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消风宣窍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只Hartley豚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组及氯雷他定组,每组各10只。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药物干预7 d后,比较各组豚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鼻黏膜分泌物阳性细胞计数、血清IgE、组胺及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消风宣窍汤组及氯雷他定组的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两种阳性细胞计数、血清IgE、组胺、NF-κB、IL-4、IL-6、IL-17水平、病理组织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消风宣窍汤组的血清IgE、组胺水平较氯雷他定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可有效改善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减少鼻黏膜分泌物阳性细胞计数,降低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水平,并增高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同时还抑制了血清NF-κB、IL-17的表达,减少IgE的合成及组胺的释放,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白介素(IL)-6、IL-17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消风宣窍汤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卵蛋白(OVA)通过腹腔注射结合滴鼻的方式建立AR豚鼠模型,造模周期共21 d,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42,21,10.5 g·kg-1)、氯雷他定组(1.34 mg·kg-1)。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验豚鼠模型制备情况,ig治疗1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和IL-6,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和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中剂量组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IL-6,IL-17水平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IgE水平降低(P<0.05);氯雷他定组IgE水平降低(P<0.05),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消风宣窍汤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gE和IL-6,IL-17水平实现的,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提示IL-6和IL-17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鼠变应性鼻炎(AR)血清代谢谱变化,以及消风宣窍汤对AR的治疗效应和可能机制。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组、孟鲁斯特组,采用OVA致敏建立小鼠AR模型,利用GC-MS分析消风宣窍汤干预后对AR血清样本代谢谱的影响。结果:造模后,AR血清代谢谱发生了广泛而显著的变化,主要涉及苯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消风宣窍汤干预后能逆转L-赖氨酸、L-组氨酸、花生四烯酸等16种代谢物的变化(P0.05),且使AR血清代谢谱向正常对照组回归,而西药孟鲁斯特组无明显回归趋势。结论:AR是系统性疾病,消风宣窍汤可通过调控多种炎症、免疫相关的血清代谢物,使其趋于回归,从而发挥治疗AR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颖  郭忻 《江苏中医药》2008,40(6):78-79
目的:通过研究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鼻炎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喷雾的方法致敏造成大鼠AR模型,经鼻腔给予鼻炎喷剂治疗后,分别用放免法及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OVA致敏模型组动物血清IL-4含量升高,IL-4/IFN-γ也明显升高;鼻炎喷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IL-4含量降低,且各剂量组IL-4/IFN-γ均显著降低。结论:鼻炎喷剂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大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对大鼠的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的方法制备AR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中药各组分别灌服2.1g/kg、1.575g/kg、1.05g/kg小青龙汤,1次/天,连续14天。以治疗前后的行为学体征积分、鼻黏膜切片病理变化、血清LTC4、IL-12、IgE的含量作为观测指标。结果:小青龙汤能有效改善AR大鼠症状积分(P0.01),修复受损的鼻黏膜,降低血清LTC4、IgE水平(P0.01),提高AR大鼠血清IL-12含量(P0.01),且高剂量效果最优。结论:小青龙汤对AR模型大鼠具有多靶点抗鼻过敏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丹  吕妍  唐方 《四川中医》2014,(4):70-72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gE、IL-12、LTC4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卵白蛋白全身致敏及局部激发法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用药高、中、低剂量组,通过比较各组间症状积分的差异确立最佳用药浓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gE、IL-12、LTC4水平。结果:模型组的症状积分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确立为最佳用药剂量组。模型组血清中IgE、LTC4含量明显升高,IL-12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青龙组血清中IgE、LTC4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青龙汤对AR大鼠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以高剂量组最为突出,其多靶点抗鼻过敏反应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TH1类细胞因子IL-12含量,使TH1/TH2比恢复平衡,降低IgE水平,抑制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LTC4释放,实现降低炎性介质分泌从而改善鼻粘膜水肿,缓解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鼻三针"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的血浆中IL-4含量和行为学的影响,揭示针刺"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和行为学基础。方法:将40只清洁级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模型对照组、西地利嗪疗组、针刺"鼻三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过敏性大鼠模型,观察针刺"鼻三针"治疗后血浆IL-4含量以及行为学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浆IL-4含量明显升高,行为学指标升高,针刺"鼻三针"治疗组血浆IL-4含量含量明显降低,行为学指标比照明显减低。结论:针刺"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4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或减缓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以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而且能够降低行为学指标,从而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徐亿民  臧艳姿  贺松坡 《新中医》2024,56(5):138-141
目的:观察消风宣窍汤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 例过敏性鼻 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 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采用 消风宣窍汤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 和炎性因子水 平,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 (P<0.05)。治疗 后,2 组鼻塞、黏性和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IgE、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 及白细胞介素- 10(IL-10) 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联合氯雷他定片能提高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鼻炎症状和免 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AR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通针法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和鼻腔滴入局部触发的方式复制AR模型。药物组大鼠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天1次,温通针法组予温通针法针刺"风池""印堂""迎香",每日1次,每次每穴操作60s,两组均治疗10d。采用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药物组及第7、10天药物组、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第10天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通针法组、药物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温通针法组IgE、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AR发作后血清中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升高,温通针法可以改善AR模型大鼠发作期的症状,对AR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对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游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11)
目的探索鼻沁滴鼻液对豚鼠过敏性鼻炎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法造模,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麻苯滴鼻液)及鼻沁滴鼻液高、低剂量组。喷鼻给药4周后,行为学评分评价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度,HE染色观察鼻黏膜的组织形态学,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及鼻沁滴鼻液高、低剂量组过敏性鼻炎症状显著减轻(P0.05),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血清IgE、IL-4水平显著减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沁滴鼻液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4、IgE水平和促进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敏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自由喂养1周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肺气虚型AR模型组、鼻敏颗粒组、阳性药物辛芩颗粒组,每组15只。用刨花烟熏的基础上,以卵清蛋白致敏造成肺气虚型AR大鼠模型,予以鼻敏颗粒(10g·kg-1)、辛芩颗粒(10g·kg-1)治疗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的含量。结果:1)正常组与各组比较,血清IL-4和IL-1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血清IL-4和IL-10水平有明显升高;2)正常组、模型组在观察期前后比较,血清IL-4和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辛芩颗粒组、鼻敏颗粒组干预前后比较,血清IL-4和IL-10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IL-4与IL-10水平均迅速下降,3)治疗后辛芩颗粒组与鼻敏颗粒组比较,IL-4与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敏颗粒可降低肺气虚型AR大鼠血清IL-4、IL-10水平,可能是治疗肺气虚型AR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敏片干预变态反应性鼻炎豚鼠黏附分子的表达及黏附分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按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变态反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开瑞坦组,每组12只,给药15天..检测豚鼠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及其配体淋巴细胞相关抗原-1(LFA-1),以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及其配体很晚抗原-4(VLA-4)。结果:血清ICAM-1、LFA-1、VCAM-1、VLA-4在各组中的表达比空白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CAM-1、LFA—1、VCAM-1、VLA-4在各组中的表达比模型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CAM-1、LFA—1、VCAM-1、VLA-4在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的表达与开瑞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中ICAM-1与LFA-1的含量经分析后,证实呈线性回归关系(r=0.812,F=93.078,P=0.000)。血清中VCAM-1与VLA-4的含量经分析后证实呈线性回归关系(r=0.733,F=71.491,P=0.000)。结论:鼻敏片能降低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中[CAM-1、LFA—l、VCAM-1、VLA-4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齐刺胆的下合穴阳陵泉对胆绞痛豚鼠血清白介素1β(1L-1β)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以及镇痛效果。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药物组(20只)和针刺组(2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造模成功后,药物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腹腔注射,针刺组取双侧阳陵泉穴进行齐刺,每日1次。治疗5天后于腹主动脉采取新鲜血液,匀浆、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E)测定IL-1β,IL-6的含量。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血清IL-1β、IL-6含量明显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IL-1β、IL-6含量明显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胆绞痛豚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针刺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截敏祛风汤联合氯雷他定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治疗组给予截敏祛风汤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疔效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截敏祛风汤联合氯雷他定能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影响,揭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豚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豚鼠模型,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后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组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组优于息斯敏治疗组。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4含量和提高IFN-γ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AR的症状或减缓AR的发作,以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4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IFN-γ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1),消敏合剂组明显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消敏合剂组与消风止痒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1),消敏合剂组高于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P〈0.01)。[结论]消敏合剂对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血清IFN-γ水平有一定降低作用,对其血清IL-4水平有一定升高作用,与消风止痒颗粒具有等效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芩汤加减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血清IL-4和IL-5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造成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滴鼻剂高、中、低频率组6组,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抽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后测量血清中IL-4和IL-5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黄芩汤滴鼻剂高、中、低频率组血清中IL-4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01),IL-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芩汤滴鼻剂能极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血清中IL-4和IL-5水平,从而对变应性鼻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血清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瘁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8、Eotaxin水平。[结果】血清IL-8、Eotaxin含量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J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8消敏合计组与氯雷他定组屋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敏合剂能调节ICAM-1、NF-κB细胞因子表达,对DNCB诱导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AQP5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各10只。对除正常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刺激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口饲,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用薯蓣丸药液灌胃治疗。测定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L-4水平以及AQP5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薯蓣丸能改善实验动物鼻炎症状,各治疗组IL-4水平降低、AQP5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与AQP5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薯蓣丸能通过影响IL-4和AQP5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二者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