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封闭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VAS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6、IL-10及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针刀可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疼痛,且比封闭远期效果明显,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IL-10、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对急性胆囊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随机分成大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抗炎、镇静、解痉、止痛、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大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粉5g吞服,3次/天。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内毒素(LPS)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开始后,大黄组IL-6、LPS含量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5),大黄组IL-10含量升高速度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内排便总次数大黄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SIRS好转时间大黄组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对急性胆囊炎合并SIRS患者的血浆IL-6、IL-10、LPS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SIRS的病程好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7例,对照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9例。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每组均针刺治疗20次,治疗组每周针刺2次(周二、周五),对照组每周针刺5次(周一至周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10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CMS评分及血清TNF-α、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10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及血清TNF-α、血清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0周后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86.74%(P0.0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相同治疗时间内(治疗4周),每周治疗5次与每周治疗2次在减轻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同治疗次数时(治疗20次),每周治疗2次比每周治疗5次上述指标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温通针法组为88.6%,平补平泻针法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温通针法组下降较平补平泻针法组明显(P<0.05).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成内热针组、针刺组,分别给予内热针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JOA评分、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内热针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均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6.
周士铭  李松涛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47-1550
目的 探讨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运用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评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 (interleukin 6,IL-6)、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对患者腰背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JO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的IL-6、PGE2、IL-10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L-6、PGE2、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针刺能有效提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40例腹泻型IBS患者(治疗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均用安肠汤进行结肠水疗3周,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清IL-1β和IL-10含量。结果治疗组水疗后血清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IL-10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IL-1β和IL-10含量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血清IL-1β和IL-10含量与腹泻型IBS的症状关系密切,降低血清中IL-1β的水平可以减轻IBS的症状;安肠汤结肠水疗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大雷 《新中医》2020,52(9):109-111
目的:探讨大青连翘汤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万乃洛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青连翘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血清IL-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IL-6、IL-10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2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IL-6、IL-10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05)。结论:大青连翘汤联合盐酸万乃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患者疱疹消退更快,且血清IL-2、IL-6、IL-10水平改善更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才封髓丹加减对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评价三才封髓丹加减对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小鼠的治疗效果,探究其作用机制,进一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1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实验组(46只),给予实验组小鼠每日0.32 mg/g(体质量)甲状腺片混悬液,连续灌胃9 d建立阴虚火旺模型,第10 d用氢氧化钠(Na OH)晶体灼烧法,联合建立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小鼠模型。第11 d造模完成后,随机处死实验组小鼠1只,留取有损伤的口腔黏膜组织做病理切片,并将实验组小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阳性对照组、三才封髓丹治疗组,各15只,按每日0.02 m L/g(体质量)分别灌胃给药,连续6 d。测定小鼠体质量、体温,检测血清中IL-1β、IL-2、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实验组小鼠每日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模型病理可见,表面被覆鳞状上皮,表层轻度角化,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小血管扩张,慢性炎细胞浸润,罕见涎腺组织。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IL-1β、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IL-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维生素对照组小鼠血清IL-1β、IL-6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IL-2水平较模型组亦明显下降(P0.05)。三才封髓丹组小鼠血清IL-1β、IL-6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IL-1β水平较正常组亦明显下降(P0.05),IL-2水平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才封髓丹加减可降低血清中IL-1β、IL-6含量,升高IL-2,对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作用有关。混合维生素可以降低血清中IL-1β、IL-6含量,对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而过量的维生素会降低血清中IL-2,可能有抑制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7例和注射组27例,分别进行浮针治疗和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15分钟后、治疗2周后应用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2周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浮针治疗15分钟后疼痛开始显著轻减(P0.05),注射组在治疗2周后疼痛显著减轻(P0.05);与注射组比较,浮针组在治疗后15分钟止痛效果显著(P0.05);浮针和注射疗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浮针疗法的疗效优于注射疗法。结论:浮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衡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受试者287例,分为治疗组143例和对照组144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以医生疼痛评分、简式疼痛问卷表(MPQ)为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医生疼痛评分、MPQ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医生疼痛评分方面治疗期间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但疗程结束后表现出差异性(P<0.05),治疗组体现出其优势;PRI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比较在第1次治疗后治疗组显示出明显的优势(P<0.05),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第3次随访;PPI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期体现出优势(P<0.05).结论:平衡针和传统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平衡针疗法的镇痛作用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腰椎病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腰椎病患者为实验组,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6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可有效缓解腰椎患者的疼痛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温针灸与电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镇痛作用。方法:将我院就诊的20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各100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疼痛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镇痛作用。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组VAS、PPI、PRI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显著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的临床疗效和镇痛作用显著优于电针,可改善病情,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及疼痛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银质针温针灸配合理筋手法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进行疗效评估和量化评价。方法:将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温针灸次谬为主配毫针温灸常规取穴加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加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和功能障碍指数量表(0D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的差异。结果: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治疗组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和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相点ODI和VAs分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相的ODI和VAs评分变化趋势不同,治疗组的ODI和VAS评分下降趋势快速。结论:银质针温针灸结合理筋手法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TX—A)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对照组30例,用传统针刺治疗。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疗程28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腿痛VAS评分和起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缩短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向注药联合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125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刀组、注药组和联合组。针刀组单用小针刀治疗40例。注药组在C臂机透视下定向靶点注射混合液(罗哌卡因针10mg、得宝松针7mg、甲钴胺针1000t~g)治疗40例。联合组在C臂机透视下定向靶点注射混合液(罗哌卡因针10mg、得宝松针7mg、甲钴胺针1000Itg)准确消除病灶的无菌性炎症,再用小针刀治疗45例。结果:联合组与针刀组、注药组治疗后VAs评分、Denis疼痛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能更有效的降低腰部疼痛程度及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症状。在疗效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8%,针刀组为95.0%,注药组为92.5%。联合组与针刀组、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针刀组和注药组。针刀组与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靶向注药联合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