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介导的药物和基因肝靶向作用和机制,及其在治疗肝癌和乙型肝炎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和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总结和归纳ASGPR介导的药物和基因肝靶向用于治疗肝癌和乙型肝炎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ASGPR是肝细胞的一种重要且高效的内吞受体,可用于介导药物和基因的肝靶向递送。结论ASGPR介导的药物和基因肝靶向有望成为肝癌和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是一种在肝实质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受体,它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末端带有半乳糖或N-乙酰基半乳糖胺残基的分子,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其内吞并转运至溶酶体中降解。基于这一特性, ASGPR介导的肝靶向药物递送会增加药物在肝脏中的分布、减少药物潜在不良反应并降低给药剂量。本文全面综述了ASGPR的表达、组成与结构、结合及内吞,系统总结了基于ASGPR的配体设计、优化及其释放策略,并展望该受体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全斌  何开勇 《中国药业》2011,20(12):17-19
介绍近几年已报道的有关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载药系统的研究情况。近年来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载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相关配体-受体可与药物、脂质体、纳米粒、基因、偶联物等相连,提高药物或载体的肝靶向能力。受体介导机制在肝靶向载药系统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肝脏特异性受体的不断发掘,丰富了肝主动靶向的理论体系,展示了肝脏疾病治疗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4.
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  王凯平  谭红艾  刘涛 《医药导报》2002,21(4):230-231
综述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治疗性的肝靶向药物有毫微粒及微球制剂、免疫导向药物、糖蛋白受体导向药物、信号靶向药物、肝靶向降胆固醇药物、抗疟药及促骨骼生长药等;诊断性的肝靶向药物有磁性毫微粒、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等.肝靶向药物的研究开发,为肝脏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在N-二硝基亚乙胺(DEN)诱导大鼠原位肝癌模型(DEN-HCC-Rat)和原位移植大鼠肝癌模型(OTT-HCC-Rat)中的表达。方法 DEN-HCC-Rat造模:模型组SD大鼠按照20 mg·kg-1 ig 0.25% DEN水溶液,每周1次,0.025% DEN水溶液供动物饮用;对照组每周ig 1次0.9%氯化钠溶液,灭菌水供动物饮用,于造模第4、10、18、22周取材。OTT-HCC-Rat造模:模型组SD大鼠肝叶注射N1-S1细胞,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给予微创缝合处理,于注射后14 d取材。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各组ASGPR表达及分布。结果 通过HE染色确定DEN-HCC-Rat和OTT-HCC-Rat造模成功。在DEN-HCC-Rat中,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qRT-PCR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ASGPR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且呈时间相关性;在OTT-HCC-Rat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ASGPR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qRT-PCR结果显示ASGPR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EN-HCC-Rat模型更好地模拟肿瘤微环境改变,且ASGPR在肝癌区域表达高于对照组大鼠肝脏,故可利用ASGPR介导肝靶向制剂的转运,提高肝靶向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半乳糖多聚赖氨酸的肝靶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还原胺化法合成了半乳糖多聚-L-赖氨酸(GalPLL), 并首次利用放射性示踪实验测定了GalPLL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特征. 结果表明, GalPLL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 其在体内的分布形式与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内源性配体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相似. 125I标记的GalPLL经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后, 主要被肝脏吸收, 在注射后5 min时肝脏的最大吸收为注射总量的38.9%, 比人血清白蛋白高5.7倍. 肝脏对GalPLL的吸收可特异地被ASF及非标记的GalPLL抑制, 但不能被未半乳糖基化的多聚-L-赖氨酸抑制, 证明GalPLL是通过肝细胞ASGPR介导的内吞作用特异地被肝脏吸收的. 由于GalPLL不但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而且与ASGPR的天然配体相比在合成和应用方面均具有许多优势, 因此有望成为进行药物或基因肝靶向运送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
孙艳  王驰 《药学学报》2008,43(10):992-996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一些肽类受体,这些肽类受体与相应的配体亲和性高,能以配体-受体方式特异性结合。以小片段活性肽作为导向物形成复合物而发展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内,显示了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如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十肽SynB3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黄体酮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他肽类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其中短肽作为靶向基团与阿霉素、吡咯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和喜树碱等结合形成高效的复合物,用于表达有相应受体的肿瘤,获得靶向治疗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耿旦  黄祖贵  苏纯 《中国药房》2006,17(11):865-866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及从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即“靶向治疗”.所谓靶向药物治疗就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较高的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但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目前,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有控缓释化疗药、脂质体化疗药、分子靶向药物、放射性核素等,药物可通过多途径给予,如血管介入给药、超声介导靶向经皮给药等。  相似文献   

9.
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志君  徐希明 《药学进展》1998,22(4):204-211
将肝细胞膜上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所能识别的配基体为载体与药物相结合获得肝靶向药物,本文着重介绍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载体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受体可以与叶酸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通过介导细胞内化将其摄入细胞胞浆。利用叶酸受体在肿瘤和关节炎细胞的过度表达,使药物与叶酸结合,以叶酸受体为作用靶点,即可将药物主动靶向肿瘤和关节炎细胞,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关节炎的组织分布,达到靶向诊断、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叶酸受体及其组织分布,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和关节炎的靶向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度较低,大多肝癌有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上调,且晚期肝癌患常伴肝硬化,不健全的肝功能局限了化疗药物的应用。近年来针对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菲,单克隆抗体(MAbs)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的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已相继被用于临床。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国不可切除肝癌患者首次治疗最常用方案,其局限性在于瘤体坏死不彻底,受到肿瘤缺氧微环境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等分泌增加,促血管生成作用显著。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可以针对酪氨酸激酶受体或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分子层面选择性抑制或阻断相关通路,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但肿瘤对药物治疗反应率较低。TACE联合靶向或免疫药物方案是近年来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研究热点,本文对TACE联合靶向或免疫药物在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治疗中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给药系统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量,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的主动靶向性.该文综述了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的特点,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纳米给药系统的分类,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疾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当前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及其介导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上的不足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肝癌是肝细胞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发现晚、死亡率高等特点。分子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极有希望成为肝癌治疗药物,目前已引起特别关注,研究者已对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作用于肝癌细胞的机制以及肿瘤细胞内在和外在的抵消激酶抑制剂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同时对目前多靶标激酶抑制剂抗肝癌药物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可用于肿瘤治疗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叶酸复合物,如叶酸-基因载体,叶酸-纳米药物,叶酸-脂质体药物和可用于肿瘤诊断的叶酸-放射性核素、叶酸-核磁共振造影剂、叶酸-量子点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叶酸-近红外染料复合物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叶酸受体在许多肿瘤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很少甚至几乎不表达。把化疗药物或诊断试剂开发为叶酸受体介导的叶酸复合物制剂将有可能实现对肿瘤更精准的靶向治疗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11):1580-1584
目的:研究功能基修饰的脑靶向递药系统,为提高脑靶向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功能基""修饰""脑靶向""Functional group""Modified""Brain-target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功能基修饰的脑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94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脑靶向包括受体介导(介导的受体如转铁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N-乙酰胆碱受体等)、转运体介导(介导的转运体如葡萄糖转运体、谷胱甘肽转运体等)、吸附介导。以上述受体、转运体的配体作为功能基,采用共价键结合或非共价键连接方法进行修饰,构建脑靶向递药系统;功能基通过与相应受体或转运体特异性结合,使药物跨越血脑屏障(BBB)并且在脑内病灶部位释药;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功能基带有的正电荷与BBB膜上的负电荷发生静电吸附作用产生非特异性的吸附,介导药物进入脑内。基于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吸附介导的靶向方式,有望提高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与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吸附介导相比较,双级靶向可同时修饰两种靶向分子(一种靶向分子靶向于BBB,另一种靶向分子靶向于病灶),有望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在非病灶部位的蓄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段。在后续相关研究中建议开发新靶点和新型靶向分子,进一步提高脑靶向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为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脑靶向递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美  刘林月  李传举  刘俊  贾海永 《药学学报》2022,(10):2972-298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肝感染能够导致肝硬化、肝代谢失常和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已有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药物不能彻底清除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和整合的HBV基因组DNA,因而无法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目前,一系列靶向于HBV生命周期的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回顾了慢性乙肝的治疗现状,以及直接抗病毒候选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可有效介导基因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机制如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可显著提高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在脑部的蓄积量,从而提高所携带外源基因在脑部的表达量。本文主要从受体介导和吸附介导两种机制入手,综述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叶酸受体可以与叶酸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关节炎的组织分布,达到靶向诊断、治疗的目的。结论: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配体-受体系统介导的药物靶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体-受体系统介导的药物靶向性研究在过去10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配体介导的主动靶向能够将药物定向运送到血管腔隙、细胞表面和细胞内。使用的配体包括抗体、蛋白质、肽、脂蛋白、糖类以及其他内源性分子。文章介绍了药物靶向研究中使用的多种配体-受体系统,包括运铁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凝集素受体、清道夫受体和叶酸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