母亲双方超重/肥胖所生女儿和儿子的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为分别为3.69(2.645.15,P<0.001)、2.80(2.093.76,P<0.001)。在不同的年龄段中,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4.18(1.6510.57,P=0.003)。母亲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2.66(1.275.57,P=0.01),随着年龄增加,母亲与子代关联性趋于平稳,父亲与子代的关联性变得更强。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或母亲超重/肥胖对34岁儿童影响最大。父母体重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关联性因父母体重状况、亲子对类型、儿童性别、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